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科技厅关于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活动方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一、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科技创新创业形成新生态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多次做出指示批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科技体制改革有关工作,20xx年3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全区省级领导和厅级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制约广西创新再提速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创新创造不活跃、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开启全面建设壮美广西新征程,就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使科技创新全面融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创新再提速,会议做出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决定》,大力推动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20xx年5月,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广西科改33条”),在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科研激励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目前我们正开展落实“广西科改33条”“百千万”行动,推动改革红利惠及大众。
(二)部门协作,合力推进。自治区科技领导小组、创新办、财政科技计划管理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等成员单位通力合作,自治区党委编办积极推动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不断优化我区科技资源配置;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全力破解制约“双创”发展的痛点和堵点;
自治区财政厅持续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全力保障科技事业发展需求。
(三)深化改革,创新活力。扎实开展落实“广西科改33条”“百千万”行动,推动改革红利惠及大众。一是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杰青”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探索自治区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首次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攻关制。二是推动广西科学院改革发展,持续支持自治区农科院建设全国一流省级强院。启动科研院所岗位结构比例自主设置试点,开展科研事业单位章程管理、绩效评价等试点工作,在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试行将科研教学奖励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三是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在广西大学等20家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四是深化广西科学技术奖励改革,在奖项设置、奖励额度等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企业和成果转化聚焦。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自治区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广西科改33条”。大力开展“百千万”行动,持续总结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广西科改33条”取得的成效,宣传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案例。一是编制印发《广西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自治区科技厅结合广西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实施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二是开展“广西科改33条”落实成效年度督查工作。强化对创新政策的绩效评估,完善自治区设区市绩效考核体系,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通报指标“红黑榜”。三是持续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激励,深入推动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改革,推进广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所改革。强化自治区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厅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从资源配置全链条加强五类计划的统筹谋划实施,建立各部门共同凝练科技需求,共同设计研发任务,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机制。四是加强科技监督和科研诚信建设。继续完善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制定科研信用评价办法,规范科研诚信和记录行为。
二、大力培育高水平创新平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将自治区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运行、广西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等平台建设项目纳入了“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全力支持我区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
(一)开展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计划。20xx年以来新增国家众创空间等3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截止20xx年底,我区共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0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535个。重点实验室对全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区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0项,资助经费超2.5亿元,立项数量及资助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区获重点项目24项,资助经费近6300万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全区1683台/套大型仪器纳入平台管理并向社会开放共享。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34家,累计获得有效发明专利655件,成果转化1928项,转化收入达16.32亿元。
(二)成立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强化产业技术供给。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以来,建成1个投资公司、3个自建研究所、6个加盟研究所,初步形成“产研院+投资公司+专业研究所”的建设格局。高新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xx年,14家高新区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756.81亿元,同比增长6.2%;
预计完成营业总收入9167.88亿元,同比增长7.9%;
预计完成出口总额194.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4%。北海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全国综合排名比上一年前进10名。
(三)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4月25-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期间,鹿心社书记、蓝天立主席向随同视察的刘鹤副总理提出了希望国家支持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得到刘鹤副总理肯定批示。5月11-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率国家有关部委同志赴桂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进行了专题调研,推进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谋划建设。广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打造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20xx年10月,鹿心社书记批示要求扎实把科技城建好。10月以来,费志荣副主席多次批示推进科技城筹建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筹建工作方案,并率队赴五象新区等地实地考察选址。按照自治区领导批示精神和专题会议精神,自治区科技厅积极组织南宁市人民政府、五象新区管委会,南宁市科技局等单位研究制订科技城筹建工作方案,对科技城建设的重要意义、发展定位、发展目标、规划布局以及工作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正在谋划的规划布局建议中,自治区科技厅与南宁市人民政府已经考虑设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相关板块,并且已经将广西科学院等单位的重大创新平台纳入到可以导入到科技城的平台。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以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城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相关部门,一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依照“优化调整一批、淘汰一批、新认定一批”思路,对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进行优化整合,逐步优化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聚焦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择优组建自治区实验室,打造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前瞻性的高层次平台、全产业链综合性研发基地和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和推进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应用数学中心等基础研究类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我区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建设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优化和推进完善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等技术创新类创新平台建设。