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关于深入推进全市控辍保学工作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深入推进全市控辍保学工作的调研报告
教育脱贫攻坚是扶贫开发、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发展教育是拔穷根、治穷病的妙药良方。而教育脱贫攻坚的关键核心在于“控辍保学”,在于确保家庭贫困学生能够公平接受教育。2019年4月15日,******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是脱贫退出的基本条件,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为保障贫困家庭孩子能够公平接受教育,全市坚持将控辍保学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18年8月以来,围绕“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标,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形成了控辍保学工作合力。本人深入水城县(包括北部五乡镇)10余个乡镇、20余个村,实地督查各地控辍保学工作推进情况。通过调研发现,各级政府坚持依法控辍保学,不断强化“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责任制,实行了控辍保学动态监测,落实一天一报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坚持情感控辍、活动控辍、管理控辍、质量控辍,倍加关注关爱返校学生。广大干部及教师倾注了大量心血,辍学率显著降低,辍学学生存量大幅减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截至目前,全市有辍学学生32人(六枝特区14人,盘州市8人,水城县4人,钟山区6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子女7人(六枝特区7人)。自去年8月至今年10月,我市共劝返辍学学生4072人,家庭贫困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工作推进情况和调研情况来看,全市控辍保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乡镇和村控辍保学台账,包括失学辍学台账、劝返措施台账、复学台账等不完善不清晰,动态更新不及时。二是对失学辍学重点对象,即因早婚早育和外出务工而辍学的学生采取的方法不多。三是成效巩固有待加强。对学生辍学的诱因分析不透彻,对复学学生采取的保学措施不精准,分类施策不到位,存在再次辍学的可能性。四是个别乡镇和村在抓控辍保学上存在突击性、临时性、投机性、侥幸心等现象,将控辍保学工作作为攻坚任务来抓,抓一阵、停一阵,没有形成常态化,导致学生辍学情况反复发生。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性把握不准。部分乡镇党政领导重视不够,认为控辍保学是学校的事情,只是给学校提要求压任务,党政一把手没有亲自上手,对控辍保学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没有亲自研究解决,导致控辍保学工作进展不理想。部分乡镇工作领导小组或专班仅由分管领导或中心校校长任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没有将任务逐级分解到相关职能站所及村组,没有明确具体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建立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个别村支书甚至对控辍保学工作底数不清,缺乏有效措施。
第二,对辍学产生原因发生改变的形势把握不准。从调研结果来看,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已经从因贫辍学转向为因学习困难辍学,占比已达到90%以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因厌学辍学。部分学生受不良社会观念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毕业等于失业“多读书不如早赚钱”等思想,厌学辍学;学生手机管理措施不硬、管理不严,沉迷网络,挤占、分散学习时间和精力,丧失学习的兴趣。吃苦耐劳的意志力不够,久学不见成效,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内生动力。二是因家庭教育缺失辍学。部分留守家庭、单亲家庭孩子疏于管理,亲情关爱不够,缺乏正确引导。部分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希望或放任孩子过早辍学结婚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因学校关爱不够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辍学。部分学校对学习环境和氛围营造不够,未能引导学生形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有的存在“唯成绩论”“重升学率轻思想教育”的现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关心和关爱。部分教师言行失当,对学生评价标签化,造成学生心理伤害和认知偏差,产生自暴自弃和厌学情绪。还有部分学生因受农村传统陈规陋习影响、网络和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或缺乏关爱和管理而早婚早育,从而失学辍学。
第三,对政府线和学校线具体职责把握不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国办发〔2017〕72号)中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要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他们解决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辍学”,“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县乡政府是控辍保学的责任主体,学校的主责应是聚焦提高质量,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
第四,对控辍保学工作的举措制定把握不准。控辍保学宣传方式单一,宣传面不广不深,法律政策宣讲不到位,知晓率低,没有形成氛围,认识不一致。劝返措施单一,主要以谈话、劝诫的方式进行劝返,特别是对因早婚早育而辍学的学生办法不多,成效不好。有些乡镇在迎检时,突击将学生强制集中到学校,工作简单粗放,没有以人为本,缺乏针对性的措施,没有有效借助法律的武器。学校大量精力被用于建档造册、掌握学生动向、劝返学生等本应由乡镇政府、村支两委承担的责任上,在提升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关爱质量上办法不多、效果不好。
三、工作建议
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农村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事关脱贫攻坚大局,事关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既非一时之功,也非一部门之责。我市现阶段的客观现实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学校必须各负其责,从辍学产生的源头上找原因、定对策,将控辍保学工作抓实、抓细、抓成常态,保持辍学生动态清零,坚决确保适龄儿童入学,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作出教育贡献。
(一)要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切实落实责任上来。控辍保学是政府法定职责,必须高位推动,建立以政府为主,多部门参与的联控联保机制。在纵向方面,严格落实“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党政线的县、乡、村主要负责对辖区内辍学学生进行排查摸底、建立台账、组织劝返等工作。教育线的教育局、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发动教师、家长、监护人等具体落实管控、劝返、保学责任。要在课程设置、城乡均衡发展、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师资配备上下功夫,加快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要严格执行“七长”负责制,县政府与乡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县教育局与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分管县长、教育局长、乡长、村长、校长、师长、家长“七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立下军令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县统筹抓、乡直接抓、村沉底抓、教育部门和辖区学校配合抓、专班成员督导抓,合力抓好“控辍保学”的责任体系。持续抓好乡镇领导、乡镇干部、帮扶责任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轮战队员、村组干部、中心校校长、学校校长、教师“八对一”的包保劝返工作机制。采取一切合理合法的手段和措施,确保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能跑。在横向方面,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部门协调机制,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确保措施落实到位,防止辍学。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和督促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复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残联负责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筛查认定,配合做好“送教上门”工作。