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教育理论论文相关论文锦集

2022年教育理论论文相关论文锦集

时间:2022-08-01 16:1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教育理论论文相关论文锦集,供大家参考。

2022年教育理论论文相关论文锦集

  重建大学课堂敬畏感

  一、重建教育敬畏感课堂的视角

  教育敬畏感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教育外部对于教育的认同二是教育内部的神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教育敬畏感而言,教育内部是教育敬畏感的源泉,是外部对教育产生敬畏和认同的基础前提与关键。自从教育产生后,古今中外,莫不对之敬畏西方一般将穿长袍(主要是牧师、律师、医生和教师)视为职业尊重与敬畏;中国则有天地君亲师之教育敬畏的传统。如果说,学校教育敬畏感有所式微与缺失的话,一定源于学校教育内部对于教育敬畏感的式微与缺失。

  课堂是学校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最核心与关键的要素。课堂是学生时间花费最长久的场所,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场所,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围绕课堂展开。学校作为社会的镜像,都可以反映在课堂中。教育敬畏感的削弱和缺失,源于教育内部敬畏的削弱和缺失,始于课堂敬畏感的削弱和缺失。因此,要重建教育敬畏感,则首先要重建课堂敬畏感。重建课堂敬畏感是重建教育敬畏感的关键和主要途径。

  二、大学课堂敬畏感式微与缺失的原因

  大学课堂敬畏感的式微与缺失,既有教育外部(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的原因。大学课堂敬畏感的式微与缺失是教育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前提、基础和关键。

  从宏观来看,现代大学,已不再是蜗居于象牙塔,而是从社会的边缘位置过渡到社会的核心位置。现代大学已融教学、科研与服务于一体,成为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加速器。但同时,现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诸如官本位倾向、市侩作用、学术不良作风、犬儒现象等一些不良和庸俗化的社会现象也已在大学显现,且有蔓延和增长的趋势。这些现象有悖大学宗旨、违反教育规律,将严重危及教育敬畏感,并影响和作用于大学课堂,导致大学课堂敬畏感的式微与缺失。

  从课堂利益相关者来看,学校、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均难逃其责。

  (1)学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学发展趋同化。国内很多高校无视学校实际和办学条件,都想将自己的学校办成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一个突出标志是科研,于是,重科研、轻教学成为当前国内高校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高校把自身的真正价值限定在科研方面,高深的研究和本科教育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平面上,前者是愉悦、成名和奖励之源,而后者却只是用来维持大学的存在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得到的却比付出的少。各大学在招生材料中骄傲地宣称拥有世界知名的教授、先进的设施和开拓性科学研究,但成千上万的学生直至毕业也未曾见过这些教授或亲身体验真正的科学研究。另外,很多高校过于注重科研数量化,导致科研形式化进而出现了科研质量下降的情况,学术不端行为也在不断增加。高校发展趋同、缺乏多样性与丰富性,对于高等教育发展,乃至对于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2)大学教师。当前,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和奖励机制过于单一。论文、专著成为职称评定的硬杠杠,发表论文成为教师评定职称的必备条件,而且对教师承接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的数量、档次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教师聘评过于注重科研,导致在相当多的学校,教学得不到鼓励,花了很多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的教师,面临着愈来愈暗淡的提级和取得终身教授职位的前景由此,大学教师不愿意上课,把教学当成一种负担,尤其是教授不上课,成为高校普遍存在且被广泛认同的现象。当一些学生冲着课表上排出的那些知名教授兴冲冲走进教室时,却发现课堂上频频出现的却是青年教师的身影。

  由于上述情况很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教育部和高校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恶劣影响,制订并颁布了一系列保障课堂教学的政策与措施,如明文规定教授必须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设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学型教授职称等。

  (3)大学生。一方面,大学生因为课堂教学质量下降,感到课堂学习收获不大,开始忽视和忽略课堂学习;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偏重课外实践和技能培养,疏于课堂学习。上述情况,导致大学课堂多少有些沦为学生混取学分的场所。

  其一,大学生对课堂满意度降低。根据学者傅真放的调查,大学生对高等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整体非常满意的仅有0.78%(也就是说100个学生中没有一个对于三风非常满意),满意的占17.19%,一般占49.75%,不满意的为32.28%。学生对校风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校园学习氛围不浓,管理比较乱,人多拥挤,生活不方便等。对学风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不够,缺少勤奋进取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奋斗内容,参加科技文化活动少,感到时间过去了却没有学到什么本领。对教风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对有的教师的教学态度不满意,如有的教师上课内容陈旧备课本都已经发黄了,有的教师讲些与本学科无关的内容,45分钟的课花了近20分钟发牢骚,把对社会的不满和个人的怨恨放在课堂上发泄,还有很多教师不懂教学方法,不知道如何教学生,等等。这一结论与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调查结论相近大学生最不满意的是课堂师生互动;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其二,大学生逃课现象增多。大学生逃课,在现代大学里根本算不上一件什么新鲜事。但是,当前的大学生逃课较之以前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一是由以前的逃公共课转向逃专业课。有调查显示,目前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二是由显性逃课转向隐性逃课,也就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大学生做其它作业或想其它事情,大学生的思维根本没在课堂上,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大学生逃课的产生虽有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诸多原因,但教师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逃课学生反映,我们那课的质量太水了,真不想上,所以我才逃的课与其在课堂内打瞌睡或者玩手机还不如逃出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通常,我们都会有好多人一起逃课的,虽然我们都不想逃,但老师留不住人啊!

