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有关小学德育论文范本【完整版】

有关小学德育论文范本【完整版】

时间:2022-06-18 18:45: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学德育论文范本【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有关小学德育论文范本【完整版】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一: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内容摘要] 课堂应该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根据其真实体验来引导,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多种形式,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去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一是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二是生活化的课堂,体验中引导认知;三是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中自主感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 回归生活 珍视童心 提升认知

  再简单的生命筵席,也会因为爱而倍感丰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颤,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http://www.51uc.net.cn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质量。

  《父母关爱我成长》是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家庭单元中的第三课。我在执教本课教学中本着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本人经过几次试教磨合,有很大改观,使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现摘录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来品味一下动态生成,感动心灵的精彩和反思探索。

  一、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

  教学片段:读父母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坐在家庭树下聊聊天,拉拉家常(课件演示家庭树,背景音乐为《可爱的家》)。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演示课件:点击家庭树上的树叶,弹跳出父母二字)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多大了从出生到现在,你跟父母一起生活了多少天请拿起笔来算一算,好吗(在老师启发下,生动笔计算)

  生甲:3285天(属鼠的)。

  生乙:3650天(属猪的)。

  师:三千多个日子,我们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就像我们的守护神一样,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他们呢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记录着许多爱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读一读吧(演示课件,出现字幕:读父母的故事。背景音乐为《世上只有妈妈好》)。昨天,老师请大家准备一个父母的故事,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讲

  学生诉说故事,有的还拿出照片和玩具等小物品: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故事中,老师知道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这么多的故事,每一个都那么朴素、感人,说也说不完。这些故事都可以化作一个字,你们说是什么呢(请若干名学生回答,教师点击家庭树,从树叶上弹跳出一个个爱字,学生的脸上激荡着一阵爱的热浪)

  思考:读父母的故事这一环节按照带入情境,引导启发,把学生带入了回忆中。加上背景音乐的巧妙渲染,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氛围,富有感染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师生共同解读着什么是父母的爱。这样情真意切理寓其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创设好情景,才能引发心灵共振。

  1、准备性活动情景前要让学生做好认知心理准备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观唤醒。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态,善于调节儿童的情感,使他们对即将开始的活动充满期待。否则学生很难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昨天,老师请大家准备一个父母的故事,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讲学生在课前进行收集信息的准备,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生诉说故事,有的还拿出照片和玩具等小物品,诉说有内容,诉说有深情,课堂气氛活跃。

  2、真实性活动情景的内容必须是真实 学生的体验脱离了实际生活,其学习就达不到课程目标。如果学生诉说的东西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也就无法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诉说生活中父母的故事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体验的,学生们争着诉说有一次我发高烧,爸妈赶紧带我到医院看病,医生说需要打吊针,因为我的静脉很细,护士阿姨扎了好多针都没扎进去,疼得我直哭。爸爸见了赶紧把我抱在怀中,轻轻抚摩着我的头。我感觉他的手在微微地发抖有一次,我顶撞妈妈,一句道理也听不进去,妈妈气得打了我一下,我哭着跑到房间里,哭着哭着睡着了。后来听爸爸说,妈妈轻轻走进我的房间,用手摸着我的脸,还哭呢这样就使学生能真正从细微处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萌发父母对自己的爱有多少深的情感。

  3、针对性活动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服务。本教学片段始终围绕一个爱字,让学生观察父母,从生活入手,后来诉说 关爱的事例,再加课件的演示和温馨的音乐,一份真爱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当前,品德新课程的活动性已被大家普遍接受,活动化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活动情景为什么而设还缺乏思考和研究,许多课堂活动由此成为无效劳动。只有观察并研究学生的生活,寻找到教育的契机,架设起学生生活与品德教育的桥梁,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

  二、生活化的课堂,体验中引导认知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恬中去观查感受、体验、反思,并用 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真实生恬,使课堂教学体现实效性。

  教学片段:计算父母的爱有几斤

  师:多美的家庭树呀,一片片树叶都浸透着父母对我们的爱。我想把它叫作亲情树,喜欢这个名字吗

  师(课件演示)瞧,亲情树上结出了许多亲情果,想不想采摘一个尝一尝

  学生们一个个踊跃上台,点击亲情果。每点击一个亲情果,亲情果就落地,并弹跳出一个问题。

  生甲读题: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

  生甲:算不出来。

  师:为什么

  生甲:从没计算过。因为我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我想吃什么、爱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我做。

  师:谁能计算出来吗

  生乙:不能,我们长这么大,得吃多少东西才行呀!

