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档案与民生演讲稿

档案与民生演讲稿

时间:2022-05-22 09:25:1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与民生演讲稿,供大家参考。

档案与民生演讲稿

  档案与民生演讲稿

  重新确定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着重提出档案工作服务方向的新选择是服务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政治意义

  1、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是稳固社会之基的需要。

  在我国“民生”这一概念由来已久,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就浅显的普遍认识而言,民生指的是涉及人民生活中吃饭、穿衣、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深层而言,从人权角度看,民生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法律角度来看,最大的民生就是老百姓的权利问题;从责任角度看,民生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由此可见,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各个活动领域,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民生问题不仅其内涵在不断发展,而且其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既有政治的、又有经济的,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质的,既有文化的、又有生活的等等。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自从产生了人类,并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出现了社会,便由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了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这种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不论其采取何种管理形式,其整个管理行为的根本目的不外乎是为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即总是为了将社会向前推进,只不过历史上不同的统治阶级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了不同的原则和手段。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民心民意不可违,这是历史的必然。民生稳定,则社会和国家稳定,民生不稳定,则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就无法将社会发展纳入正常的轨道,从而影响社会的向前发展。

  同理,作为保存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形成的历史记录的档案工作,其服务的最终目标也势必是人民群众。只有当档案工作既为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的综合治理提供完整的依据,又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供有益的服务之际,才是档案工作的真正目的实现之时。

  2、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明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胡xx在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又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对于我们党的宗旨及提出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号召,不能肤浅地认为只是为了强调一种姿态而提出的口号,这是一个以政治语言来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命题,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民生问题解决得愈好,经济、社会就愈能顺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愈能如期实现。

  档案工作作为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就必须在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及时地、积极主动地将工作方向调整到服务民生上来。

  3、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根据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署,中央又决定从2019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党和国家加强民生建设服务,也是档案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涉及民生的档案正是档案部门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档案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工作、贴近中心工作,才能够在发挥档案作用的同时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因此,档案工作要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必须适时调整我们工作的服务方向,牢牢树立起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二、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理论意义

  1、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提出和实践,必然对档案学基础理论产生影响。

  档案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制度和档案工作实践。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一直是文书工作的后缀部分并主要为机关行政管理服务,所以早期档案学著作一般把档案的作用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为“推进政务之工具”;二为“备修史之用”,认为“档案本身便是历史”。随着社会的演进,后期著作有所发展,特别是殷钟麒明确地提出了档案的第三种功用,即可“供各科学术之研究”,包括“政治、军事、财政各方面的利用”。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领导阶级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对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上也产生了变化,认为档案的作用是: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档案界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又有了新的认识,就目前而言,大致上可以将各种服务对象区分为领导和各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学者、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大众三种类型。将社会大众列入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之一,确实具有进步意义。随着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提出,可以预计将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对国家档案馆的馆藏建设具有导向作用。

  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进馆的档案在两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范围过于狭窄。现在接收的都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各一级立档单位形成的档案,并不接收这些机构下属的一些代行行政管理职能或直接从事社会管理职能的单位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而从档案的内容来看,涉及到民生的档案中很大一大部分又就是由这些部门形成的。二是时间上的滞后性。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属于中央和省级国家档案馆接收的是自形成之日起满20年的档案,区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的是自形成之日起满2019年的档案。这种在时间上明显滞后的馆藏,在档案主要作为存史作用之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就档案工作适应服务民生需要而言,则问题就明显地突现了出来。

  为了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民生,我们必须对馆藏建设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要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根据档案形成和发挥作用的特点,将有些档案按时或提前接收进馆,通过扩大接收范围,丰富档案馆藏。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档案资源为手段,不断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为此,我们一要对档案法律法规作出适当的修改,为档案更好地服务民生提供有效的保障;二要深入有关行业和部门,做好调查和登记工作,界定各行业和部门形成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档案的种类,并加以积极指导和有效监管;三要严格归档制度,使文件材料得到及时收集与归档,确保及时建档,有效管理,不流失、不散失,保证各个行业或部门形成的档案齐全完整,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来源。

  3、档案工作服务民生需要对档案利用理论作出新的构建。

  一是在对档案利用者的研究上,要突出研究人民群众的利用。如上所说,目前档案学界认为,档案利用者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对于这一点从总体而言还是基本如此,但对于这三个部分的先后顺序值得研究。就机关档案室而言,这种排序还仍有其合理性,但对于更具有社会性的档案馆来说就有些不太恰当了,应当把为人民群众服务放到首位。因为不管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服务民生的政治意义,还是从目前档案提供利用中各类利用对象的绝对数量来看,为民生服务的利用都是占居首位的。作出这种程序上的调整,不只是一种咬文嚼字式的文字游戏,而是随着顺序的调整,会对我们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会对我们的工作实践提出与以往不同的要求。

