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旅游管理论文范本【完整版】

旅游管理论文范本【完整版】

时间:2022-07-17 08:1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范本【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范本【完整版】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实践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职业情境,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通过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以及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总结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的一五二三模式(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构成图

  即一个培养目标、五块实践教学内容、二次实践教学循环、三种实习基地合作方式。

  (一)一个培养目标

  张金霞认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很多业界专家学者也感同身受,高素质,何种程度为高素质,比较抽象,应用型和复合型相对较好理解,笔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管理、技能、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二)五块实践教学内容

  1、课程实践。现在大多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四部分组成。汪京强认为这四部分课程体系其比例结构大致为公共课约占15%,基础课约为30%,专业课约为40%,实习与技能约占15%。(见表2)

  表2 课程体系比例

  现在的高等学校开设的旅游院系中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一般相对偏少。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2009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下:课内总学时2432,课堂讲授2062学时,课内实践370学时,课外实践444学时,课程实践总学时814,占总学时比例28.48%。实践教学累计学分数占总学分数32.83%。(见表3)

  表3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所占比重

  明显修正了实践课程较少的问题。但是国外很多同类型的高校中,旅游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基本持平,中国的旅游实践教学的革新之路则任重而道远。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结合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选取周末或者假期等时间段在老师的带队和指导下到相关景区或者企业见习。旅游行业实践性和变化性较大,要求新生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等非常有必要,首先产生关注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素质,随着对行业的调查了解的深入,形成对旅游行业动态变化的敏感性。其次,通过第一学年有组织的实践安排使学生养成关注行业发展的良好习惯,并在以后学年中能够比较主动地进行自我安排,比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等。最后,通过行业调查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旅游行业,对学习的重点与努力方向以及择业、就业忠诚度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3、校内实训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时应优先考虑学生最能受益的实训项目,并且要优先考虑专业课的实训。比如餐饮摆台、形体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导游等。校内实训,既便捷又易于操作,还节省教学经费。其不足是不能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境和氛围,且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设施、设备老化,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张龙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实训室、餐饮吧台以及客房实训室六个实训室。本人认为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有校内旅行社或旅行社门市部,以及星级或快捷酒店。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旅游策划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市场推广中心、旅游表演中心、艺术设计中心、旅游产品设计中心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3D实景模拟实训室等现代电化教学设施。

  4、社会实践

  在国外,很多旅游高校对社会实践环节极为重视,对社会实践的考核都有极为严格和具体的要求,如美国康纳尔饭店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必须有800小时在服务行业实习的工作经历才能中请学士学位,还鼓励学生在每年5月底至8月底的假期内中请暑期工。再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要求所录取的本科生必须要有1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学院会对其进行半年以上的学前培训。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学校安排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安排的形式。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二年级主要在旅游景点;三、四年级在宾馆、酒店或旅行社。学生自主安排的专业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一些旅游企业或相关单位兼职,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和磨练自己的职业个性,了解企业的各工作环节操作情况和社会动态,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5、综合实践

  综合性旅游实践不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旅游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手段。综合性旅游实践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一是毕业论文写作;二是专业实习;三是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过程中,一直采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就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延展指导。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如旅行社、酒店宾馆等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实习方式一般是在旅游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与到宾馆酒店、旅行社的整体工作中去,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系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些同学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目前毕业实习迫切解决问题是:实习也大多沦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实习岗位较为固定,缺少轮换,内容较为单一,很少能接触到更高级别岗位的管理实习,如旅行社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对导游带团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到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计划调度、旅游产品营销等关键岗位;很多酒店接纳实习生主要分配客房部、餐饮部、宴会部、前厅部的一线工作,实习生担任熟练工的角色,并且很少轮岗,更没有让其担任领班、主管等更高级别的工作,很难深入到各实践环节的管理流程中去。