  师:对呀,把刚出生时的小不点,抚养成今天的你们,爸爸妈妈想尽办法让你们吃得饱,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得费多少心思啊。

生丙读题: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

  生丙:从我家到学校要走半小时,每天早上是爸爸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

  生丙:从我家到学校要走半小时,每天早上是爸爸送我,下午是妈妈接我,有时我忘了带书本,爷爷还会给我送来。所以我一时计算不出来,但我想,加起来一定很长很长。

师:我发现,这些问题大家都没回答出来,为什么呢

  生甲: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生乙:父母的爱没法计算。

  生丙:因为平时我们从末想过这些问题。

  师:是啊,不仅爸妈关心着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关心着你们,你们多幸福啊!这条长长的路上,每个脚印里,都饱含着浓浓的爱 曾经有人问,父母的爱到底有多少(演示课件,出现字幕:爱有多少斤)你们说呢

  生甲:很重很重。

  生乙:很沉很沉。

  生丙: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思考:以我为主,漠视他人是现在少年的普遍心理缺陷。引导他们关注身边最寻常的事、最普遍的人,并让他们从中体悟出心灵的感动,也许是填补那份缺陷的好办法。课件与问题的独具匠心设计,这些看似容易却无法回答的问题的出现,巧妙地带着学生们进入生活的回忆,用无意识导引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情绪,加深了对父母之爱的体验。举一反三,这样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比出皆是。以课堂为基点辐射生话,这才是品德课的终极目标。

  1、化静为动,巧妙穿插操作性活动 由于受到教室这个特定环境的制约,教师所能选择的课堂活动形式十分有限。于是,一些品德课又陷入了说说、议议、评一评、演演的新俗套。为帮助学生感受到成长道理上家人浓浓的关爱,设计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叮嘱你说了多少遍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等你放学时间有多长爱有几斤让学生动动笔先做一个书面调查和统计,就可以让静态的课堂动起来,做到静中有动,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做,尽可能让学生开展最具动感的、全身的活动。

  2、以虚促实,为抽象概念赋予具体内容 作为人文性学科,品德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德性、品行、情感、个性、文化等精神性的东西,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对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具体话动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本文父母的爱无法计算。因为我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我想吃什么、爱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我做。爱很重很重。很沉很沉。

这些看似容易却无法回答的问题,却最能反映父母的爱的厚实,使学生对父母的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3、以小见大,根植生活琐事深入情感 回归生活世界是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活处处是小事,从小事最能见真情。小事也往往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引导他们从关注身边的最寻常、最普通的真实小事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父母接送你上学回家,根植于这些亲历亲为的生活琐事,学生从随便说说到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当这种真爱深入孩子的心灵时,我们就无需担心,他们现在以及将来是否会对父母、对同伴、对社会、对祖国乃至世界充满着爱。

  三、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中自主感悟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洛克)游戏、扮演、各种竞赛 在这些感性活动中,儿童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满足了其好动的天性。作为活动型综合课程的品德与生话课程正是体现了这种理念。

  教学片段:让爱做主

  师:请大家根据课前调查记录来说说,爸爸妈妈每天都在为你做些什么呢

  生1:早晨上学,妈妈为我背书包;晚上,妈妈还教我做作业。

  生2:星期天,我还在睡懒觉呢,妈妈已经为我烧好了热腾腾的鸡蛋面,后来又陪我去商店买鞋,下午还陪我上公园玩。

  师:这些同学观察得真细致,可是,我也发现有些同学的调查表填得很筒单。是不是调查工作做得不够认真呢

  生3:不是的,我妈妈平时上班挺忙,很多事情都让我自己做。

  生4:我妈妈也是。她说我都快十岁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师:那么,是不是父母为我们做的事越多,就说明他们越疼爱自己呢(生有的摇头,有的点头)看来观点不一样哦,不如我们开展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吧。

  学生按不同的观点调整了座位,分成正反两方进行预备讨论,并进行正反讨论。

  师:是的,父母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比山还高,不水还深,实在无法计算。同学们,你们可曾发现(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朗诵一首小诗《父母的爱》

  师:同学们,我们就在这爱的包围中,一天天长大起来。此时此刻,大家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吗(背景音乐《感谢你》响起,课堂上鸦雀无声。十几秒过后,终于有一位女生举起了手)

  女生甲:我想说:妈妈,谢谢你!(说完便哽咽起来。教室里依然沉默,教师环顾四周,用眼神鼓励一名男生发言)

  男生乙说:妈妈,我爱你!

