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档案学毕业论文

档案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12-12 10:2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档案学毕业论文

  篇1

  论档案学人的专业责任

  摘要:档案学人是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脊梁,在档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界定档案学人及专业责任的概念出发,研究了什么是档案学人的专业责任,为什么要强调档案学人的专业责任以及如何强化档案学人专业责任感的问题,以引起档案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促进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档案学人专业责任档案学术

  对档案学人的研究首推胡鸿杰教授,他是最早关注档案学人并将其作为一个元命题进行过专题研究的学者,是中国档案学人及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主体特征,决定了中国档案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式。一部档案学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档案学人的成长史和生活史。因此,对档案学人的研究就势必成为档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档案学人是中国档案学术研究的脊梁,在档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一)档案学人

  对档案学人这一命题,目前学术界尚无严谨的概念界定,学者们只是约定俗成地将档案学理论研究者泛泛称为档案学人。胡鸿杰教授认为,档案学人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并将其大致划分为启蒙者、开拓者、继承者三代。[2]

  目前,较为流行的划分是将学人分为草根派和学院派,这种划分方法没有十分科学的依据,充其量是一种形象比喻,但是却以其超凡的亲和力为档案领域甚至是其他领域广为接受。大致说来,草根派主要是一线档案工作者之中既有实践感悟又有一定理论素养、对学术研究感兴趣且实际从事过学术研究的人,学院派主要是指高校档案专业的教师及部分接受过系统的理论训练并热衷于档案学术研究的学生。草根派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学院派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理论素养。

  档案学研究的主体主要来自三个群体:高校的档案专业教师、档案专业的学生和一线档案工作者,但是其中真正对档案学术研究有所贡献的毕竟是一部分人。

  笔者认为,既然档案学人的主体特征决定着中国档案学的基本理念和模式,那么他们就应该且只能是对档案学术研究有着真正贡献的人,因此,笔者尝试将其概念界定如下:档案学人是对档案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具有专业责任感,实际从事档案学术研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贡献的档案学科学共同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从事研究工作的持久动力;责任就是力量,更是保证学术研究科学健康的航标。只有同时具备浓厚兴趣和专业责任感的学者才能始终关注档案学理论发展的前沿,才能持续不断地开展理论研究,而只有这样的学者才是真正对档案学有所贡献的人。

  (二)专业责任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3]。档案学人之于档案专业,分内的事当然就是档案学理论研究了。

  档案学理论研究可分为两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是从横向、宏观的角度,揭示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学科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原则、规律,并对历史事实和实践经验进行抽象的概括和升华,为档案学其他分支学科,为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档案学应用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主要是为档案馆和档案事业建设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持与指导。因此,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的根本取向在于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尊重档案工作实践的客观发展情况及其实际需要,着力于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较具体的各种理论和认识问题。[4]

  对档案学人来说,档案学术研究不仅仅是词典上解释的做分内应该做的事。它更是一种付出,一丝包容,一份执着。真正能够称之为档案学人的人只是一少部分人,因为这部分人都具有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热爱档案学,对档案学术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而言,从事档案学术研究已经超脱了低级趣味的束缚,而成为一种自觉。

  由于中国档案学人及其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主体特征的不同,不同来源的档案学人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草根派主要关注的是档案应用理论研究,学院派主要关注的是档案基础理论研究。但是作为承担着档案专业发展重任的档案学人来说,仅仅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一门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而言,档案学人这一群体实在是太小了。

  据统计,2010年各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师总数为314人,而2010年全国4所高校共招收档案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5人。档案工作人员之中可称之为档案学人的数量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是可以通过一组对比数据管窥其全貌,档案学科31名核心作者(高产作者)中29人来自高校,仅有2人来自档案实践部门。更为严重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实行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型,推行公务员制度,相当大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转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职称。于是,档案实践部门工作人员研究档案学的动力大为降低,研究力量日益萎缩。[5]如此小的学人群体,必须要有一种视专业发展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除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有所建树外,还必须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着力培养热爱档案专业、立志于档案学术研究的后备力量。

  二、什么是档案学人的专业责任

  (一)学术研究之责任

  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叶恭绰1921年在开学演讲中说:尝以为诸君修学当以三事为准衡:第一,研究学术,当以学术本身为前提,不受外力支配以达于学术独立境界。第二,人类生存世界贵有贡献,必能尽力致用方不负一生岁月。第三,学术独立斯不难应用,学术愈精,应用愈广,试申言之。[6]笔者以为,以这三条准则考量当今档案学人的学术研究之责任尤为精当。

  1.独立性。

  档案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减少对行政力量的依附。中国档案学发端于行政效率运动,而研究的对象和基础档案实践工作自古以来就是政府的附庸,而至今依然依赖于行政力量而存在。也就是说中国档案学的学术研究与行政力量有一种近乎天然的联系。