  (三)二次实践教学循环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按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两轮循环进行组织和合理衔接。第一轮循环: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奠定学生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二年级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和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并进行基本业务技能和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其中穿插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我们院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于第四学期进行第一次集中企业实习,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第五学期开始第一次企业实习,此为第一轮循环。第二轮循环:三年级学生进行新一轮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应用能力提高训练,对第一轮循环所取得的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年级进行综合实习训练,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感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此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并完成毕业论文,完成第二轮循环。此循环主要贯穿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技能竞赛、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

  (四)三种实习(训)基地建设方式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习(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自建、共建和他建。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有一所80间客房的4星级实习宾馆,实训条件一流。自宾馆开业之日起,所有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在这里见习一个月,很多饭店实训课也在这里进行。更为特别的是,宾馆对外营业,但一线员工均为见习学生,高层管理人员均为专业教师,真正实现了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也是全国为数极少的拥有国际旅行社的院校,在建的120亩地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是由学院提供土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出资建设的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后将对外经营,同时供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教学使用;201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后沟景区委托学院经营,标志着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正式接管榆次后沟景区,开启了山西旅游院校与景区深度合作的先河,是山西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携手重庆中旅集团成立重庆中旅集团工商大学门市部,让在校生经营运作,积累工作经验。除门市部经理由熟悉行业运作的专业人士担任外,具体业务、导游服务以及各项实际操作均由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运作。门市部设立了门店经理、销售专员、行政助理、导游等职务,除门店经理,其他岗位均为该院校在校生设置,并可轮岗、换岗。总之,无论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共建、自建或企业自建,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当然好的实践教学模式还需一定的保障条件: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有旅游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途径分析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包括旅游相关学术研究能力与人才培养能力。高职旅游专业不仅要进行基础性学术研究,更要进行旅游业实践性研究,通过学术研究为旅游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既要为旅游业的发展服务,更要引领旅游业的发展。就人才培养而言,高职旅游专业必须培养既有理论知识涵养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影响高职旅游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是关键。笔者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谈点浅见。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兴起,现代社会开始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社会各行业对劳动力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许多高新行业、特殊行业都规定了相应的上岗要求:特别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必须转换培养人才的方向,重视学生实际技术、技能的培养。作为应用型高等教育一个类型的高职旅游专业,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的素养,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旅游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旅游新新产品层出不穷,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密切,逐步拓宽了旅游业发展的广度,进一步加大了旅游业发展的深度。旅游己不是单纯的游了,旅游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旅游业的变化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取得饭店管理、餐饮管理、烹饪技术、导游等行业的资格证书已经是上岗从业前的普遍要求了。并且旅游业的相关要求已延伸到国际范畴,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国内旅游业的相关知识,同时要了解旅游业的新动态,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眼光。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旅游教育业的变化,行业需求的人才是能不断适应行业发展变化,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人才。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师是旅游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培训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本行业的专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为了适应现代旅游业对旅游职业教育的要求,就必须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是建设师资队伍的关键。

  高职旅游专业既具有高等教育属性又具有职业教育属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高学历,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力、动手能力。目前,社会行业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高了。如今在高职旅游专业中,学生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要,课程体系中技能课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技能课的讲授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熟悉相关行知识、掌握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因此,技能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的师资应由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人员来担任。只有让具有行业工作背景的教师讲课,才能在课堂上真正传授实用的知识,培养出行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以往高职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重知识传授、重理论教学、轻应用能力培养、轻动手实践教学。要想培养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就要构建双师型结构的队伍。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正是为了适应高职旅游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学生;适应新的旅游教育理念而提出来的。

