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本参考

2022年度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本参考

时间:2022-09-01 12: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本参考,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本参考

  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文一: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利弊及策略

  摘要: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但容易造成学生以观影取代文本阅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文本教学为主、电影教学为辅的原则,精心甄选影片,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阅读,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比较文学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外国文学 电影 细读 问题意识 比较文学

  在视听文化影响强大的当下,经典名著备受冷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普遍倾心于影视产品带来的视听愉悦,而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索然,这给以作品为支撑的外国文学课堂带来了挑战,有学者提出构建图文互文的教学模式。[1]许多中文专业的教师根据外国文学的课程特点和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外国电影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进行开发利用。电影进入外国文学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打开一扇窗,也可能会让学生止步于文学阅读。教师只有正确认识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弊端,才能充分发挥电影作为课程资源的功能,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引导大学生健康地鉴赏西方文学经典,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建构开放性的人文视野。[1]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方法。本文围绕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利弊和策略进行思考探索,希望能对外国文学课堂改革提供一些启发。

  1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的优势

  1.1电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异域文化

  外国文学教学引入电影资源,为学生感知国外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媒介。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文学植根于深厚的国外文化土壤中,对外国文化背景和特点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对西方文化存在疏离感,文化差异成为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障碍。由于个人经历、视野的局限,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一些文化符号上。学生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基本上是由外文翻译的中文版本,因此与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又隔了一层。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建立在了解国外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生对外国文化和价值观念了解不足,学习外国文学如同雾里看花、隔靴搔痒。译制电影是学生感知了解外国文化的便捷途径,尽管电影中的人物语言经过了翻译转化,但影片所负载的风俗、礼仪、艺术、宗教、历史等文化信息则是原始直接的呈现,它是鲜活生动的文化资料,能够带给学生直接的感性认知,为学生深入解读文学作品的人文意蕴奠定基础。

  1.2电影进入外国文学教学能促进教学相长

  新生代大学生思想自由活跃,周围充斥着让人目不暇接的文化消费产品。外国文学课堂如果继续依靠教材和教师传统的讲授已经很难唤醒他们的热情和求知欲。声、情、画并茂的影音资源则让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改革提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主体性作用才能得到发挥,而电影资源的巧妙嵌入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走进外国文学的世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电影进入外国文学课堂,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拓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电影是一门有别于文学的艺术样式,它的叙事手法、鉴赏方法都与文学存在着差异。外国文学教师要高效利用电影资源为教学服务,需要加强电影艺术鉴赏活动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电影资源,重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探索文学作品向电影艺术转化过程中的取舍与再创造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只有加强电影鉴赏和批评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实现文本阅读与电影鉴赏的有机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外国文学课堂利用电影的弊端

  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它们有各自的媒介、言说方式和话语体系。依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融合了编导的生命体验、价值取向、艺术个性等元素,即使是忠于原著的电影也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电影创作者受到电影时间和叙事节奏的制约,在改编时会对原著中的人物、内容、情节等进行削减和压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而观看一部译制影片仅需一两个小时,且给人带来视听愉悦。尽管每位外国文学老师都会给学生提出文本阅读要求,但很多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捕捉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把电影看作原著的压缩版,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放弃对作品的阅读。文本阅读的缺失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造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电影毕竟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消费文化产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考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因素,会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造成电影在人文诉求、风格呈现等方面与原著产生很大的分离。如果学生选择这样的影片作为文本阅读的替代品,则会造成对原著的误读。

  3外国文学教学运用电影的策略

  3.1坚持文本教学为主、电影教学为辅的原则

  电影资源进入课堂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它以服务文本教学为指归。外国文学教学以文学课程的学习为主阵地,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在本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影视教学服务于文学教程,就是要更加突出专业特点,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2]教师要正确认识电影资源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喧宾夺主,以影片观赏代替课堂讲授。教师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引入电影资源,充分发挥电影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作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和司汤达,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历史、社会心理等文化信息。由于年代间隔及社会文化差异,仅靠文本阅读及想象活动和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进入小说构建的历史文化场景中。教师如果借助《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经典影片,可以帮助学生进入立体可感的历史情境中,缩小历史文化隔膜感,走近文学大师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用心灵触碰他们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3.2精选影片,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阅读