  其三,课堂中不尊重教师现象增多。大学生在课堂中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明显增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原因。在教师方面,突出表现为只重个人利益,课一讲完,夹包就走,从不向学生过问什么,致使学生人格、智能发展遇到许多阻碍在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扩招后进入高校的学生鱼目混杂、层次不齐,影响和削弱了大学课堂敬畏感。

  其四,课堂技能倾向过度。受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高校普遍加强了大学生技能与课外实践方面的课程与培训,以适应社会和大学生求职的需要。但是,过度的技能倾向,使得大学课堂像个一个超级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任何东西,只要它能有销路,都可以列入大学手册。而且,过于强调技能与课外实践方面的课程与培训,会导致大学生思想和知识上的浅薄和孤立,并降低教育的价值,最终影响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五,课堂中的炫富倾向。前不久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某在课堂教学中炫富引起社会热议,其中褒贬不一。究其实,课堂炫富和嫌贫爱富恰恰道出了一种真相,那就是在当前的高校及课堂中,不少教师已经迷失自我、抛弃责任、唯利是图。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针对这种现象曾表示,不少教授已经异化为经济的机器,甚至堕落为经济动物或者科学的骗子。当学者被异化,危害的不仅仅是学术和学术共同体内部,而且会毒害整个社会。

  三、大学课堂敬畏感的重建路径

  大学课堂敬畏感源自教育信仰和尊重知识,因此,要重建大学课堂敬畏感,首先要重建教育信仰,填补大学课堂价值真空状态。就重建大学课堂敬畏感的路径而言,可以从宏观(教育外部)、中观(学校)和微观(课堂)三个层面展开;同时,应是一种双向式(由教育的外部向内部与由内部向外部相结合)的路径。

  1.宏观层面

  国家、社会应切实崇尚教育、尊重知识,并落实到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坚持经济与教育(精神)两手抓,而不是发展了经济、荒芜了教育(精神);应真正尊重知识与教育,不仅让知识与教育为国家创造财富,而且要让知识与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2.中观层面

  一是学校要转变观念,切实重视课堂教学:(1)改变过于注重实用技能培养的现象,并重人文教育;(2)尊重授课教师;(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4)改革大学教师评价和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科研与教学各取所长、和谐发展;(5)切实为优质课堂教学创造环境与条件,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6)切实提高科研质量,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形成让所有人都尊重大学课堂并对大学课堂肃然起敬之氛围。二是高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与爱心,重视教学,关爱学生。应通过认真钻研学科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让课堂成为探讨真理、促进知识发展的神圣之地,成为师生共同提高与发展之场所。三是要拓展学术内涵,建立教学学术观,破除教学与科研二元对立论争,尽快建立有利于全面认识教师工作、鼓励教师全面充分发展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3.微观层面

  首先,大学课堂应对大学生严加管教。这种严加管教不是表面形式的课堂点名、签到、扣学分等,而是一种真正体现宽进严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质量模式。

  其次,重视课堂研究。课堂是教育工作者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为教育工作者经常出入课堂,把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陌生是因为尽管教育工作者与课堂关系密切,但他(她)们很少关注和研究课堂,以至于课堂教条化、模式化、静态化、单一化。要改变上述情况,必须重视课堂和课堂研究,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结语

  崇尚教育、尊重知识、建立教育敬畏感是建立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然而,教育敬畏感源自课堂敬畏感,重建教育敬畏感首先要重建课堂敬畏感。只有大学课堂成为探究高深学问、精神与心灵得到净化与熏陶的神圣之地,才能真正传播与散布教育与知识的尊严与敬畏;才能让人感到教育和知识的威慑力与震慑力;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尊重教育与知识热爱教育与知识探究教育与知识教育与知识发挥和显现作用。

  对大学课堂的负责,就是对大学生的负责;对大学生的负责就是对教育、国家、社会和人类及未来的负责。这不仅是回归大学之道的真正意蕴,而且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的起点。