聚焦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基础条件改善,新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优化建设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创业服务科技资源服务类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二是加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出台《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作用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若干措施》,有力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按照“一区一策”要求,制定南宁高新区、南宁横县、柳州高新区、桂林高新区4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大力推动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在未来两年内,组织认定20~30家自治区级双创示范基地,协同部署推进国家示范基地和地方示范基地,建立多层次、体系化的示范基地发展格局,形成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三、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我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十四五”期间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支出只增不减,完善以企业为投入主体、政府作政策引导、科技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投入,引导撬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筹措资金,持续加大创新驱动发展资金投入,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围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明显的问题精准发力,着力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对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并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企业,按照事前备案、事后补助的方式,由自治区财政对其上一年度新增研发经费按一定比例予以补助。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投入大的企业给予特别奖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二是优化结构,创新方式。不断创新和改进投入方式,加大支持财政科技金融服务,探索“拨改贷”等投入方式改革,加强支持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鼓励金融机构投入创新,发挥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带动作用,鼓励按市场化原则发起设立以科技成果产业转化项目为投资对象的广西科技创投基金群,撬动更多企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科技研发。
三是改进管理、优化服务。为促进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适应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自治区财政继续深化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优化改进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同时,自治区财政将继续强化财政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评价,严格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大力引育高水平人才,强化创新智力支撑
我厅一直高度关注人才引育工作,积极会同自治区相关部门全方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大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支持力度。
(一)优化政策,推进改革。一是积极支持优化我区人才政策。在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自治区财政厅积极支持相关部门立足实际,对我区现行重大人才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认定有关工作进行改革、统筹、整合,进一步优化现有人才项目资金,实施更精准有效的人才项目计划,建立完善更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xx年配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研究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认定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三个文件。三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制度体系。近年来,我厅先后启动实施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港澳台英才聚桂计划、广西国内外高层次和创新人才引进项目等国内外人才引进项目,积极支持我区各类创新主体围绕破解我区当前重点产业领域急需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桂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参与广西科研开发和创新合作。
(二)放权松绑,激发活力。在编制使用方面,落实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保障机制,从20xx年起每年调剂500名人才专项编制。多部门联动推进高校“放管服”、非实名用人制度改革,落实高校内设机构设置和编制使用自主权。在分类评价方面,以“三评”改革为突破口,出台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系列文件,推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9个重点领域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科研管理方面,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改进科研仪器设备耗材采购管理,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权。在薪酬分配方面,在区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试点开展高层次人才薪酬制度改革,允许试点单位自主确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适用范围,自主制定薪酬分配办法,构建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三)统筹兼顾,引育人才。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原则,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有效促进了人才资源综合开发,也实现了我区人才队伍增量提质。20xx年以来,新增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57个,其中国家“五类”人才21人,新增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人。深化引才引智管理改革,在引进人才项目中扎实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率先启动国(境)外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科技项目试点,率先开展外国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试点,出台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实施细则。“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落户玉柴公司,实现我区国家级人才引进平台新突破。持续推进“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和“港澳台英才聚桂计划”,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件998份,批准120名高层次外国专家返桂复工,10名外国专家获广西“金绣球友谊奖”,1名优秀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四)提质增优,优化环境。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健康体检、考察休假和走访慰问专家人才制度。建成并启用“八桂英才网”和广西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7大类18个领域的专家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指导建立广西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联盟,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大厅,运行广西知识产权与技术交易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打造全流程在线电子化交易云平台交易系统,满足广大人才在知识产权交易、投融资等方面的基本服务需求。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相关部门全方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一是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计划。不断深化和推动各类引才引智平台和重点项目,积极支持我区各类相关用人单位申报各类海内外人才引进项目,帮助各创新主体精准、高效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形成创新成果产出,助力我区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二是建设更加高端开放的人才集聚创新平台。启动建设自治区实验室,支持集聚“高精尖”人才研发团队和建设重大科学装置,争创国家实验室。大力开展“招院引校”,支持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重点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多领域协同创新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中央直属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桂设立高端研发机构,培育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
推荐访问:科技厅关于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活动方案 自治区 四次会议 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