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体育教师论文电子版

初中体育教师论文电子版

时间:2022-12-07 17: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体育教师论文电子版,供大家参考。

初中体育教师论文电子版

  篇1

  论中学体育隐蔽课程

  摘 要:
隐蔽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是以潜在形式存在的影响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因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学体育课程主要注重显性课程,忽略隐蔽课程。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对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系统阐述体育隐蔽课程的含义和实质,探索隐蔽课程在教学中的实践方式,旨在为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学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学体育 隐蔽课程 价值 目标 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思想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目的。但学校体育现状不容乐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体育一味追求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忽略学生的意愿,它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有些学生厌倦上体育课。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思想品质的目标很难实现。究其原因之一是课程结构单一,只开设体育显性课程。本课题就是基于探索隐蔽课程在教学中的实践方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何谓体育隐蔽课程

  1.1隐蔽课程释义。

  隐蔽课程是作为一种课程现象而存在的,它有着课程的属性,是课程的一种形式。教育学上讲的课程是学校课程,隐蔽课程只限于学校内,校外机构的类似现象不在课程之列。隐蔽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无意识的,如学校物质文化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人格和行为对学生的感染等。隐蔽课程作为教育媒介,作为课的一部分,其影响和作用的范围必须以预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为指南。也就是说,隐蔽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必须体现教育的属性。根据上述分析,所谓隐蔽课程,是指学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文化要素的总和。

  1.2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

  体育隐蔽课程的构成成分为除体育显性课程之外的体育文化。体育隐蔽课程是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体育隐蔽课程和体育显性课程构成体育课程的整体,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体育隐蔽课程定义为:在学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文化要素的总和。

  1.3体育隐蔽课程的特性。

  隐蔽性:隐蔽课程不像显性课程那样直接的、外显的,而是极其隐蔽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方式不明显,看不到教育过程。学生学习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潜移默化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学到如何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团结合作,如何积极进取精神等。

  多样性:体育隐蔽课程涉及学校体育教育的多方面,包括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教师的人格和教育行为等,如从时间、空间和一切可能的渠道影响学生。

  持久性:如果说显性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学生容易忘记的话,那么学生在隐蔽课程的长久的熏陶下,不会容易忘记。例如对体育的态度、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可能长期的保持下去,甚至影响其一生。

  依附性:体育隐蔽课程的存在需要借助某种客体才能传递文化蕴涵,发挥功能,例如体育显性课程、体育教师、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气氛,等等。离开了这些客体的存在,体育隐蔽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迟效性:体育隐蔽课程效果的显现时间较长。学生在作为体育隐蔽课程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就会不知不觉地接受隐蔽课程的感染或者对其进行模仿,实现文化心理积淀。这种文化积淀是把学生外在的文化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映选择、整合、内化的过程完成的,而且需要多次反复逐渐凝聚形成。

  2.体育隐蔽课程的价值和目标

  2.1隐蔽课程的价值。

  体育隐蔽课程是通过学校的体育物质环境、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体育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在体育教育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等隐含的、间接的文化因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了更完善的教育。同时,也适应了21世纪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需求。体育隐蔽课程之所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因为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师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及课堂内外的行为举止,都可以作为一种体育隐蔽课程因素,对学生个性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作用。学校是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构成的社会群体。从教师对学生的关系说,教师有权威性,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格为衡量自己的标准。

  2.4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

  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是改善学生的体育教育环境,主要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增强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动力,并促进学生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发展。这一目标反映了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征,是体育隐蔽课程价值的体现。

  3.体育隐蔽课程的作用

  3.1体育隐蔽课程对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

  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完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传统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仅看成是依靠认知即可实现的过程,片面发展其智力,一味强调体育认知、技能的传授和体质的增强,忽略情意目标。体育课程仅靠体育显性课程远远不够,还需要体育隐蔽课程。体育隐蔽课程通过学校的体育物质环境、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体育教育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等内隐的、间接的文化因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在显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顽强的意识,从而加速显性课程目标的实现,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

  3.2促进学生对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

  显性课程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而隐蔽课程则不同,它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在课堂之外,还广泛存在于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之中。可以说,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调动学生各种心理因素介入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同样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这就是说,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前者与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它对认识过程及其效果有很大影响;后者则直接涉及学习本身。体育隐蔽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对显性课程的顺利吸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体育教育实践重要任务之一,体育隐蔽课程是发展学生非智力的重要手段。

  3.3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是于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胜利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以独特的方式有机结合而具有的独特社会化。这个社会不仅需要我们有鲜明的个性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更需要人们以良好的、积极的个性,将人类引导到和谐、健康的未来。然而,良好的、积极的个性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引导、培育与塑造。体育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课内外适当的言行举止,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隐蔽课程要素,可以转化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社会环境,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4.落实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方式

  4.1加强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体育隐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场地的开放、器材设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体育场地面积大小,体育场馆是否向学生和老师开放、是否收费,器材的种类、质量;体育馆内环境、照明等条件的优劣,空气的质量、噪音对学生的影响,等等,都直接影响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

  4.2注重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广大师生员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它和德育、智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因此,要注重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更好地熏陶学生,使体育隐蔽课程更好地实施。

  4.3加强课外体育社团的建设。

  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在陶冶师生情操的同时,提高师生对体育隐蔽课程的认知度,达到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建设。成立各种社团,每年招收新会员,定期举行比赛,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在各种比赛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4教师提高认识,以身示范。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崇高使命。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卓越才能影响、教育和培养学生。教师必须懂得自己在课上课下除了运用语言传授知识和教法以外,也要兼顾非语言行为对学生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无意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它往往对有意识学习起到补充、升华的作用,可以弥补有意识学习中学不到或难以学到东西的不足,并且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

  5.结语

  体育隐蔽课程是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它主要以隐蔽性、多样性、持久性、迟效性为特征。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要素,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体育物质、物理因素构成。一类是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体育文化、教师人格等。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一样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其作用的方式却与显性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充分认识到隐蔽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3):103.

  [2]孔祥.浅析高校体育隐蔽课程[J].体育世界学术,2008(03):07.

  [3]房斌.关于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理论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06):08-10.

  [4]王晓松.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价值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06):12-14.

  [5]刘玲.探析体育隐蔽课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9):12.

  下页带来更多的

推荐访问:电子版 初中 体育 初中体育教师论文电子版 初中体育教师论文电子版 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