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助推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助推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镇党委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在推进精准扶贫开发中,只有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组织功能、引领功能、服务功能,探索构建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夯实党建的新机制,从而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双促共赢”。
(一)抓党建促脱贫,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最坚实的组织力量支撑,是党联系贫困群众最扎实的纽带。
(二)抓党建促脱贫,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基层党组织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工作生活之中,与贫困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能直接了解贫困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如何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精准扶贫中体现得怎样党员干部服务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高低,农村群众眼里看得最真切,心里掂量得最清楚。因此,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否真正做到“四讲四有”合格标准的现实要求,进而强化党员干部担当起“啃得动硬骨头”的脱贫责任。
(三)抓党建促脱贫,是推进精准扶贫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和各级部门在扶贫帮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些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干部群众还存在办法不多、等待观望的心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也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里,特别是区位偏远、资源匮乏的乡镇。只有真正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拉动作用,做好思想扶贫、产业扶贫、政策扶贫的大文章,才能把广大困难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不强,发挥组织脱贫致富作用不够。贫困乡村之所以贫困落后,有其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是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斗志,缺少敢拼敢担当的精神,致使基层组织引领脱贫的作用发挥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村干部缺乏自己带头富、带领富的创业激情与本领。片面地把贫困原因归结于自然条件和投入不足,习惯于眼睛只盯着政府拨款,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处理新情况,不考虑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闯出农民增收致富之路。二是对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清,集体经济带动能力不强。一些村干部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墨守成规,发展农村经济无信息、缺技术,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面对村集体经济“空壳”的现状,大部分村干部居安不思危,缺乏责任意识,怕惹麻烦,怕担风险,不敢、不愿也无能力寻求对策加以改变,不敢考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闯出集体增收之路。目前,全镇10个村委发展有集体经济,但都是投资到县城投公司分红,租赁门面、厂棚、移动铁塔等,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还十分薄弱。三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偏弱,合力抓脱贫作用不明显。一些村干部缺乏“守土一方”的责任意识,加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面对扶贫工作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持消极态度。对于贫困原因、建档立卡、脱贫措施等工作部署不严谨,摸排不细致,对接不上心等等,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遇见棘手问题“绕着走”。四是基层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能力不强,“一把手”核心作用不明显。一些村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有些村书记对抓党建促脱贫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抓事务性工作上,抓班子带队伍能力弱,党建拉动经济的载体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
(二)基层党组织引领和示范不足,发挥党员脱贫致富作用不够。目前,全镇1564名党员,农村党员占70.1%,农村党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先富和领富能力的党员比例偏低,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够明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支部成员素质不高,不能有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成员文化程度低,“互联网+”意识和本领较差,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从思想素质看,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创新意识。从能力素质看,有的基层干部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和传统经验来开展工作,缺少新措施。从培养新党员来看,部分基层组织建设滞后,有的村甚至存在2年不发展一名新党员的现象。二是人才难留,项目致富示范引导作用不强。大部分农民党员外出务工或跟随子女进城伴读,农村党员外流现象严重,留守党员年龄普遍偏大,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较难,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贫困党员也是“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很难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文化素质高、能闯市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带头人还很少,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不力。一些产业合作组织中党员作用发挥不强,没能够和贫困群众拧成一股绳,帮带作用不明显,这也使得在产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显得尤为必要。
