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毛概论文

2022年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毛概论文

时间:2022-07-16 19: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毛概论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毛概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之科学发展观》

  摘要:从当代大学生担子很重,责任重大谈起,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修德、累才、炼体魄的科学发展观,号召在校大学生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做起,从实处做起,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能挑重担、能负责任的一代新人。

  关键字:大学生,科学发展观,探究

  胡锦涛在《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论述中讲道: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大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有发展自己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同样的道理,大学生要想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在校期间就必须制定自己的科学发展观。

  那么,在校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坚持修德、累才、炼体魄的科学发展观,在校期间努力地锤炼自己、科学发展,力争将来能挑重担、能负责任,为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修德就是要有理想,就是要有服务祖国、建设祖国的远大崇高的理想。当代大学生的德要在传统意义的德字上有所发展、有所升华,在崇高理想的引领下,坚定信念、志存高远、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的过好大学生活的每一天。有的同学在谈论大学生发展观时,侧重于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等等。但是我们生活在校园里,在我们的人生阅历中,不太可能对国家、集体、个人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所以,我们应该从修德、树理想这一正确人生观形成的基础做起,有了这样的成长基础,我们就能自觉地抵制大学校园中的各种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始终沿着正确的成长道路健康地成长。

  累才就是掌握和博学。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自己的所学专业并有明确的专业培养要求。所谓掌握就是要学透专业要求里的专业知识,不得抱着六十分万岁的错误理念,为了文凭苦熬四年,虚度光阴。现代社会是信息知识爆炸的社会,更多的了解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站在这山望那山,学着理科学文科的作法大可不必。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传统古训告诫我们要学有所专、专有所长。现代大学的文理科里细分的众多专业,其目的就是要把大学生引入行并希望在行里学得专注,能够成为某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所谓博学就是指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在自己精力容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了解、学习相关相近专业的知识。在掌握和博学之间,要处理好先后主次的关系。

  炼体魄很好理解但却难于实践。六十年代的为党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使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长年累月坚持锻炼,练就了健康的体魄。我家附近公园里每天早晨必有一位七十有余的老者持之以恒地晨练长跑,几十年如一日。他是六十年代华中工学院毕业生,是我们的老学长。他不仅做到了为党健康工作五十年,而且现在健康地安度着晚年。他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头发里竟无太多的白发。我想,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以这位尊敬的老学长为榜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地认识自己,好好地锻炼身体,将来为国家建设健康工作五十年。

  大学生有了以上的对科学发展观的理性认识后,在校期间又该怎样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科学发展呢

  首先,要从德上下功夫,做到万事先修德。修德,除了修炼传统意义的孝顺、忠诚等内容外,还要升华与拓展德的修炼范围,即还要注重修炼自身的心理素质。人要有思想,更要有精神。思想、精神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载体,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先进性和振奋性。人的理想实质上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于个人对前途、事业的畅想。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向上的心态是合理、大胆想象的源泉。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是科学发展的基础。修炼积极、阳光的心态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更是一项必修课程。

  有了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有了对人生未来美好畅想,人生的近期目标和远大理想将会逐渐清晰起来。在具体的修德实践中,我们要处理好如下的关系:一是感恩修养。应该明白,我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除了自己的勤奋努力、父母亲的辛勤付出外,还与社会各个层面的爱抚是分不开。所以,我们在感恩父母的同时,还要学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我们身边的人们。有了这样的感恩修养,我们就会时时肩扛一种责任――自己的成长与祖国与人民紧相连。有了这样高境界的认识,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会游韧有余,就会正确处理好与师长、同学、社会各层面人士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个人的得失关系。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得与失。这些得和失最容易左右我们的心态平衡,极易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一个立志于有所作为的青年一定要学会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不使自己耿怀于众多繁琐的得失漩涡中,轻装上阵,修炼自己的人生观念和主流学业。三是要处理好青春期的活力关系。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精力旺盛,胆识过人。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事冷静、理智,坚决避免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人生悲剧的发生。四是要处理好网络与学业的时间分配关系,不要使自己的青春年华流失在无期无果的虚拟娱乐世界中。

  其次,要努力完成好阶段性的学业任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通本职专业、兼修相关专业、注重文理渗透,全面提升自己的学识能力是优秀大学生的内在要求。为了有序、有效地完成学业任务,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要努力学好基础课程。有很多同学对基础课的学习认识不足,认为学习基础课程是多余的。殊不知,诸如哲学类的基础课程,对理工科类的学生来说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应该是必须学习且应该努力学好的。它对于我们的积极的世界观的形成,对于我们掌握辨证法、方法论是很有好处的。现在世界上很多的知名企业家、管理大师他们的哲学修养、人文修养堪称一流。多读他们的成长传记,多读他们的管理经验,对于我们的成长定有裨益。

