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对策研究(全文),供大家参考。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如何提高干部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因此,如何加强干部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增强干部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是切实增强干部应急管理意识的重要手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定,有的干部认为突发应急事件概率很小,自己又不在应急管理部门,在思想意识上对应急管理不够重视。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引导干部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意识,把应急管理意识融入到日常具体工作中,有效预防突发应急事件。
(二)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是全面提升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关系到突发事件处置的速度和效果,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必须把应急管理培训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干部学习了解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掌握应急事件处理的各项操作规程,全面提升干部安全隐患排查监管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三)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是有效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积极科学的应对突发事件,已成为各级政府加强社会治理的当务之急。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增强干部应急管理意识,提升干部应急事件预防、动员组织群众和指挥协调等能力,对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日益复杂、严峻的安全管理和社会安全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提升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迫切需要促使应急管理培训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在应急管理培训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挑战。
一是现有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应急管理培训的实务性。当前,现实中的从事应急管理培训的师资无论是在理论知识积累还是在实务经验储备上都存在明显不足。这一方面是应急管理学科刚刚建立,从事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师资通常并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学习;
另一方面是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缺乏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也缺乏积累实务经验的平台和机会。
二是课件开发难以满足应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参加应急管理培训的各级干部都期望课件的开发能直接基于其特定的工作背景,从而为其提供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培训。而现实中,课件的开发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仅开发时间长、成本高,而且缺乏充分的案例信息和场景数据,因此,常常会遇到参训学员反馈培训课件针对性不高的问题。
三是培训方式难以保证应急管理培训的实践性。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方式往往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缺乏感染力和实践性。而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客观上要求应急管理培训能很好地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实景展现,并在实践教学中演练应急事件处置方法。但在现实中,无论是从教学设施还是培训方式上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和实际演练。
四是科研基础难以保证应急管理培训的前瞻性。最有效的应急管理是通过前瞻性的判断和措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最有效的应急管理培训也应该是具有前瞻性的,而这必然要以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基础。而目前应急管理领域内的科研往往存在滞后性,通常都是事后追问与总结型的研究,而缺乏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研究成果。
三、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对策建议
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应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必要手段,是应急救援行动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各级党校培训基地建设,探索和创新培训方法,培养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切实增强应急管理培训的实效性。
(一)建立层级化、系统化的组织体系。一要在横向上建立由各级党委政府应急指挥部、组织人事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密切合作的应急管理培训体系,明确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应急管理培训方面的职责,作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二要在纵向上推动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培训部门,统筹系统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三要实现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业务指导与合作的无缝衔接和有效沟通。设置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培训模式,开发标准化的教学大纲、培训模块、配套教材,在系统内推广使用;
进一步畅通业务沟通渠道,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实现教学科研成果的共建共享,促进培训质量和水平的共同提高。
(二)开发标准化、进阶化的课程体系。一要按照模块化的方式,针对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舆论引导、情景构建、预案建设等不同主题,开发标准化的应急管理培训课程,如:应急管理基本理论、应急管理专业技术、应急管理协调与沟通、舆论引导和媒体应对等模块,以适应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应急部门干部和普通公务员等不同层次与部门干部的培训需求。二要按照进阶化的方式,根据干部在应急处置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分类别进行针对性培训,将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对参训学员推行进阶式训练,建立起应急管理培训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干部队伍。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统筹考虑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研究不同类别、层级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能力和要求,开发科学、合理并适合相应类别、层级的学员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应急管理课程体系。四要在课程安排上,坚持讲练结合、少讲多练,坚持理论与实战相结合。在坚持精炼的专题讲授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模拟演练和情景案例教学的比例,增强学员的兴趣和互动性,提高培训的实战性。
(三)运用案例式、数字化教学形式。要改革培训方式,丰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和完善以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为特色的参与式、体验式培训方法。一要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联动性培训。提高各级各类指挥部门综合应急能力。可以根据需要,适时举办相邻地区应急管理联合培训班(如跨流域上下游地区联合培训班);
也可以会同周边县市,选择一些涉及环境、边界、跨区域的突发事件为主题,开展跨区域、分段式应急联动专题培训班,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整体能力。二要集中开发一批教学案例,挖掘具有典型性、影响力的应急管理案例,并建立案例资源库。选取用作教学的典型案例,必须因地制宜,与本地区的应急要求和形势相贴近,增强应急管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案例宜精不宜多,案例的剖析宜细不宜粗,要对选取的案例精剖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对案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的解剖和评析,增强案例的启发性,加深学员对应对突发事件规律性的认识,清晰的把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思路,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三要创新培训的方式。要结合应急管理的特殊性,运用现代化培训设施的互动式、演练式教学方法,开展情景设置模拟演练系统培训方式。要以培养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为主导,以现场体验、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和模拟演练等为主要教学形式,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引导学员参与到具体案例的演练、研讨和实训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组建专业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按照“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应急管理培训工作需要的优秀师资队伍。一要大力引进人才。要重视专业化教师在应急管理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党校(行政学院)可以根据需求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从高校教师、高学层人才、应急管理人员中择优录取,充实师资力量。二要培养现有师资。开展长期化、系统化、经常化的教师进修培训,安排教师到高校深造学习、到国外专业研修、到应急管理一线挂职锻炼等,掌握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三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应急管理师资队伍。兼职教师可以从应急管理部门的学者型领导、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应急管理人员中选拔,建立兼职师资库。通过兼职教师现身说法、案例教学,把先进的理念、最新的技术手段、开阔的眼界和实用的经验带到课堂上,将鲜活的案例、亲身的经历、深入的思考引入教学中。
(五)打造现代化、实战化的培训基地。现代化的应急管理培训基地是开展培训的硬件基础。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基地建设。一是有条件的党校(行政学院)可以独立建设整建制的培训基地,根据课程设置自然灾害、生物安全、公共安全事件、新闻发布等实训场地场馆,完善高科技、现代化的设备、设施;
开展配套软件开发,组织研发计算机模拟演练系统、案件课件和多媒体系统,做好软硬件结合,发挥培训基地作用。二是不具备独立建设条件的党校(行政学院)可以争取其他部门的合作,比如与应急管理、公安、消防、地震等部门联合建立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实行共建共享。三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都要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将各地的现场教学点、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馆和展览馆等纳入应急管理培训基地资源共享库,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多元化探索。
(六)建立科学化、常态化的评估机制。一要建立对学员、教师等不同培训参与主体的评估体系,完善评估方法,增加评估的科学性。在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开展周期长的教学评估,对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跟踪反馈,优化培训效果。二要把应急管理培训质量评估和考核纳入现行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建立培训考核评估机制,通过一定的评估与反馈来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三要从综合评估和课程评估两个维度进行培训质量评估。综合评估主要包括培训方案、培训实施、培训保障和培训效果四项内容。课程评估主要包括对课程的针对性、教学内容、教师讲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五项指标进行评估。四要以培训评估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常态改进机制,通过以培训促工作的方式,形成“培训—反思—改进—再培训”的循环培训,持续巩固提升培训效果。
推荐访问:关于加强 管理培训 应急 关于加强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