  慢慢走,欣赏啊浅探教育的方法与语言的内化

  当代哲学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曾写了《慢》来讽刺现代社会科技革命带来的快节奏对人性的深刻影响以及对人的生活的冲击。书中说,比如人在走路时想起了愉快的事情就会不由自主的慢下脚步来,慢慢的回忆品味;若是想起了令人不快的事情就会步伐越来越快,仿佛要甩掉它们似的。今时今日,工业速度物质文明颐指气使的快速发展与精神文化的相对失落,就使这个词慢,似乎更具重要的意义,笔者把它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思之有得。

  在每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上,我们几乎看不到答不上问题的学生,老师滔滔不绝,流畅的课堂背后,遗留了很多接受力的问题等老师去补充。做一个设想,如果因学生的回答困难而慢了下来,老师会因抓住契机而多出一些思考的空间,一切都慢下来,这样课堂注重了新课改的过程与方法。相比较知识而言,思考力在学习中更重要,个人只有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学到的东西。这思考是知识与智慧的内在联系。

  原有的课堂模式好比流利的演讲,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和能力。要找到现代教育的归程,先要使课堂慢下来。慢中充实内容,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慢中接近真实,不回避问题,慢中不压抑学生,彰显思考的张力,慢中体现人性化,还原学生思路行进的足迹。以往,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钦佩的目光使我很满足,可渐渐的,这样流畅的课堂却失去了魅力。我始终觉得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恐怕学生不能真的学有所得!于是,我尝试将课堂慢下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注意学生的表情动态上,随时思考调节讲解的方式,或者更近一步深入,或者反复重申,或者停顿下来,或者插进个小笑话调动气氛。慢,使我的课堂更接近真实,更人性化,更有一些意趣。我也在这样课堂上体会到了慢所带来意味和乐趣!

  慢的课堂应该有哪些做法和好处呢当教师问了问题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提问后,不要急切的去诱导他们,而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恰当的鼓励。不回避课堂出现的问题,慢些来解决,有时候看起来是旁支末节的问题其实给学生的启发和知识都是不可限量的,这就是教育,它的力量是不可预测的!一位外国留学生曾写了她在英国学校教育实习的经历,整堂课学生都在不断的提新问题,而老师跟着他们的问题,在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讲解了很多,最后学生都动手去实践了新知识,她的课很成功,这已经很接近,我们中国一向所说的授人于渔。

  另外,在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的内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语言有时候是智慧的火花一刹那迸发出来的,这需要时机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慢下来,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内化了语言也提高了语言。语文老师,教学语言应该更有感染力,更有智慧,这样才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于师生都可以在慢的过程中教学相长,无限探讨所学知识,体会其乐无穷。

  慢曾在上个世纪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比如闲聊,喝茶,漫步,消磨时光,在现代这个步履匆匆的社会真的很难体会到这种乐趣了,快,让工业时代成为一条制造人们未来生活幸福的流水线,快让我们尽享现代物质生活的舒适便捷,快让我们向前,向前,快速向前。我们被时间表安排满了,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快让我们晕头转向,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快让我们迟钝失去了很多可以用心体会的乐趣。米德在《萨摩亚人的成年》中,为我们重现了一副画面现代人应该向原始人的学习,避免逼迫儿童将学习与游戏分裂开来。教育家贺拉斯也早向我们呼喊寓教于乐。学生苦学,学苦,疲乏,厌倦。如果,我们能在慢的课堂中,让他们远离枯燥,多给一些时间让他们接受和思考,他们就会体会到学习本身的乐趣了。

  语文的特殊性使语文学习效果相对其他学科差,费时费力而语文成绩进步慢。可是,此慢非彼慢,我们所说的慢的乐趣来自于对知识的深入思考,抓住教学契机拓展知识面,让学生体会语文独有之美从学习知识上升到素质教育,这慢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飞跃,从而正好去解决素来的固陋。

  这慢的教学结果是好是坏呢台湾学者白灵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美术课上,开始一直不停的涂黑一张张白纸,不断的涂,白纸画了厚厚的一打,最后他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里还是不停的画,父母很着急,老师却微笑着鼓励他,一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停下来了,大人们费了很大力气,把他涂的纸张拼在一起,最后,人们看到的是一副从来没看到过的、令人赞叹不已的巨鲸!大人们都被这个孩子的想象力震撼了!作者感慨说,是慢这个动作,才有机缘让我们一探人的潜在和可能,否则面对的永远如黑洞。惟有通过慢的观察和思索,强化一事一物一人的注视和诠释,方有可能贴近那复杂和不可思议性。是我们的学生太笨了,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慢下来呢

  开车的人都知道,只有调到慢速低档的引擎才能爬上陡坡!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素质的,终身的教育,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不妨一试慢教育的方法。

推荐访问:教育理论论文相关论文锦集 论文 理论 相关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