(三)基层党组织辐射带动面不够宽,发挥产业脱贫作用不够。一部分村的贫困村民文化水平低,使用陈旧的传统模式生产,增产不增收,主导产业不多,农业增收渠道较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谋划产业引领致富的文章做得不够,自身“挖潜”领办产业合作组织的意识不强。一些专业大户普遍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在推动扶贫开发、带动农民增收方面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有相当一部分村具备一定的资源、资金以及人脉优势,但是却没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作用作不大,没有实现可持续、最大化。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亟需由村级组织领办产业合作社。二是有的驻村扶贫单位片面追求眼前效应,简单地拿钱给物,只注重“输血”而不注重“造血”,因而“扶贫—脱贫—返贫”这一怪现象在一些贫困村中比较突出。在产业培育上,扶持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三是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作用不明显。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项目,一些党员干部结对之后,及时看望“穷亲属”送钱送物,但是在产业项目帮扶上办法不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归结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也就是自然方面的因素,不少贫困村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天灾人祸不可抗拒,因病、因灾返贫严重,村级组织“望贫兴叹”。二是主观因素,也就是人的因素,农村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把各方面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的进程和效果。具体原因为:
(一)自然环境原因。面对现有的这些贫困人口“千差万别”的现存状况,组织扶贫弱有“借口”,思想扶贫不足。比如:有的贫困户的身体条件极差、人均土地少、无生产技术及资金,还有的“借贫生活”,躺在“温暖的怀抱里过日子”,而且部分群众因病因灾返贫等原因反过来又加剧了贫困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村级组织的力量已显得“捉襟见肘”,处在“有心无力”的状态,这也是个别村级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之现有土地的产出价值无法满足农民生活需求,促使一些党员群众流向城市,村级组织身边无“能人”,所以,在扶贫工作上个别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动作不大。
(二)政策支持不平衡原因。一些社会政策的支持不平等、资源分配和占有的不平等都有可能导致村级组织不能“借力打力”促进脱贫。村级组织本身就处在最基层的“末梢神经”,是落实党在农村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政策不及则无米下锅,一些制度和政策的局限性就有可能限制住村级组织的“手脚”。比如,村级道路硬化工程,需要村级组织自筹资金进行路改,才能争取上级政策进行硬化,间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还有一些农业支持项目由于受到参与人数和发展面积等局限,而享受不到政策支持,有热情无政策助力,也导致一些村级组织想组织发展项目而得不到支持,产生遇见棘手问题“绕着走”的心态。
(三)工作方法原因。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相互促进力度不够。一是存在重事务轻党建工作,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轻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导致对群众的思想扶贫做得不到位,体现出一部分贫困户“得过且过”思想严重,对这样的群众过问较少,办法措施不多。二是“虚事实做”不力。基层党建工作的“虚”与行政工作的“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党建工作经费紧缺,工作难度大,不易出政绩,吸引力不强,而行政经济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政绩。因此,有的村级组织在坚持“为民全程服务”“头雁领飞”等党建载体上推进措施想得少、做得不多,导致部分党员干部扶贫的想法和措施不多,带动作用不明显。
四、新形势下强化基层党建与推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的目标和根本。只有找准农村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的“双推互进”,才能真正做到抓“精”党建点、扶“准”贫困户。
(一)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主心骨”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役,农村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要以党员便于参与活动、党组织有利于作用发挥为原则,结合区域规模、产业布局、党员能力等特点找准路子、建好制度,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一是着力抓好班子建设,启动内在“活力”。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事实证明,帮助贫困村建好一个富有旺盛战斗力的班子,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基础。首先要摸清班子状况,及时调整配备,“压”准责任。要对所在贫困村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结构、能力、作风状况全面掌握,建立完善的镇村奖惩机制。对素质能力较低、工作落实不强、群众信任度不高的班子,要加强教育引导,规范工作制度,提高班子整体素质,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创造力、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战斗力和凝聚力。对在工作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以强化领导班子抓“党建+扶贫”的责任意识。其次要抓住“头雁领飞”这个引领农村经济的“杠杆”作用,发挥骨干党员群众致富帮带作用,制定相关鼓励办法,解决“有人带”的问题,提倡头雁型人才留得住、带起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抓产业的素质和能力,做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同时,将配强农村基层“两委”班子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通过整合优惠政策,在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中,动员选派政治素质过硬、发展能力强的本土人才到贫困村挂职或任职,紧盯农产品“互联网+”新型经济模式,同时鼓励其牵头组建农村基层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技术基地、领办各类经济实体,着力构建新型经营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稳定实现脱贫目标。
二是着力抓好党员扶贫,增强脱贫带富“引力”。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成败在干。一方面,要落实责任。要在贫困村党员中深入树立“谁来扶、怎么扶”的思想,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使党员思想“活”起来,形象“树”起来,交任务,给政策,层层传导压力,组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致富活动,盯住自己的“穷亲属”,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从等、靠、要的思想转变到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自觉行动上来。另一方面,建立创业帮扶制度激发引导能力。各级组织要量力而行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激励党员干部带头致富,敢于率先发展产业,建立示范田、做产业技能的“明白人”,帮助所帮扶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找准致富门路,掌握致富技能,带动他们共同致富,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村致富的“先锋”、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二)强化党建领航作用,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主阵地”
