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玉华论文Word文档,供大家参考。
新课 程改革下 小学数学 当堂检测 设计的 几点思考
刘玉华
如何体现当堂检测有效性
—实践“三环五学”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内容提要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当堂检测设计中。当堂检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优化当堂检测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正文 如何让数学当堂检测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作为一名课改指导教师深感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虽然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二十余年,但始终感觉自己没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也许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也许是疏于学习,也许······,为了与时俱进,我校也投入到了轰轰烈烈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以“三环五学”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实验在五年级进行试点。我想我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一切可以学习、实践的机会让自己有所成长。很荣幸我被学校定位课改组的指导教师。这一身份让我有了更
强的学习动力。在实践和听课中也有所收获,下面就我所关注的当堂检测环节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当堂检测题是当堂达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检测教师教学情况,更是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所以检测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联系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检测题设计要有坡度、有层次,难易适度,适应儿童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基本题和稍有变化的题,也要有一些综合题和富有思考性的题。
一、课型不同,设计不同 小学数学课的类型不同,其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也就大不一样,当然检测题的安排形式也就不一样。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练习设计方法。
1、新授课检测题设计。新授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为内容的课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常用而 又最复杂的一种课型。讲解新知识之后要安排巩固练习,即通过提问、板演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难,力争使新知识当堂消化。练习设计的艺术是教师紧紧围 绕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常见的形式是:基本题(与例题相仿)——变式题(比例题稍有变化)——综合题(新旧知识的适当结合)——思考题(仅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体现了学生对新知识 的“认识、巩固、加深和发展”的过程。
2、练习课检测题设计。练习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教师要针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不同的知 识点,通过多种方式设计练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娴熟的技能技巧。应在练习的形式、 层次和安排上狠下功夫。常见的练习形式有:巩固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
(1)巩固练习。这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和加强新知。
(2)变式练习,即变换概念、图形、应用题等非本质特征,突出其本质特征的一种练习。在练习课上经常应用这种练习,对学生概念的正确形成、图形特征的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法的掌握,有着显著的效果。
(3)综合练习,就是注意把新旧知识放在一起或把相关的不同的知识放在一起而进行的练习。
3、复习课检测题设计。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并使知识系统化,以便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与技巧。复习课并不是把所讲述的内容简单地重复、再现,它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 因而在练习设计上,要服从复习课的“查漏(缺漏知识)、系统、加深、提高”的特点。常见的练习形式有巩固 练习、归纳练习、引伸练习、发散练习等。
(1)巩固练习。复习课的巩固练习要抓住重点知识、主要的能力要求,可抽取某一部分内容或学生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题,目的是让学生排除错误,加深、提高。
(2)归纳练习。主要是学生学完某章、某节或某一单元之后,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条理化的整理而设计 的练习。它一般采用归纳要点、列表总结、列表对比等形式来进行。
(3)引伸练习。即在复习课上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容纳进来而设计的目的 明确、层次清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其目的有二,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 知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是促进学生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解题能力,更好地形成技能技巧 。
二、注意检测题的形式
1、注重实效性设计。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小学数学练习题则是体现学习生活数学的方式。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如学生熟悉的校园、衣服、年历卡、跳绳比赛等都可以成为练习题的情境;
学生喜闻乐见的“老鹰抓小鸡”“石头、剪子、布”等游戏也可以成为练习题的内容。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枯燥的概念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新学期老师给同学们发作业本,把12本练习本分发给第一小组的同学,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学生很快地参与到分一分
的练习中。这样的练习就是学生的生活,就在孩子的身边,学生自由而又愉快,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注重层次性设计,
设计数学练习题时,应根据基本题的特点,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使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这样既能提高练习效率,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例如,在“倍的认识”综合练习课上,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鸡妈妈2只,小鸡6只,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求和、求差、求谁是谁的几倍等问题,并一一解答。这时,我并不满足于基本的练习,又进行了展开,具体分为以下三步:(1)加上一只鸡妈妈后,问:现在小鸡的只数没有变,那么,小鸡的只数还是鸡妈妈的3倍吗?为什么?(2)鸡妈妈的只数仍为2只,隐去所有的小鸡,告诉学生来的小鸡是鸡妈妈的6倍,问:你认为来了多少只小鸡?(3)对于前面的这些数,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讲?这样的练习,知识的覆盖面广,综合性大,不仅巩固了基本的“倍”的知识,而且让学生明白了,随着数据的变换,“倍”也在发生着变化,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另外,对于巩固学生的综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3、“超市”练习。
“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是尊重学生的一个具体表现。设计练习题时,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出一组让学生自由选择的题目,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时,我设计了三道题目并提出要求:自由选择一道进行解答,先做完的可以继续选择第二道或第三道:(1)老师拿来37本练习本分发给7个同学,平均每人得到几本?(2)35只小动物来到森林餐厅,发现只有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4人,小动物们坐得下吗?(3)44个小朋友来到游乐园,准备划船,每5人租一条船,请你帮忙安排船。这样的练习题设计,一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有选择性地去做自己喜欢的练习,使他们乐于做、善于想。二是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练习速度,教师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又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可以解答更多的题目,从而使不同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灵活开放性的练习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估计你一天喝几杯水,一个星期呢?教学“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我给学生出了这样的题:有24位同学和4位老师外出参加活动,有两种车,小轿车限坐4人,小客车限坐10人,可以怎样租车?这样的题目,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总之,当堂达标检测题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需求,与时俱进,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效率。将课改精神更多地溶入练习之中,使小学数学练习题更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才能使数学变得有情有趣、可亲可爱,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我们的课堂检测一定会象缤纷的奇花异果一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数学百花园的空气带着丝丝清香滋润学生的心肺,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
2014年4月30日
推荐访问:文档 论文 刘玉华 刘玉华论文Word文档 刘玉华论文Word文档 刘玉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