  部分外国文学名著有不同的电影改编版本,有的电影对原著改动较大,注入了浓重的商业元素,不适合选作外国文学教学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有效利用电影资源为教学服务,需要谨慎筛选影片,真正把那些成功地体现原著精神,又能依据影视艺术本体特征改变而生成的作品带进课堂。[3]教师在选择影片时,最好选取原声带中文字幕的电影,此类影片能够呈现给学生原生态的声音和情境。《高老头》、《包法利夫人》(1991版)、《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安娜卡列妮娜》等影片成功再现了原著的艺术风格,不仅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审美体验和情感涤荡,而且能够诱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冲动。文学经典的意义永远阐释不尽,而一个好的电影版本只是众多阐释中的一种,鼓励学生从图像回归到文字,在比较和细读中发现问题,获得认知和审美感受。[4]教师选取忠实于原著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影片,通过电影这扇艺术之门,引导学生向文本阅读回归。学习外国文学如果离开了文本阅读这一根本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通过电影这个窗口,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去潜心阅读小说原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和专业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鉴赏批判能力。[5]阅读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学生要涵养文学精神,是不能绕过文学作品阅读这个基本途径的。阅读过程是一个陶冶心灵和蓄养情操的过程,它能够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自身的生命体验,提升人文素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外国经典电影与小说文本进行参照性阅读。日本电影《罗生门》通过多视角叙事揭示人性的深邃复杂,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也采用了多视角复沓叙事的手法。学生在学习福克纳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影片《罗生门》,学生通过观摩影片获得对多角度叙事的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阅读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通过两者的对比性阅读,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二者叙事艺术的差异,实现文学史与文论学习的结合,在阅读实践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可以与作家的灵魂展开碰撞和对话,丰富情感,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3.3重视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跨学科思维

  从比较文学的观念出发改革外国文学课程,对于培养本科生的比较文学观念与世界文学眼光、本硕阶段专业知识的自然衔接以及和课程本身的时代性和学术性,都是十分有利且必要的。[6]而引导学生对电影和原著进行比较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比较文学思维的一条途径。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电影改编是一个跨学科重构的过程,电影创作者在重构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赋予文学经典以现代性审美内涵,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旨趣和艺术追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角度思考文学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利用这类电影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文学的概念。例如好莱坞影片《特洛伊》对《伊利亚特》的改编大胆调整了人与神的关系,有意弱化了神的色彩和力量,突出了人的因素。[7]教师要把学生观影的热情与史诗的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在运用影片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小说和电影文本的细读,考量电影在画面构图、场景调度、视点转换等方面的深层意蕴,探索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对原著的继承和超越。只有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才能洞察细节差异,逐步建立起问题意识,在比较文学的视域下探索文学转化为电影艺术过程中的遗传和变异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归纳,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面,逐步培养学生比较文学的思维能力。而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思维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或者学术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外国文学教学课时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师可以将精选的外国影片推荐给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观摩鉴赏,将影片细读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观摩影片之后,鼓励学生撰写影片赏析或评论,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能力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也可以借助撰写课程论文或者毕业论文的机会,激发学生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审美感受力,在文学作品和电影的话语转换之间进行穿越性思考,将体验和感悟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阐发,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贤林.图像时代的外国文学教学的创新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6.

  [2]孙晓文.论高校文学课程的影视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4):107.

  [3]王俊虎.论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教育[J].电影评介,2007(2):69.

  [4]高瑾.外国文学教学应当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J].语文知识,2013(4):69.

  [5]李琨.论影视改编给中国当代小说教学带来的活力[J].电影评介,2007(19):67.

  [6]王春景.外国文学教学与比较文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21.

  [7]刘萍.从《伊利亚特》到《特洛伊》经典重构之反思[J].外国文学,2008(3):63.