一是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产业合作组织组建产业链上的党组织。创建产业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党群致富区等党建组织载体,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此为平台,主动与市场对接,增进党员与贫困群众在生产、技术、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按照“产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扩大产业基地规模,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加强农村新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条基层党组织间的串联互通、共建共利,探索更加务实管用有效的组织设置方式,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实现“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品牌创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使党组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创新发展集体经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方面,村级组织要积极谋划新思路、新办法,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提高附加值,做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持续发展的新文章。引进或创办集体项目,不断壮大集体实力,增强脱贫致富的拉动能力。同时,要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区位和人才等优势,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适应当地特色的农村经济,提升“造血”功能,增强脱贫致富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村级组织要做好贫困群众的内部挖潜文章,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积极争取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创办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此外,在一些红色教育纪念馆、森林资源、田园景观、民族村民族文化资源等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户外旅游经济,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实施特色党建品牌扶贫。
(三)强化党建服务功能,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助力器”
一是着力推进落实党建载体保障,实施创业帮扶工程。依托村情民情,基层组织要在各类产业当中扎实开展“******员先锋工程”“百千万富民强村工程”“头雁领飞”等活动,为创业党员群众提供资金、项目、技术、服务等全方位帮扶,探索党组织、党员干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贫困户多方受益的全新帮扶途径。有效整合党组织、经济组织和党员资源,破解贫困党员致富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二是着力抓好教育培训,提升技能“智力”。“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针对贫困群众的所急所需,基层组织要通过因人施教分类学,因时施教集中学,因地施教针对学,对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愿意在家务农的,组织本地区“土专家”“田秀才”传授实用技能,帮助他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通过讲身边事、说小道理、传致富经,着力培植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党员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致富示范户,实现每户贫困群众都有一个致富项目。
三是夯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保证贫困群众得“实惠”。要加大贫困村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力度,选好派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党员干部,与村、户“一对一”结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分析掌握致贫原因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同时,在村集体公示栏中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履职承诺和基本信息进行公示,明确工作任务、扶贫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抓扶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准度”。一是要牢固树立“党建+扶贫”的观念,落实党建与扶贫“两手抓、两手硬”刚性责任。要把“狠抓落实”作为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落实精准扶贫主体责任,强化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落实贫困户的核查责任要“精准”。通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摸底调查贫困户的生活情况,掌握贫困户的第一手真实信息,全面完成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另一方面要落实帮扶贫困户脱贫责任要“精准”。各驻村帮扶单位党组织采取联合挂点的形式,对贫困村进行全覆盖帮扶。同时,抓好“第一书记”队伍,强化“第一书记”管理考核,落实“月调度、季检查、半年总结”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进工作,着力推动贫困村及软弱涣散党组织村等重点难点村发展,为精准扶贫定地点、定人员,实施“定人定责,脱贫解约”,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是完善督查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落地。为把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双推互进”落到实处,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对党组织及党员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把问题导向树起来,让规矩立起来。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脱贫攻坚绩效考核机制。要把脱贫攻坚列入对基层组织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其成效作为单位和党员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对落实不力的基层组织严肃责任追究,绩效考核要与工资待遇挂钩,并加大考核权重。另一方面要落实组织约束机制。要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程序,严禁铺张浪费,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程序,确保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管到位,确保党员干部从严从实干事创业,在推进精准扶贫中打造一支“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