  二是在对档案利用内容的研究上,要着重研究机关及有关单位档案室的利用。为了更好地为民生服务,各行政机关下属单位的档案室要在利用档案为民生服务方面下大力气,做出新贡献。如形成于各医院的出生档案和病史档案、形成于收养登记管理所的收养登记档案、形成于殡仪馆的殡葬档案、形成于就业促进中心的失业和无业人员档案、形成于职工培训学校的职工培训档案、形成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的农保档案、形成于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房产登记档案等内容。要认真研究如何及时、充分地发挥这些档案的作用。

  三是在对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研究上,要着重研究档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首先,我们要从强调档案保管者的社会责任入手。我们现在是利用以前几代档案人积累的档案信息为民服务,那么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又拿什么来为后人服务呢?我们这些档案人一定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的责任感,努力为党和国家也为人民群众积累更多的宝贵财富。其次,我们要从档案保管机构上做出调整。目前在档案利用中已经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问题说明档案长期有形成单位保存不利于为民服务。由于档案形成者和保管者两位一体,所以在提供利用时往往为了尽可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以《档案法》并没有对机关档案室提出开放档案的要求,给利用者设置诸多门坎;或是以维护本部门的利益为底线,有限制地提供利用;或是有的在矛盾明显时干脆就以没有为由拒绝利用。为此,我们要通过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并通过各种途径,使这些档案在形成机关保存一定时间后即向综合档案馆移交,使形成单位与保管单位相分离,在档案形成者和档案利用者之间由档案馆作为第三方来集中保存,代行国家所有权,这样就会在保护人民群众根本权益上产生很好的效果,可以防止档案形成单位在涉及纠纷时极力维护本已属于强势的行政机关利益而使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的现象。

  四是在对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的研究上,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首先是要深入挖掘现有馆藏各类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源,结合档案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本着 “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馆藏中这部分档案的划控和数字化工作。其次是要在接收新的档案进馆的同时,接收档案电子信息进馆。

  三、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实践意义

  1、档案工作服务民生顺应了人民群众的需要。

  “民生档案”这一概念首先产生于业外。“民生档案”一词较早出现在2019年6月1日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冷暖人生 二十一世纪中国民生档案》,作者是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此书收录了曾在该栏目中出现过的“离婚七年”、“苦力大军”、“ 修锁匠老林”等一批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为民众提供一定帮助的节目内容。随后,汕头市电视台也自2019年12月起,就在每周周六和周日开设名为 “民生档案”的新闻栏目,该栏目侧重于一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成为具有汕头市地方特色的新闻栏目之一。

  从业外人士提出“民生档案”来看,笔者以为主要是出于一种对档案的虚拟性理解,即主要是受立此存照,空口无凭、立字为据等影响,于是关于民生的事情的报道就称之为“民生档案”,并以此为栏目名称,就其本意而言,与档案的本质特性其实本无多大关系。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社会各界意识到了档案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或者说人民大众已经产生了得到来自档案的帮助的需要。

  为此,在2019年10月26日召开的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精神座谈会上,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指出:档案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与普通百姓结合,进入草根阶层,进入百姓视野。档案部门要秉承“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促进和谐,造福社会”的原则,切实开展好民生档案工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民生档案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2、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是档案工作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而言,档案工作走向社会的程度还不足,档案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在人们心目中的知晓度还不高,这种状况给档案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与它的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性越强就越能够得到来自于当地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也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捧,这项事业的发展就越快。

  可喜的是随着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提出,行动快的档案部门已经出现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档案报》2019年10月20日第三版载,“随着民生档案利用的不断增长,上海市黄浦区档案馆充分挖掘民生档案资源,以优化窗口服务为重点,突破传统接待模式,更快、更准、更有效地做好服务工作。近几年来,档案利用的人次逐年创新高,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日,黄浦区档案馆迎来了今年第10000个查档者,为此,该馆举行了隆重的庆贺仪式。馆领导亲自接待了这位查档者,并向其赠送了《外滩150年完全影录》一书。”一个区档案馆于10月份就迎来了当年度第一万位利用者,这不能不说与档案馆正确服务方向的确立有关。这个利用人次对于一个区级档案馆来说,在前几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使在编史修志利用档案的高潮时期也是高不可攀的。

  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就是要在实现档案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及时、更为全面、更为有效的服务,从而为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持续高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推荐访问:档案与民生演讲稿 演讲稿 民生 档案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 投稿、撤稿、投诉:邮箱:cpt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