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考重阳节优秀作文700字

高考重阳节优秀作文700字

时间:2022-06-04 11: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重阳节优秀作文700字,供大家参考。

高考重阳节优秀作文700字

到了里面,我惊讶地发现,屋子收拾得干净、整齐,根本不用我们帮她打扫。于是,我们忙把带来的水果递给了李奶奶,和她一起坐在竹椅上聊天。李奶奶说,她的儿子很早就死了,本来还有一个孙子,跟着他妈妈。可是前几年,他妈妈嫁到了上海,把他也带走了。李奶奶就这样成为了所谓的“孤寡老人”。

说到这里李奶奶不免语塞、感伤,可是当她回忆起她的小孙子时,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走的时候明明才五岁,胖乎乎的。别看他傻傻的样子,他可孝顺我了!每次家里买了好吃的,他都先让给我吃。明明还说,等他长大之后,一定要赚好多好多的钱,然后给我买好大的别墅……可是现在,我再也看不到他了……”说着说着,李奶奶不禁潸然泪下。哎,“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到别人家家户户扶老携幼佳节欢聚,李奶奶一定更加思念她的小孙子了吧。想到这里,我赶紧劝李奶奶说:“奶奶,别哭了。你的小孙子走了,让我来当你的孙女,好不好?”李奶奶抚摸着我的头,感动地说:“你可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回想着李奶奶说的话,回味着她的小孙子说的那几句幼稚但又感情真挚的话,我想到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最美莫过夕阳红,夕阳的幸福需要朝阳的回报,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感人的爱老之行影响全社会,使所有的老人“老有所乐”,让敬老、爱老美德的种子开花结果。

高考重阳节作文700字2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高考重阳节作文700字3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到了。我踏上了家乡的路。往日泥泞的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人,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欢声笑语,又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强烈。

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那时外公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很可爱的“老小孩”,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心,又有宽广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人。

可生老病死—这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外公从此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回忆,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何谓亲情,明白在世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切。

如今重阳节,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悲秋。又值重阳,我终于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寻找昨日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只泛黄的大石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

高考重阳节作文700字4

家乡的重阳节,充斥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登高赏景。眺望远方,顿时感到胸怀若谷。

遍插茱萸。心情略有些沉重地插上茱萸,寄托心中对亲人的思恋,对故土炽热的爱。也祈愿着一家平安。

吃重阳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是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多么朴素却又令人潸然泪下的爱!

饮菊花酒。屈原的《离骚》中曾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原来饮菊花酒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已有了。后来,饮菊花酒又被附会上神话色彩,饮菊花酒可以躲避灾难。于是,饮菊花酒的习俗就一代一代源远流长。

不过,众多习俗中,我还是最爱饮菊花茶。在温暖的阳光下,呷一口纯正的杭白菊花茶,顿感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我的家乡嘉兴,盛产杭白菊,亦称甘菊。以杭白菊加工精制的产品用以泡沏饮茶,其色、香、味、形堪称“四绝”,有清心解渴、消暑除烦,润喉生津之功效,能与西湖“龙井”媲美,素有桐乡一朵花之称,已有三百多年栽种历史。杭白菊中的极品——胎菊,是杭白菊的精华,在一棵菊苗主干上采摘下来的花蕾,它吸收了整棵菊苗的精华,最先含苞待放就被采摘下来。这时采摘下来的胎菊花粉最多,冲泡出来的花茶黄中带绿、清香诱人,细细品尝,令人心旷神怡!

杭白菊不仅仅是茶中珍品,更是极好的药用材料。它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药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神农本审经》曰:菊花味苦、平、主、风、头晕、肿痛、目俗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本草纲目拾遗》说:……白菊花,千叶者佳,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本草从新》记载:“甘菊花…家园杭产者良,有黄、白两种,单瓣味甘者入药、点茶、酿酒、作枕俱佳。”据医学分析,杭白菊性微寒,味甘苦,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作用,能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症。

杭白菊果真是珍品啊!

重阳节,饮菊花茶可真是的享受啊!

而桐乡也因杭白菊种植面积广,占全国90%以上,而被誉为“百花地面”!

杭白菊,愿她永远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朴实的“百花地面”散发她特有的古朴、醉人的芳香……

高考重阳节作文700字5

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推荐访问:高考重阳节优秀作文700字 高考 重阳节 优秀作文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