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江津区政府“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江津区政府“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03 16:1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津区政府“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江津区政府“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等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 “碳达峰、碳中和” 和“无废城市”理念,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科学城江津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展现江津作为、作出江津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基于江津区现有社会经济基础,识别固体废物领域的关键问题、关键行业及关键环节,因地制宜提出试点目标及实施路径,发挥区域特色。清晰目标定位,突出重点任务,逐步提升江津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和管理水平。

  坚持系统发力,逐个突破。明确江津区“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调节的作用,系统提升工业、农业、生活、危险废物等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以工业领域固体废物管理为核心,以农业和生活领域绿色转型为重点,以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切入点,打造江津“政府引导、产业重塑、企业担当、保险托底”的“无废城市”特色。

  坚持以点带面,区域协同。加快构建“无废细胞”,建成典型行业资源循环链条,创新打造“无废园区”试点,推动形成“点、线、面”统筹发力的良好格局,推动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加强江津区与其他区域的固体废物利用及处置联动,建立区域固体废物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高效管理。

  坚持理念先行,全民参与。以垃圾分类为抓手,以绿色消费为重点,全面宣传“无废城市”理念,培养公众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提升社会资源节约意识,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范围及时限

  江津区“无废城市”建设范围为江津区行政管辖区域,包括辖区内5个街道和25个镇(表1)。建设时限为2021年至2025年,以20xx年为基准年,开展江津区“无废城市”建设。其中2021年为启动期,2022年至2023年为重点建设期,2024年至2025年为巩固深化期。

  四、江津区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概况

  (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江津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有中国花椒之乡、柑橘之乡、富硒美食之乡,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生态硒城”等荣誉称号。全区幅员面积3218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5个镇。20xx年底,全区户籍人口约148.2万人,幅员面积和人口分别排全市第9位和第4位,是幅员人口大区。

  1.区域基本情况

  多个经济战略的重要支点。江津区综合经济实力强,是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支点。“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迈过1000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先进制造业实现提质升级,打造出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3倍,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6.5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江津区融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驶入快车道,既是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主城都市区中的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具有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的区位优势。江津区地处重庆西南部,东邻重庆市巴南区、綦江区,南界贵州省习水县,西接重庆市永川区、四川省合江县,北靠重庆市璧山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重庆市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重要的能源基地。江津区是承接重庆主城功能疏解的重要区域,有200平方公里在重庆二环高速以内,集聚了双福农贸城、和润汽摩城、攀宝钢材市场等一批市级专业市场。

  水陆铁联交通优势明显。江津区是重庆西南向交通枢纽。境内长江黄金水道127公里(占全市近1/5);
重庆二环高速、三环高速、渝泸高速、四面山高速在此交汇;
成渝铁路、渝黔铁路、渝贵铁路穿境而过;
轨道交通5号线加快建设,3号线远期将延伸于此;
年吞吐能力1500万吨的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和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的珞璜长江枢纽港即将建成。

  2.经济发展情况

  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3.9%,在全市38个区县中排名第六,在全市区县排名中(除主城区外)仅次于涪陵区,领先于万州区和永川区、合川区等区。

  三大产业各具特色,稳步发展。20xx年,江津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亿元,增长4.8%;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2.9亿元,增长3.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81.2亿元,增长3.8%);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8.7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比重为11.7:57.2:31.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56.1%和33.3%,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6.2%。

  富硒特色农业效益显著。江津区把“做特做精富硒绿色产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拓展深化农业功能,促进农文旅、产加销一体化,以大数据智能化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全区富硒产业发展重点企业近100家,参与主体超过3000家,占全区涉农市场主体总量的60%左右,20xx年全区富硒产值约达200亿元,并保持连续多年持续增长。

  工业园区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江津区连续15年跻身重庆工业十强区县,工业发展主要依托江津工业园区。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企业”)共420余家,园区产值常年排位区县特色园区之首。江津工业园区包括双福工业园、珞璜工业园、德感工业园、白沙工业园,20xx年成为重庆第三个千亿级园区。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桶健康油、一包调味品、一张生态纸、一瓶文化酒、一篮富硒菜”的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示范区初现雏形。

  3.生态环境及森林资源状况

  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20xx年,继续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区域总面积比例为15.8%。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1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4.9%,全年无重污染天气发生,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年均值较20xx年下降36.83%。全年长江干流(江津段)水质达到Ⅱ类,国控、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水域功能要求。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1.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3.0分贝,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xx)。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全区辐射环境质量安全稳定,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森林资源丰富。20xx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30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400公顷、森林抚育5800公顷、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改造15800公顷。年末森林总面积16.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8%。

  (二)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1.工业固体废物

  20xx年,江津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为222.22万吨,主要来自电力行业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等,造纸及纸制品制造行业产生的污泥。其中粉煤灰产生量102.42万吨、脱硫石膏产生量50.82万吨、炉渣产生量为16.47万吨,其他废物产生量42.46万吨;
主要利用途径为建材制造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污泥产生量为9.84万吨,主要交由第三方公司无害化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量为197.17万吨,年综合利用率达88.73%,高出重庆市平均水平。