  二是要学好专业课程。专业课是我们将来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基础。很多同学都明白这个道理。在我看来,我们学习专业课要注重筛选,分清重点,突出主干,夯实基础。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学习原则,我们一定要经常温习本专业的教学大纲,明白专业的学习要求,做到学有方向,主次明确,整体推进,稳步提高。

  三是要注重捕捉知识前瞻性、拓展性的新信息,不断更新学习的新观念。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在集中精力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一定要跟踪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更新发展方向,随时收集整理这方面的信息,提纲挈领,分类储存,以备查阅运用。

  四是要学习一些市场知识,为自主创业作一些必要的储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发展空间和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会更大更广。也许不久的将来,自主创业是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一种不错的选择。我们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

  第三,全方位地整合自己的能力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整合自己的能力首先是要开放自己、平价自己。开放自己就是要有海纳百川的思想,平价自己就是要有三人行必有吾师的境界,把自己作为一个细小的精微放到社会这个大的熔炉中去锻打。不知天高地厚、满脑目中无人的清高情绪或者是一味的低沉怠慢、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都是不可取的。整合能力要从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融合,不同观点、不同见解的有机融合,行为习惯与社会规范的融合,多种决策的选择与最佳方案的优选等方面着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志林.构建和谐德育奠定人生根基――大学生德育教育读本[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篇二:《试论科学发展观》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思维观念。人的理性思维并非一次完成的,往往要经过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并在实践中认识升华,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探讨人与自然、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农民问题和政治改革五个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含和外延的理解。

  关键词:人与自然;市场经济;和谐社会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总的题目,其内含和外延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

  一、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

  人既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又独立于自然界,由此就有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威廉配第说过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所说的土地,应该理解为广泛意义上的自然界。

  自然界对人类并不吝啬,广施普渡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是,人类如果失去了科学发展观,就会变成贪婪的掠夺式摄取。无限度的开荒造田,煤矿的野蛮开采,森林的乱砍滥伐、废气、污水的随意排放,野生动物的灭绝性捕猎,已经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灾难。每一次资源掠夺,自然界都残酷地报复了我们。恩格斯曾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然后又感到吃惊的是:为达到上述结果而采取的行动所产生的比较远的影响,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在大多情况下甚至是完全相反。可惜,我们常常忘记了他的忠告。姜戎先生曾作为北京知青,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最后奉献给读者一本《狼图腾》,道出了惊人之笔。至于我们到底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这个问题暂可存而不论。但作品告诫我们:大规模的打狼运动和毁除草原造田,必然带来严重后果。狼虽然吃羊,但也捕杀旱獭、野兔和田鼠,而这些生物都破坏草场。这是一个生物链。如果不讲科学一味蛮干,就会造成植被破坏,出现大量流沙。姜戎写的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却说出了深刻道理。不幸的是他人微言轻,并未引起重视,结果使愈演愈烈的沙尘暴直逼京津、辽沈、河北、山东等地。北京居民一觉醒来看到京都的景象,感叹地称谓:满地尽是黄金甲。遗憾的是老天赐给我们的不是黄金,而是黄土。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饱受环境污染的苦痛。西方学者把这种现象叫做环境危机,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代价的概念。我们对这个问题也许初有认识,但远没有达到高度重视。经济增长如果没有科学观念,就会后患无穷。

  二、科学地完善市场经济

  实现市场经济是我们时代的伟大主题。现在仔细观察透视,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实现还有诸多的障碍性因素。我们虽已加入WTO,但在很多方面还未和国际接轨,计划经济的观念依然顽固。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但既然是市场经济,计划就必须适度,更确切地说,不应占主导地位。计划要站在高处,更广阔的空间应该留给市场。计划总是出自政府的计划,所以,计划还有一个别名,称作政府调节。不言而喻,计划一定是政府的权力和行为。

  如果说私有制实现的市场经济: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那么。公有制实现的市场经济,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就是一个社会史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改革和开放的过程。

  按说,经过理性思维实现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应该更迅速有效,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改革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的传统和偏见,往往比中国古老的社会传统更为顽固。仔细观察,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在很多领域仍处在计划经济观念的统治之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多年来盛行的审批制度,或简称审批经济。审批来自权力,所以,审批经济也就是权力经济。