综治部门负责文化市场管理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禁止在学校周边开办不利于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场所,禁止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接纳未成年学生。司法部门负责做好控辍保学相关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对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家长,逾期不改的,依法发放相关司法文书,敦促其保证辍学学生限期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要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增强学习兴趣上来。抓好控辍保学,课堂是关键,要变孩子被逼进课堂为孩子愿意进课堂,让辍学生“回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避免劝返复学后因学习困难或厌学再次辍学。要提升课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堂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因地制宜丰富教学内容,结合我市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放手开展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开展足球、篮球、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社团活动,提高学校吸引力。要结合学生学科成绩特点,开展个性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培优补差。要实行以强带弱。继续深化“教育联盟”“名校扶百校”机制,将所有农村薄弱学校纳入帮扶结对范围,建立联盟集体教研和备课制度。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遇,推进校校结对全覆盖,通过以强带弱,加强对外开放交流,拓展校长、教师、学生视野,推进教育资源共享。要加强教学科学研究。坚持从农村抓起,将资源和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立足教学联盟、教育云等平台,加强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强化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鼓励教研员采取蹲点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要推进普职结合。积极探索在初中开设职业技术课程,或组织初中学生到中职学校选修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引入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探索开展“中职+初中”职业体验活动,推进初中到中职的无缝对接,实行“中职+初中”联合培养。通过“走进一所学校、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引导学生及早规划人生、理性选择职业。确保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初中学生提供多种成才渠道。要加大关爱力度。进一步关注关爱学习困难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实行“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建立健全学习帮扶制度,着力消除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的现象。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家庭情况和思想心理状况,全面实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帮扶,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学习自信心、有效性和获得感。对复学学生要重点关爱,在心理上抓疏导、在学习上“开小灶”、在思想上立志向、在发展上做规划,用情用力感化学生。对不能正常入学的学生,要进一步落实好“送教上门”五举措。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通过特殊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做好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具备一定学习能力、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或送教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必须落实好有教材、有计划、有作业、有工作痕迹、有教具学具的工作举措。
(三)要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夯实发展基础上来。抓好控辍保学,改善办学条件是基础。要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追赶跨越三年攻坚各项任务,全力推进教育工程项目建设,着力增强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合理调整资源,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要建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因地制宜优先完善学校篮球场、羽毛球场、棋吧、书吧、亲情聊天室、乡村少年宫等硬件设施建设并提高使用率,把学校建设成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生活家园和学习乐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乐趣。要配齐教师、留住教师、提升教师,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改善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继续以“特岗计划”为主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重点补充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着力推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学科化。加大“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力度,大力推进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整体提高教师能力素质。要充分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作用,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努力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要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建立长效机制上来。控辍保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抓在经常的重要工作。要建立常态摸底排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县区以村居网格为单位,一天一排查学生入学情况。教育部门从学校抓起,以班级为单位一天一排查学生到校情况。进一步发挥和运用学籍系统控辍保学监测功能。定期向县(市、特区、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通报各地利用学籍系统进行控辍保学管理的工作情况。督促各县(市、特区、区)加强与各涉教部门协调,充分运用人口数据、扶贫数据、学籍数据等有效资源,监测适龄范围内学生入学情况。要建立落实督导检查结果公告通报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和问责制度。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控辍保学工作列入常态督查项目,对重点时段、重点学段、重点区域强化督导检查。加强教育扶贫资金监管力度,重点对各县(市、特区、区)是否及时拨付学生资助和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学校是否按时足额发放资金等情况开展检查,对拨付发放不及时的地方和学校,督促限期整改。充分发挥好社会监督作用,向社会公开控辍保学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动员社会组织或个人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导致学生辍学的现象向国家机关检举控告。
(五)要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加强政策宣传上来。进一步广泛开展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集中开展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要通过媒体、网络、上门宣讲等多种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教育资助的政策标准、享受条件、办理程序等,及时消除家长和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担心。加大对高等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升学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