  同时,江津区将年产100吨固体废物以上的企业均纳入区重点监管范围,包括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玖龙纸业(重庆)有限公司、重庆三峰百果园环保发电有限公司、重庆江记酒庄有限公司等50家重点企业。

  2.生活垃圾

  按照“场镇布箱、农村设桶、城区箱桶结合”原则,建成覆盖全区30个镇街的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城乡垃圾治理实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统一化调度。20xx年,全区生活垃圾清运量34.95万吨,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0.64公斤(不含厨余垃圾和果蔬垃圾),生活垃圾主要运至江津区三峰百果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164万吨/年)处置,焚烧发电资源化利用达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累计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40个。全区30个镇街政府所在地厨余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厨余垃圾日均收运量约180吨以上,收运规模为重庆市区县第一。同时,大件垃圾主要依托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运送至三峰百果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双宝填埋场处置。

  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共3座,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日,污泥产生量约64.81吨/日。20xx年全区城镇污泥产生量为23652.15吨,主要处置方式为电厂协同焚烧,无害化处置量23652.15吨,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20xx年,快递邮政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9%,不再二次包装电商快件占比达82%,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3.4%。基本满足重庆市邮政管理“9796”(“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0%,全市新增600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营业网点)的工作目标。

  20xx年,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135万吨,主要种类为废旧金属、废纸和废塑料等。

  3.建筑垃圾

  为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江津区分别于20xx年和20xx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安全规范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江津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压实了业主主体、行业监管及属地管理责任,对现有建筑垃圾消纳场依法进行分类处置,加强城市建成区内建筑垃圾运输活动及其监督管理。20xx年,为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启动了建筑垃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结合江津区及周边地区建筑垃圾产生规模,制定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方案,开展消纳场拟选址地点踏勘,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保障。全区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共32个,其中新建绿色建筑项目占比为7.58%,低于住建部等7部委《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要求2022年达到70%的水平,也低于主城区无废城市创建50%的指标。

  4.农业固体废物

  20xx年,农业固体废物主要为秸秆、畜禽粪污、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61.33万吨,可收集量为51.99万吨,综合利用量为46.4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9.4%,主要利用方式为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等方式。20xx年,养殖场的畜禽粪污产生量约99.5万吨,综合利用量为91.82万吨,利用率达92.28%,主要利用途径为沼液还田、肥水灌溉和制作有机肥。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基本建成,设立了80个废弃农膜回收经营网点, 20xx年,其回收量为422.95吨,回收率达86.47%,全部制作塑料颗粒。率先在先锋、李市、朱杨、德感、油溪等5个镇街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试点,依托现有废弃农膜回收服务网络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产生量为300吨(玻璃类50吨),回收量为60吨,其中14.48吨进行无害化处置,剩余45.52吨进行临时贮存,其余240吨尚未回收(见图3)。深入推进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2.8万亩,建立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示范面积6.2万亩,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15万亩,化肥农药施用量比上年分别减少1.3%、1%以上。

  截止到20xx年,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6120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64%;
累计建成农村公厕74座,基本完成三年改厕工作。

  5.危险废物

  20xx年,江津区危险废物产生总量11.67万吨,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主要来自生物质发电、危险废物治理、铅蓄电池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产生量较大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其他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含铜废物、表面处理废物等,其中,区内处置3.29万吨,处置的主要类别为其他废物、有机树脂废物和表面处理废物;
区外处置8.38万吨,区外处置主要流向贵州、湖北省和重庆璧山区、永川区、长寿区等地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处置的主要类别为其他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和含铜废物,其他废物转出原因为区内无相关类别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焚烧处置残渣(飞灰)转出原因为区内无飞灰填埋场,含铜废物转出原因为区内无处置单位。

  20xx年,全区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共8家,年收集及利用处置能力17.51万吨,其中年综合利用能力6.95万吨,年处置能力5.56万吨(不含医疗废物),年收集能力9万吨。8家经营单位中,表面处理废物等危废综合利用单位1家,综合利用能力为6.95万吨/年;
水泥窑协同处置单位1家,处置能力为3万吨/年;
废包装桶清洗单位2家,处置能力约为2.56万吨/年;
综合收集单位1家,年收集能力为0.3万吨/年,废铅酸电池收集单位2家,收集能力为4.7万吨/年;
医疗废物回收处置单位1家,处理能力为732.6吨/年。

  20xx年新冠疫情期间,609家医疗机构共产生医疗废物618.29吨,其中涉新冠医疗废物4.86吨,主要来自江津区中心医院。区内有医疗废物处置方式为高温蒸煮,处置能力和处置方式基本满足江津区医疗废物处置需求。依托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开展了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的集中回收。



 

推荐访问:江津区政府“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江津 区政府 试点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