  国家计委虽然几经易名,现在称作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但这并非问题的本质。计划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问题在于计划度有多大,范围有多广。一般说来,国家计划只能顾及大的方面,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诸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公共目标,国家重大项目。可是,我们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比如项目的审批,可行性研究的下达,企业的破产、转让和上市,都要经过审批。政府行为似乎超出了应管的界限。地方建设的项目,除涉及到自然资源垄断和国防工程之外,原则上应由地方自定。诸如市政建设、公共交通,用不着都到国家去排队审批。须知,审批越少,越能促进市场深化。审批经济还有一个上行下效的效应,也可以说是模仿效应。国家既然要审批,地方政府当然也要审批,结果是层层审批。一项工程要盖30多个图章的事情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掣肘可见。审批是权力的产物,审批遇到障碍往往就要用钱铺垫,产生权钱交易,打通关节,疏通关系,这自然就构成腐败的一个根源。

  我们经常说在市场经济中要简化政府行为,要从指挥转向服务,要从主角变成配角,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很多地方,政府行为还在强化。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走出权力经济的桎梏,权力转移的主要问题来自政府不愿意放弃本来不应属于政府的权力。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到如今,在民营经济和企业改造方面已显见成效,但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审批经济,至今并无实质性转变。这是市场深化的最大阻力。

  三、科学地实现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与此同时,我们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要素分配论,并提倡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年的大锅饭体制的束缚,平均主义的压抑一经释放,就变成了一股改变分配格局的巨大物质力量,收入差别开始形成。收入差距拉开之后,最令人瞩目和令人担忧的是出现了贫富悬殊的两个群体。

  1 暴富群体

  所谓暴富群体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过资本投入或引进外资通过合法渠道和苦心经营,抓住改革开放大好时机而致富的人;一种是通过权钱交易,炒批文、炒贷款、炒产权、炒地号,获取巨额财富,利用体制漏洞贪污受贿、走私贩私、侵害公产、买官卖官。前一种情况,原则上属于政策允许的要素分配之列,只能通过经济杠杆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办法去解决。至于后一种情况,则属反腐败的范围,只能靠行政和法律手段去治理和惩治。

  2 贫困阶层

  与暴富群体相对应,出现了一个贫困阶层。这个阶层主要指企业改革中的冗员、隐性失业人员、下岗职工、退休人员、部分吃财政饭的工薪族,以及在城镇中流动的非城镇人口、无业游民,社会应管一时尚无人管的盲目流动人口。据初步统计,1994年全国城镇已有2000万人生活困难。城乡总和约有近9000万居民处于待救济的贫困状态。截止目前,大约有1.2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0%。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

  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并不是让一部分富裕让另一部分永远贫困,而是通过先富的人拉动经济增长,积累国民财富,使全社会富裕,增加贫困阶层的收入,在收入差别相对存在的情况下,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这就是邓小平所倡导的――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的自发行为,一定会产生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这是从封建社会末期就已经呈现出的规律性现象。市场经济虽然伟大但并非万能,调节贫富差距,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然要依赖政府调控。林毅夫教授曾经提出: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是因为富者太富,而是因为穷者太穷。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确立一个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最低生活保障线在国外称为贫困钱,意指居民收入达到这种贫困程度,社会有义务为其基本生活提供社会援助。生活保障线如何定位,现在尚无统一说法。定得太低,不利于社会安定,定得太高,又不切实际。从理论上说,应定在最低工资标准和基本生活保障费用之间。在现有物价水平和实际消费水平的情况下,应定在每月300~400元之间为宜。

  四、科学地面对农民问题

  早在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就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过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说,农民问题还是中国的严重问题。

  从国民产值的比重上说,我们已不再是一个农业国,但就人口和就业结构上说,我们依然是一个农业国。中国的人口现在大约有13亿,农民就占有9~10亿,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在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只占不足10%。由于农村人口甚多,中国农户平均占有耕地只有0.42公顷,美国为195.2公顷,西欧为18~65公顷,日本为1.4公顷,韩国为1.2公顷。这里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和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是不发达的发展;第二,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富裕程度,和城市尚有很大差距,依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瓶颈。

  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其基本标志是人均收入为800~1000美元。这个目标可以说在城市早就实现了。现在重要的问题是农村,如果占70%以上的农民收入上不去,这个目标就难以实现。

  据调查,1995年的计算结果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30元,共有6500万人处于这条线之下。到1997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为5000万人。这部分人尚不能解决或不能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农村的低收入标准,是一个以农业劳动力为参照系的概念,标准高于贫困线。1995年,农业劳动力人均收入约为3100元,有的学者认为1240元为低收入线,并据此估计大约有1亿农村劳动者,处在这个标准之下。目前的情况也许有所改变,但基本仍在低收入陷阱中徘徊。