  (教室里特别安静,同学们谁都不愿说话,眼睛里都含者泪水)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好吗

  (所有的同学都点点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师(声音微微颤抖):同学们,你们的真情很让老师感动。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这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表达,可是,爱却需要行动(演示课件:出现字幕爱需要行动)你们用什么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平常的一点一滴,恰恰可以表达最真挚动人的爱!同学们,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感到骄傲。在此,我想把两张贺卡转送给你们的父母,能帮老师完成这个心愿吗

  老师画贺卡,请学生读贺卡上关于母亲节和父亲节的简介。

  师: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无以回报,惟有一生心存感激。老师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小小举动,每天都让爸爸妈妈感到开心,感到欣慰,感到骄傲,让她们觉得天天都是母亲节,天天都是父亲节,大家说好吗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好好想想 ,在脑海里放一次电影:从今天开始,你回家以后会怎么做想象一下,父母会有怎样的心情想好了,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交流交流。接下来的时间,老师都想把它留给你们

  (继续播放《感谢你》音乐,学生都沉浸在想象中,不时露出微笑)

  思考:思品教学内容须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案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要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亲近感。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敏锐地发现了调查表所体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当学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老师便巧妙安排了心里说的环节。教师确实要有一双慧眼,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要善于及时进行精辟恰当的处理并及时抓住了这一生成性资源,以此为切入口进行引导,会收到双倍的效果。

  1、要把金针度与人价值引导 作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一门课程,品德教学更要注重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儿童健康、安全地成长。有些教学上的把握不当,也许反而会直接或间接地在现实中造成负面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一个孩子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的情况如何,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怎么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所做的合乎人性的触动。真正的对话不仅需要彼此的真诚,更需要一种合乎人性的触动。当教师观察到部分孩子存在对父母爱孩子认识偏差时,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思考与分析。不是片面地去否定学生,也没有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并进行了学生喜爱的形式正反辩论赛,在此基础上加以巧妙点拨,帮助他们在不断的价值冲突中学会自主选择。如正方:那些事情我们现在做不好,所以爸爸妈妈要多帮我们做一点,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做了。反方:我不那么认为。以前,我也是什么事都让妈妈帮我做。直到有一次.爸爸妈妈有事不能按时回家,结果我饿得眼睛都花了。妈妈很心疼,她开始教我下面条、用微波炉做简单的饭菜。现在.我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妈妈外出也放心了。通过一场生动活泼的辩论,观点越辩越明,思考逐渐深入,疼爱与溺爱的不同在此有了鲜明的答案。

  2、此时无声胜有声恰当留白 教材的呈现与教案的设计都是静态的结构,面课堂却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偶然的、随机的因素,难以完全按照教材的预设和教师的预设去进行。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教育是教人化平凡,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设计的教案。教师深情的小结是的,父母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比山还高,比水还深,实在无法计算。

  接着又趁热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朗诵一首小诗《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是一顿可口的饭菜,父母的爱是一声重复的话语,父母的爱是一段静静的等候爱在学生们的心中堆积,当《感谢你》的音乐缓缓响起时,它似乎打开了学生们的心扉,让人不由响起了自己的父母,陷入了深深的思绪学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课堂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久$$久$$地思索,学生回味着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老师没有打破这个僵局,便巧妙安排了心里说的环节。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处理既避免了沉默的尴尬,又将学生情感的波澜推向了高潮。或许我们有时该注意情当留白,毕竟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3、心中悟出始知深倡导自主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这堂课前我还布置请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以给爸爸倒一次洗脚水,帮妈妈吹干头发,做做简单的家务等等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去体悟父母的辛劳,从而引发其心灵的震动。另外,加强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同伴的赞赏或评价过程中,在心灵上有所触,在情感上有所感染。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汇报爱的行动,学生争先恐后。