  二是减少功利因素的影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档案学界不可避免地也遭受了不良社会风气的污染急功近利地争抢各种科研课题却敷衍了事,剽窃抄袭屡见不鲜说到底都是一颗功利心在作祟。

  三是摆脱去档案化的倾向。目前,档案领域去档案化的倾向非常严重,学术成果中大量充斥着挂靠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解说档案问题的现象,更有甚者,许多档案学学者、博士研究生染指图书、情报甚至是计算机科学等其他领域,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对档案学本身的问题却不闻不顾,尤其对档案学元问题鲜有人研究。

  保持档案学学术研究之独立性对档案学人来说是一种两难的抉择,一方面档案学对行政力量的依赖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打破,要求档案学人完全摆脱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去搞学术研究也不太现实,更为困难的是,由于档案学发展历史较短,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有时不得不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另一方面,要想促进档案学的发展,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是其首要条件。因此,对于档案学人来讲,如何尽自己的努力摆脱枷锁,独立地研究学术是一项长期的命题。

  2.有用性。

  所谓学以致用,任何学术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发挥出它的价值,就是一堆废品。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档案学理论研究其最基本、最大的价值就是为档案工作实践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着力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较具体的各种理论和认识问题。因此,对于档案学人来讲,你的研究成果要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要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或者二者兼有,否则就如同种了庄稼却不能打粮食一般,费时费力。

  3.精深度。

  对于学术成果而言,越是精益求精的成果其作用就越大。要达到精深的高度,首要任务是资料的储备,档案学术研究尤甚。实证主义方法应该是档案学术研究必须遵循的科学方法,只有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才能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践,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对档案工作实践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学科发展之责任

  2007年9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7]4号),公布了自2006年12月以来进行的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增补和一级学科认定等三个阶段工作的结果。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获得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继续巩固了该学科在国内的优势地位。藉此,该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档案学专业随即跨上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7]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档案学业已获得了社会的公认,其学科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而与此相应地是,支撑其发展的科学共同体档案学人的数量极为有限,增长率很低。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当今,档案学研究领域去档案化现象极为普遍,作为未来中流砥柱的档案学博士研究生们其博士论文选题与档案学渐去渐远。

  档案学的发展需要档案学人共同努力。首先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既然档案学的边缘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档案学人就没有必要为此杞人忧天,但是决不可放任自流。造成档案学边缘化趋势的因素很多,有一些甚至是无法克服的。但是边缘化不等于消亡。其次是要回归本位。本位是什么对档案学术研究来说,本位就是档案学本身,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8],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只能是一种借鉴,决不能喧宾夺主。再次是要培养一批批有志于档案学术研究的生力军,为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储备力量。

  三、强调档案学人专业责任的意义

  (一)克服两种心态

  研究主体的心态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科本身的学术状态及其价值的实现,造成目前中国档案学资源优势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出现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研究主体的盲目心态。这种盲目心态主要表现在盲目的自信和盲目的自卑两个方面。[9]

  笔者以为,这两种心态主要是档案学研究主体在面对档案专业地位发生变化时的两种极端反映。档案学植根的档案工作实践自古以来就是在政府的庇护下发展的,而中国档案学说到底不过是行政效率运动这一政治运动的产物。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学及其档案部门不得不从政府的翅膀下走出来以应对政治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对于已经习惯于躲在政府权力庇护下并已产生严重依赖心理的档案学和档案部门来说一时难以适应。不太敏感的人由于对这种变化感受不强烈,依然生活在政府行政力的阴影里而过分乐观,而较为敏感的人在面对社会的冲击、尤其是档案学边缘化趋势不断加剧的现实时过分悲观,由此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心态。

  责任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态度,是一种发奋图强的干劲,更是一种永不消失的精神。时代的发展带给我们专业的不仅仅有挑战,还有机遇。只有视专业发展为己任的档案学人,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档案学专业发展的事态和学科所处的地位,也才能不断关注档案学发展的前沿并进行理性地思考和研究。

  (二)化解两种倾向

  当今档案界有两种倾向对档案学的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种是挂靠倾向,一种是追风倾向。挂靠倾向前文已有叙述,在此不再赘述。追风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方向的趋同。时代的发展也为档案专业的研究领域带来了许多清新的空气,如电子文件,家庭档案等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后来者充其量称之为模仿。对于学术研究而言,盲目地跟风无助于学术。近年来,中国档案学术界出现了一种令人欣喜的事态久违的理性化,集中表现为对民生档案等内容的关注。但是,很快这种理性化的苗头就被淹没在盲目跟风的大潮中。其昙花一现的乏力,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专业责任感。责任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坚守,更是学人从事学术研究的根基,根基不稳只能如墙头芦苇随风倒。