  一五、二五时期,我们曾响亮地提出过农业机械化的口号,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又把农业现代化列为四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之后又相继提出科技兴农、绿色农业的目标,可惜,至今收效甚微。农业机械化最成功的例证应属我们曾经兴办的一批国营农场,崔嵬主演的《老兵新传》至今还留在历史的记忆中,那是惊心动魄的一幕。国营农场固然有经营体制的问题,但大农业集约化管理的含义并没有什么错误。伴随着国营农场的解体和联产承包:大农业的问题也随之消失,这是农业经营体制转换中不应该出现的副产品。包产到户、联产承包每户平均只占0.42公顷的土地,在江南只有0.2公顷,拖拉机一开就到了地头,这如何实现农业集约化,如何实现机械化,从而又如何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温州模式,乡镇企业发展曾经出现了一个苏南模式,但对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安徽模式。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创造性思维在中国向市场过渡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我们必须学会辩证思维,任何一个好的模式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温州模式确实使温州发迹了,但现在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只好到各地去买企业。苏南模式使乡镇富了一阵,但如果总是停留在几口大锅、几把铁锹的水平上,又何以谋求更高的目标安徽模式曾经敲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晨钟,但现在安徽仍属不发达地区,依然很穷。包产到户、联产承包充其量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如何适时改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

  农业经营模式究竟路在何方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必须走大农业的道路,只有大农业,才能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小农经济,只能造就小农意识。只有大农业,才能造就现代观念,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科学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从经济领域率先发起的,经济决定政治,按照自然和逻辑的推进,必然引伸出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只有配套,才能产生奇效。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生前曾告诫我们: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改革一直走的是一条单行道,政治体制改革至今未能走向前台。从历史发展的线索上看,政治改革是由经济改革引发出来的,完全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属于政治学的范畴,但从和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意义上说,则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这里从后一种意义上研究政治改革。与政治相关的经济体制,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审批经济

  审批来自权力。所以,审批经济也就是权力经济。审批既然表现为权力,在遇到障碍时往往就要用钱铺垫,产生权钱交易,打通关节,疏通关系,这自然就构成腐败的一个根源。反腐败不能只是打击腐败分子,更重要的是杜绝腐败的根源,既治标又治本。批地号、批指标、批项目,完全可以通过竞标会和采购中心去解决,这既有公平,又有效率。须知,审批越少。越能促进市场深化。废止审批经济的最大障碍来自政府不愿意放弃本来不应属于政府的权力,权力转移又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

  2 命令经济

  命令经济是格留达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后来又被艾登堡在《经济体制》一书中做了发挥。指令经济的突出表现是下达经济指标。在计划经济年代这种经济指标带有强制性,爱你没商量,无论是城市企业,还是农村农户都必须按指标完成任务。现在我们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但计划观念依然顽固。即使是指导性计划,对于那些政府任命的董事长、总经理,依然是一种强约束。指令经济的另一表现是政府立项。政府立项不是完全不要,但只能是那些政府投资的项目。现在的问题在于政府立项就象冬天刮的西北风一样,到处都是。甚至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都要排队等待立项批复。现在这种立项制度已经造成了引资障碍,外资机构也学会了看政府批复。市场经济的规则应是企业自行立项,专家审定,这会减少很多麻烦。

  3 独占经济

  独占就是垄断,但垄断还是不完全意义上的独占,因为它还可以有一二个竞争者,独占则是彻底的独家经营。

  在计划经济年代,很多领域都表现为国家垄断。在经济转型时期,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有所改变。但仔细考察,我国经济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国家垄断。这些领域包括:邮电通讯;金融体系;新闻出版;事业单位。

  严格的经济分析表明,国家垄断即使赚钱用之于民,仍会降低社会经济效益。因这将政府企业以低效率赚的钱用之于民,还不如取消垄断,发挥竞争使百姓得到好处来得大。美国航空提供了明显的例证:原来由国家独占的航空,二战以后出现了人民快运航空公司,改变了服务方式,降低了服务费用,票价几乎降低了一半,满座率大大上升,结果使国有航空公司也不得不改变运营方式。我国也有类似情况,电讯业就因多了一家联通,服务面貌就已大大改观。日本的国铁民营化改造,也为世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例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行为的转变,政府要放弃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权力,则要求政治体制的配套改革。政治改革来得越迅捷、越有效,社会也就越发展、越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篇三:《谈科学发展观理念下财务管理》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目前,学习和对照科学发展观,静下了认真思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财务管理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论文参考。