  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文二: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审美性

  【摘要】

  美术对于电影构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本文对电影美术造型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从视觉语言、电影构架基本元素和电影造型重要手段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审美性。

  【关键词】电影;美术造型设计;审美

  一、电影美术造型

  组成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电影美术造型,它也是一个艺术部门,是为了对电影的画面造型进行设计与制作而存在的。电影美术在电影中所占地位、对电影产生的作用以及创作特点有自己独特的规律。电影美术造型具体工作包括绘景、置景、道具、服装、化装等等方面,是通过形、光、色等方面的造型手段为影片设计出供导演、摄影师讨论的蓝图。电影美术造型设计需要根据电影对造型整体的要求进行,实现导演、美术与摄影三位一体统一构思。并且还需要注意造型设计是否与影片题材、影片样式、影片风格相和谐。电影美术造型既显示出艺术性,又蕴含技术性。

  二、电影美术是电影的视觉语言

  (一)电影美术是一种视觉语言。

  如今,电影的摄制大部分还是比较倾向于实景拍摄。大自然景物受到季节、天气、光线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特征,各类景物造型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通常美术师在选景的时候,就需要不断挖掘出这些自然美,从而在此基础上构思艺术美。在美术师选景这个时间段需要审视美的各种形态,其中包含了人文选景、地理选景等。这些都需要符合电影剧情的要求,是与电影剧情相对应的真实环境。然而,实际生活中的实景并非都符合艺术真实的要求,因而一般都是抓住其主要特征,再通过适当的加工,从而让其高度浓缩精炼,形成一种美的视觉语言。电影美术造型设计创造就是通过审美直觉完成最初比较粗略的选择。

  (二)电影美术设计是一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

  无论是电影美术还是艺术美都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之上进行建筑的,可以说是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们在遵循美的规律条件下的创造成果。电影美术造型反映了大自然和谐之美的一面,是通过美的规律进行塑造的。电影美术纪实造型杰作,不但能够让人见到自然之真,还能够让人感受到视觉之美,真与美的统一是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最高境界。

  三、美术是电影构架的基本元素

  (一)色彩。

  色彩涉及到了电影画面的明暗以及光影方面。比如彩色电影,它就是通过对各种色彩的合理应用,从而能够带给观众视觉上的美感与心理上的震撼。而且色彩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比如说人们常常看电影会发现,许多电影都是用黑白片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用彩色部分表示现在电影情节的现在进行时。物质世界明暗无处不在,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也无论是室内还是野外,电影画面中所展现出来的明暗不但具有明暗的自然属性,还拥有人为加工后的特殊属性。所以说美术是电影构架的基本元素,电影美术通过对电影时空观念的运用,在荧屏上对空间与人物造型设计。

  (二)色彩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对于电影而言,色彩可以对电影情节感情浓烈的地方进行渲染,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其实不仅是电影美术造型艺术中,还在其他艺术中,色彩都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不管是色彩的基调,还是色彩的变化,这些都是使电影剧情与感情产生张力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运用也可以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作品的背景,还可以体现出电影制片人的审美特征以及表现习惯。美术绘画中的构图、色彩与造型等方面的艺术原理在电影美术造型中很好地展现出来了。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服装与道具等多方面也对电影画面的色彩表现力以及叙事性起了很强的烘托作用。

  四、美术是电影造型的重要手段

  (一)电影美术是一种创作。

  一部影片的艺术水准会受到美术创作与制作的严重影响。电影创造的这个阶段里,电影美术师需要将剧本中关于环境、人物形象和服装效果等方面的文字描述在自己的思维里转化为具体形象。无论是现代生活场景还是古代宫廷场景,都是需要电影美术师通过剧本文字描述结合自身想象而构造出来的,为剧本中的人物活动提供符合要求的真实环境。电影布景制作水平高低对影片造型艺术质量水平有着很直接的联系,还会影响到观众对电影主题的理解。

  (二)化妆与服装道具。

  化妆以及服装道具方面对电影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们也是电影美术对电影的贡献之一。化妆能够深化物体的视觉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电影的成本。化妆师通常都比较注重色彩在化妆中的作用,对于人物的化妆都是建立在人物服装以及人物角色性格特征基础上的,它需要符合剧本中人物身份特征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要求。在电影中,服装设计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是特地为剧中人物需要的角色形象而存在的。一般而言,电影中的人物角色通过美术师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后,可以让观众更好地分辨出这些人物的性格以及这部电影题材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孙晓燕.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J].电影文学,2014,(10):46-47.

  [2]郭小维.现代平面设计的创意性与审美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推荐访问: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本参考 范本 参考 大学生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