  四、强化档案学人专业责任感的措施

  (一)将草根派引入档案专业的教育队伍

  草根派档案学人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具备着一种对本职工作异乎寻常的责任感。精神力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传染并在受体身上发扬光大。将草根派引入档案专业的教育队伍,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鲜活的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熏陶,逐步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责任,甚至是对档案专业的热爱。

  目前,我国开设档案学专业教育的高校普遍缺乏师资力量,尤其是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与此同时,许多开设文秘专业的高校对档案教育也有着强烈的需求,许多高校从学校档案馆甚至是校外档案局(馆)聘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作者承担一些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通过此项途径走进专业教育的草根派也大有人在。笔者认为,在聘请草根派档案学人做兼职教师方面,步子可以再大一些,甚至可以和学校档案馆乃至校外档案局(馆)联合培养学生,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档案局(馆)校政合作培养档案人才的模式就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10]。

  (二)坚守自己的责任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对档案学人来讲尤为重要,尤其是对档案专业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前者是档案专业学术研究的主力军,后者是主要储备力量,均是档案学术资源和权利的主要占有者。档案专业教师,尤其是教授、副教授们,他们不仅占有丰富的学术资源,而且还把握着关乎档案学发展的命脉招生的权利。

  在博士研究生招生的过程中,这一权利体现地更为明显。档案学博士的招生规模非常小,每年也就15人左右,这是档案学术研究十分珍贵的储备力量。因此,将那些热爱档案专业,有志于档案学术研究的人招收进博士生队伍并加以认真负责地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相应地,对于已经占据这一地位的学生来讲,视专业发展为己任,为将来真正从事档案学术研究储备知识,就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发展积累资本,而是专业发展赋予的重大责任。档案专业需要的是有责任心的博士研究生,而不是敷衍了事只为混文凭的人,因为它没有资本,承担不起这种资源的浪费。

  (三)重振学术正气

  学术正气是学术研究责任感的凝聚和体现。目前,档案学领域迫切需要重整学术正气,尤其是诚心诚挚、客观科学地进行学术讨论的正气。笔者一直坚信,诚挚客观的学术讨论不仅是一种对学术研究负责任的态度,更会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档案界已经许久没有这种讨论的氛围了。由于档案学研究领域的圈子很小,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大家都抱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生怕说错话得罪了他人,殊不知这种气氛是不利于档案学术研究的。争论出真知,有争论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促进学术的进步,如果大家都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档案学术研究只能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

  事越辨越清,理越辩越明。学术争论不仅仅是观点的商榷,思维、模式、方法都可以成为争论的对象。争论的阵地也不必局限于专业期刊,目前我国几个重要的档案专业论坛都可以成为战场,而且在论坛上争论更加自由,也更加快捷。

  参考文献:

  [1]胡鸿杰.论档案学人[J].档案学通讯,2002(2):4-9.

  [2]胡鸿杰.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0:13.

  [3]夏征农.辞海(第6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4]朱玉媛.关于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范畴的认识[J].档案学研究,2008(5):9-11.

  [5]徐拥军,张斌.中国大陆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研究[C].2011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2011-07-22.

  [6]叶恭绰.不受外界之利诱而后读书真乐[N].光明日报,2011-09-23.

  [7]颜海.档案学专业发展历程机遇与基点基于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背景[J].档案学通讯,2008(5):61-64.

  [8]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93.

  [9]胡鸿杰.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0:174.

  [10]谢永宪,孙爱萍,沈蕾.校政合作培养档案人才模式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合作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2(4):62-64.

  篇2

  浅析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反思

  【摘 要】档案学理论研究影响档案学整体水平,通过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并加以反思,能够形成一个精确定位和认知。本文通过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的深入了解,发现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个的改进建议,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档案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档案学;基础理论;发展历程;反思

  0 前言

  我国对档案学的研究历经50多年,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为分析档案与档案管理的规律,是档案学生存发展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档案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已成为档案工作历时长、体系健全的国家,但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及反思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

  1.1 档案学基础理论内容丰富

  1978年以来,我国档案学相关研究者利用依照国家恢复处理档案领域的规定要求,研究分析档案学相关原理准则、档案全宗、档案学特点、档案人才培养、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发展对外等问题。此时出现了很多知名档案学理论研究著作,对档案学特征、地位、出现和发展、档案规律等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之后的10年中,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和扩大范围,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开始涉及到档案分析法、档案学和不同学科的联系、相关法律、档案性质等,尤其此阶段流入了很多先进国家档案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内容愈加丰富。