  目前,学习和对照科学发展观,静下了认真思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财务预算未能从学校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通盘考虑,而片面追求规模和眼前效益。导致许多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而随着还贷期的到来,许多高校为了还贷款,又压缩教学经费、设备经费,长期的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低水平运转,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二是粗放式经营和管理的现象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尤其是高校资产管理中,一方面,办学教室、实验配套设施等严重紧缺,学校主要靠商业贷款筹集资金购置办学设施;另一方面,学校校舍、教室、仪器设备等利用率普遍低下,甚至存在浪费现象。三是对人的重视还不够,人力资源会计在高校还未得到应用和推行。人力资源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一理念还没有落实到我们的会计工作中。导致许多学校的人才队伍不能稳定,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如何使高校财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更好的为高校的又好又快的发展,笔者认为:

  1.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财务工作,为学校聚好财,用好财,当好家

  首先,根据学校的发展计划和目标,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和控制预算,确保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常计划,精核算,细安排,使本来就稀缺的高校经费用到刀刃上。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项目管理的运行模式,各个院系以及各职能部门也应实行预算内的项目管理,财务处协助各院系做好年度预算编制并实行预算控制、项目管理与过程监督,使财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其次,依法筹措资金,科学决策,减少筹资风险。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降低资金的财务成本,保证高校办学经费、各项资金、各种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使每一笔办学经费都用得其所,用得适时、用得适度、用得适量,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能和经济社会效益。第三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和健全外部和内部控制制度与办法,强化责任主体,确定各层次责任人的职责,为各级各部门的负责人当好财务参谋和顾问。通过强化责任主体,真正使财务经济责任制经得起各方面的检查与监督。同时,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实现财务运作的顺畅、高效和透明。

  要建立以绩效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机制,理顺预算管理制度。将高校预算管理作为高校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健全高校预算管理经济责任制度,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高校,根据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的管理体制,在高校内部各部门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尝试多种形式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同时,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预算管理体制,将高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职能分别赋予不同管理部门,实现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的预算管理体系。改革目前高校预算单纯以收入支出进行划分的部门预算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尝试```由营运预算与资本预算共同构成的高校预算。

  2.强化资产核对和清查管理机制

  面对迅速增加的校内资产,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清查资产。论文参考。对于新增资产,要一一核查,检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要建立定期的清查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及时掌握资产损盈情况,严格资产管理,防止 资产流失。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产闲置。高校扩招引发的新旧校区搬迁后的大量资产闲置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闲置资产盘活起来,发挥其效益。目前,各个学校的做法不仅相同,有的是将这些闲置资产进行有偿转让,所获资金用于新建项目上,有的是将这些资产在校内进行无偿调配,使得原来的办公条件更好一些,地方更宽敞一些,等等做法。我个人认为,学校要有长远计划,统筹安排,对学校发展的未来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将闲置资产的使用与学校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然后制定一个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方案,总的目的是尽快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产闲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要积极探索多个校区的资产财务管理新模式,建立新机制。目前,一个学校多个校区的情况普遍存在,加强多个校区的资产和财务管理势在必行。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到楼堂馆所、资产设备,小到交通用车、办公用品等,都要做道管理到位。要建立资产使用成本及使用效益核算机制。高校虽然不象企业要追逐利润最大化,但是,高校资产是投入资金的物化品,也是要计量成本讲究使用效益的,尤其对于诸如重点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等及大型设施设备,一定要有成本意识,不仅领导和财务管理部门要有这种意识,而且,学校的广大教职工要有这种意识。对于资产的使用效益,学校要建立使用效益核算机制,并且,对于各院系、各部门所属的资产使用情况按年度进行效益核算和评估,其结果要纳入对院系和部门的年度考核之中。

  3.积极推行人力资源会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正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确保我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客观要求我们党和国家必须拥有浩浩荡荡、朝气蓬勃的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做到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与稳定。

  人力资源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那么,作为会计行业,要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建立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

  首先,澄清模糊认识,更新传统观念。人力资源能否被视为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但是这一观念是否为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仍然是一个问题,另外,明确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产各概念的范畴、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及资本化、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

  现有会计模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已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对其每改进一步,都是传统与新生的较量,尤其是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要素中,涉及人力资源的收益权问题,这将影响到政府、企业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集团的切身利益。会计界必须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共识,才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转变管理人员传统计会计模式下形成的旧观念。

推荐访问: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毛概论文 科学发展观 实质 论文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