  高职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难度实质上要高于普通高校。专业型技术人才、高技能的专业人才,社会上稀缺,行业上急需,同时鉴于高校的事业单位编制在薪资水平上缺乏灵活性,高职旅游专业在双师型人才的引进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引进优秀人才,积蓄师资力量,形成专业竞争优势,特别是应用型教学的师资优势,是一个值得仔细研究、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高职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应用型教学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高职旅游专业发展的瓶颈了。现在高职旅游专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这是一句真实的老话了,在此实有必要再重申一下。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应用型素质建设是高等旅游发展的关键,是提高高职旅游专业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专业专业有一大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足,那就是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与旅游行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其一,教育理念落后。现在我国大部分高职旅游专业的教育理念受到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大,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都摆脱不了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模式的阴影,总体上缺乏实践性、技能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其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不合理.双师素质人才不充裕。目前旅游院校基本都存在理论教师比例多、技能教师比例少、实习期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够、在教师比例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的问题。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到70%以上。到2010年要达到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其三,教帅基本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待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知识更新慢,理论教学能力强过实践能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双师型教师在全国高职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义。1995年国家教委在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到双师型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当时认为双师型教师由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中产生,是专业讲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后来,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将合格高职高专学校评价体系中列出了双师型教师的三项标准:一是规定双师型教师要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二是规定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职业岗位任职资格;三是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条,才可认定为双师教师。

  理论教师转型、现有教师培训、企业行业人员录用及企业行业人员兼职是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下面分别从人事分配、职称评审、人员用、培训进修、兼职教师、评优奖励等六个方面来阐述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人事分配

  在学校现有教师完成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型后,在校内人事分配制度中要有倾斜政策。在现有人事分配制度所规定的各种系列中,增加双师素质教师一类。双师素质教师的岗位津贴可略高于实际职称职级,而他们的超课时律贴也可以在原有课时数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系数予以计算,以调动双师素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行业、企业调入的人员,可按照他们的工作年限、个人取得的成果及任职岗位层次,在人事分配中尽量缩小与他们在行业企业的收入。

  (二)职称评审

  双师素质教师的职称评审,不能局限于个人的学术科研成果,而要充分肯定教师在行业、专业上取得的实践实战成果,在职称评审中可以降低学术科研要求,加大实践实战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数。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秀成绩、教师个人取得行业荣誉证书等成果来冲抵职称评审中要求的科研学术论文。要取得优秀的实战成绩,做中学是主要的环节与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我们要解决教师因为从事实践操作而无暇研究科研论文的后顾之忧。目前出于受国家、地方人事制度的限制,在具体操作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规范,但我们可以在学校实施的校聘制度中予以尝试。

  (三)人员录用

  在新进教师中,每年保证要有从行业、企业调入的技能人员。他们的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一般人员要求术科以上;特殊人才如行业公认的技术大师或专家、学校专业发展急需人才可放宽到专科,与目前的技能型课程师资一般要求硕士研究生的传统标准相比,可下降一到两个层次。对在各自技术领域的专家、技术大师等高级人才,实行柔性录用政策,学校在政策上细化准则,学历上下降的部分由他们的行业经历来代替,即引进的高层管理者可以是专科。

  (四)培训进修

  学校制定相关政策使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争取在3~5年的时间内,使每位教师都有培训进修的机会。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学校更要规定一系列的制度从体制、机制、经费、时间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培训期间的工作任务、工资待遇等要有明显的鼓励政策,使在职培训进修成为现有教师转型与提升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五)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可以实行灵活多样的政策,一切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专业建设的需求,聘请学校需要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实行管理多样化,授课形式多样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教师进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进企业,把学校实训进企业和企业工作进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同企业的联系和宣传力度,吸引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来校任教,建立企业相关人才数据库和兼职教师数据库,做好兼职教师资源的前期调查工作,为兼职教师的聘用做好准备。学校制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兼职教帅的聘任条件与程序、聘期工作职责与考核、聘任的管理与待遇等,避免兼职教师聘任随意性和盲目性,运用多种激励手段,稳定兼职教师队伍,使们成为学校发展中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

  (六)评优奖励

  完善教师队伍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通过严格的激励、奖惩机制来促进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发展。在各类考核评优奖励活动工作中,向双师素质教师倾斜,向实践操作一线教师倾斜,如上海市育才奖、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年度考核、行业考察、休疗养活动等。在校内的各项评奖中,可以将兼职教师作为评奖对象,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总之,学校要运用行政手段,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

  总之,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到高职院校核心能力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改革的方向,目前虽然全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但高职院校已认识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性,正在推动资源整合,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加快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向前发展。

推荐访问:旅游管理论文范本 范本 旅游管理 论文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