  如有学生说:昨天,我一回到家就帮妈妈拖起地来。妈妈对我的举动很吃惊,吃晚饭时,尽往我碗里夹菜。我只做了一点点小事,妈妈就这么心满意足,可妈妈每天做那么多事,我却还常常对她发脾气,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有学生说:我给爸爸洗了一回脚(笑声)。开始时,爸爸说什么也不肯让我洗,后来拗不过我,只好乖乖地听我的了。我发现爸爸的脚跟上、脚趾间有很硬很硬的茧,脚背上的青筋一根根地暴露着。我想,爸爸真是太辛苦了,为了这个家,到处奔波。品德课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要融人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体验和感悟中提升品德。与其这是一堂品德教育课,不如把它看成是一次师生对话,一次真情告白,一次生活访谈。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雅斯狈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以上案例告诉我,老师们光有真情和真心不够,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给学生一方空间,让他们去宣泄;给学生一份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去创造。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做主吧!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开放些、简单些,让课堂多一些留白,多一份晃动,多一些生成,便多了份精彩。

  参考书目:

  1、《小学德育》余志权主编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16期

  2、《江苏教育》许元新主编 江苏教育报刊社出版 2005年8月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浅谈中小学德育教育

  我国中小学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万万不可忽视德育教学,要从观念上、行动上重视并搞好德育工作。

  一、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教条化。

  在目前的中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着教育内容教条化、书本化的缺陷。在一些学校里,德育教师简单地以德育课本为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读过了事,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再去拓展选择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而是由主课教师兼任,德育课上成了语文数学课,连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都保证不了。

2.教学方法形式化。

  在不少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德育教育方法形式化的问题,即不注重实际收效,单纯注重形式,今天这样的活动,明天那样的活动,不强调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只看重活动的形式。这样做就是空摆花架子,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二、如何搞好德育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搞好德育教学工作。

  1.正确分析目前德育教育环境的变化。

  学校是一片净土,学生走进来,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但当他在校门之外接触到了老师没有讲过的社会现象时,他就可能

  会迷失方向。帮助他们拨开云雾的就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并在社会中生存的。

  正如我们每天所体会到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整个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迈进使得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德育教学也要时刻注意社会环境的变化,结合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德育课的教学重点。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新出现的种种现象,不论的好的现象还是不良现象都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社会里能明确是与非,能坚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如果我们脱离社会环境来搞德育教育,学生们就会对很多社会现象认识不清,甚至不能判断它们的对与错,这样的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实际意义,无疑是很失败的。

  2.德育教育内容要深入并细化。

  学生的品德修养不是每周几节的德育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天一天,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德育教育应该遵循养成教育的原则,不求急求快,而是从点点滴滴开始,从细节入手,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将德育内容分解开来,将它们渗透到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中,从小处着眼,告诉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使优秀的品德转化成良好的行动,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另外,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德育教学的重点就应该不同。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注意解决个性问题,真正做到差异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德育素质。尤其是对一些比较调皮的爱惹事的学生,耐心而细致的德育教育尤其显得重要。我们不能从心里忽视或鄙视那些所谓的坏学生,而是要相信,良好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好学生。

  3.注重方法的实效性。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德育教学的方法要紧密结合其内容进行,不能贪图形式上的漂亮而忽视其实际效果。

  德育教学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课堂教学、德育基地教学、电化教学、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等等。在引导学生对事物明确认知时,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强化学生某一项品德时,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德育基地,通过感性认识来加强学生的品质修养;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于电化教学的手段;而对于需要学生日常养成的部分,则可以与家庭教育协同进行。总之,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大优化,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4.注重德育目标的长效性。

  中小学是学生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学生人格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会在这一阶段完成。我们今天培养的品德将会伴随学生们的一生,将会为他们日后的做人做事打下品格修养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制定德育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目标的长效性,万万不可有短视倾向、功利倾向。短视化的德育教学会对学生的言行产生误导,会混淆学生的是非观,会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相背离,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害无利。惟有长效性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显现出德育教学的价值来,才能保证学生身心的长久健康发展。

  所以,在德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抱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其教学。这就要求德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对待日常教学工作,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眼光放得远一点,基础教学做得扎实一点,多想想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德育教学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教学是很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尽心尽力去完成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分析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努力优化教学内容,妥善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荐访问:有关小学德育论文范本 范本 小学 德育论文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