  1990年开始,社会市场经济进步突飞猛进,基础理论和商品信息发生关联,且出现了对档案商品性质及价值的分歧,研究者有的提出档案有商品性质,而有的提出档案自身无商品性质,经过开发才具备这一性质。这一时期更加注重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工作规律、档案领域发展、档案馆建设等方面。

  1.2 档案学基础理论深入发展

  1980年我国对档案学理论研究集中于问题自身。而自1990年开始,档案学研究发展了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公共管理、电子政务等方面,重点分析涵盖信息知识内容、电子档案含义及影响、相关部门提出的档案工作思想、政府信用档案管理理论等等。

  1.3 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比较重视和实践结合。很多知名作品中都重点分析了基础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且很多选此题展开消深入分析并立项。选题中如对公共档案馆和实践结合、家庭档案服务和实践结合、档案和社区管理结合等,全部体现了基础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

  1.4 研究方法丰富繁多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分析需要利用相关方法展开,且理论体系是否健全很大程度上受到研究方法的影响。1980年之前,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较少,主要有观察法、调研法、定性法等等。而后,方法逐渐更新和丰富,增加了定量法、统计法、系统论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学者和研究专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反思

  2.1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1.1 缺乏对档案学基础理论深层次的分析

  即使目前社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内容较为丰富且研究成果繁多,档案学基础理论却仍旧缺乏深层面的分析,几乎存在于表面分析。如档案学文件生命周期论,其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到了1980年左右逐渐发展完善,但是于20世纪60年代时曾三引出档案自然形成原理,即使生命周期论主要针对文件进行分析,但是自然形成理论则而针对档案进行的分析,两者阐述的观念和观念几乎相同。可是相关专家学者并未对这两个概念理论加以深入分析,并未自理论向整体全方位地明确说明档案自然形成和对档案工作实际要求和限制的影响。

  2.1.2 创新性研究成果匮乏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出现了部分本土创新成果,然而这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并不可观,和先进国家的理论比较,作用和意义较小,对于其他国家乃至世界的作用不够明显。所以,我国档案学目前存在的特色理论分析仍旧需要改善和深入,应强化对档案学特色间联系的研究,以显著体现出档案学的特点和符合发展需求。

  2.1.3 方法移植现象存在

  当今社会让不同学科的专家沟通更具便利性,档案学同样移植了不同领域的基础理论,如经济理论、价值理论等等。即使此种移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档案学研究,却仍旧发挥出了消极作用。很多专家把与档案学性质和原则不相关的理论移植来,让档案学理论、规律愈加繁琐,阻碍档案学进步。理论跨越通常涵盖了方法改变,档案学基础理论分析一定要避免轻视方法论改革。在吸取原有研究方法的同时,应加强对方法的创新和更新,既可以为原创方法,还能够使其他有关领域或他国研究方法。

  2.2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建议

  2.2.1 加强档案学与有关领域的结合

  随着社会进步,不同领域间概念和范围愈加不清晰,交叉学科数量逐渐增多。和档案学有关的如情报学、电子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等,都为档案学扩大范围的研究带来帮助。不同领域间的关联让档案学专家能够吸取其他领域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将其改变一定形式和内容融入到档案学基础理论中,以增加和提高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让档案学更科学有效地与不同学科结合,避免其孤立出现的问题发生,提出在学术领域的地位。

  2.2.2 强化研究者原创意识

  缺乏理论创新,必然会阻碍档案学发展。档案学基础理论如果要实现深入发展进步,则需要冲破限制,不停擦红心,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有效性。档案学理论为自平时应用和操作过程中总结而来。所以,档案学基础理论应和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相使用,创新模式方面,相关专家和研究者应加强对我国自身特色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视,联系目前社会档案管理现实状况,推动原创档案基础浏览的发展,提高我国档案工作实力。

  2.2.3 加快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世界接轨的步伐

  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研究的为档案学自身性质、规律等,其有宏观的指导作用,不受地点和区域的限制。开发和融合作为目前档案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即使世界不同区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一定的不同,却仍旧应加强对共同点的研究和重视。档案学相关研究者应站在世界范围内,以宏观大体的眼光,陆续展开与不同国家理论的对比,积极引进其他国家优秀的理论部门,健全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3 结论

  档案学基础理论是档案学发展的基本组成部门,缺少基础理论的档案学是无法进步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不断地丰富、创新、借鉴、开放、融合,才能健全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提高我国档案学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玉媛,曹晖,彭潇敏,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J].图书情报知识,2010,04(12):22-26.

  [2]朱玉媛.关于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范畴的认识[J].档案学研究,2011,05(11):9-11.

  [3]潘连根.要重视档案学基础理论--文件、档案本体的研究[J].浙江档案,2010,04(08):8-10.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

推荐访问:毕业论文 档案学 档案学毕业论文 档案学毕业论文 档案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