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5篇)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5篇)

时间:2023-07-23 10:20:03 工作要点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存在不足及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是指在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在中国,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然而,意识形态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1.缺乏创新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模式进行的,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需求。

  建议:加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方式和手段,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缺乏互动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单向的宣传和教育,缺乏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和交流,难以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心声。

  建议: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和交流,倾听人民的声音,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缺乏科学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基于主观意识和经验的,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难以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心声。

  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4.缺乏个性化。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针对整个社会群体进行的,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心理。

  建议:加强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宣传和教育,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心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5.缺乏实效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宣传和教育,缺乏实际行动和成果,难以真正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议:加强实践和行动,将宣传和教育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6.缺乏民主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由少数人决定和执行的,缺乏民主和参与,难以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建议:加强民主和参与,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意识形态工作中来,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7.缺乏透明度。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不透明的,缺乏公开和透明,难以让人民了解和监督。

  建议:加强公开和透明,让人民了解和监督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和成果,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8.缺乏多元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单一的思想和价值观,缺乏多元性和包容性,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心理。

  建议:加强多元性和包容性,尊重不同人群的思想和价值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支持。

  9.缺乏人性化。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机械化的宣传和教育,缺乏人性化和情感化,难以真正触动人们的内心。

  建议:加强人性化和情感化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10.缺乏长远性。意识形态工作往往是短期的宣传和教育,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难以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建议:加强长远性和战略性的思考和规划,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和计划,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篇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

  

  意识形态反馈意见整改报告

  关于落实巡视组关于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反馈的整改情况汇报

  《****对照〈巡视组关于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专题材料〉整改工作方案》(〔2017〕3号)下发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学习并专题研究,对照对照巡视反馈的8个方面21种问题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制定并下发了整改方案,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谋划,扎实开展整改工作

  《通知》下发后,局党组高度重视,对照省委巡视组反馈的8个方面21种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排查,查找出我局存在着意识形态工作看齐意识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工作责任制层层压实不够;对新媒体作用发挥认识不足,政治敏锐性不强;意识形态领域基础工作不够到位4个方面8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并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及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制度常态化坚持。

  一是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整改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此次整改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指示按要求将通知精神分解到分管领导及科室,按时落实完成。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全面整改、认真落实各项整改举措,逐条“销号”,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整改任务,并吸取教训,做到举一反三,彻底根治我局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强化领导,落实整改工作责任。为加强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现压力传导,确保整改工作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我局整改工作实行由局党组统一领导,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机关办公室。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切实履行职责,有关整改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将整改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三是制定方案,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我局结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意见建议逐条进行梳理和研究,将整改任务细化量化,措施更具可操作性。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主持编制整改方案,形成《*****局关于对照〈巡视组关于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专题材料〉的整改工作方案》,按照“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的要求,逐条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及其负责人和时间进度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整改事项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单位、支部)和具体责任人,明确完成目标和时限,要求不回避立行立改、不敷衍改出成效,

  整改措施:一是结合“互联网+***”工作开展,每年认真组织********专线培训,着力加强干部职工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素质培训,做到会用新媒体、善用新媒体,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宣传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步强化******运行管理,做好******。建立好网络宣传队伍,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网络宣传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常态化,及时回应网民关切,线上线下互动,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同时加强与各部门***平台和各级网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善用网、善管网,发挥网络正能量。三是结合新形势下人们工作生活的变化特征,围绕新媒体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要求,打造新形势下新媒体党建工作乃至党的工作新架构。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关注各级党委政府微信公众号,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创建机关党建及业务工作新平台,做到传播正能量,不造谣传谣,以积极、正面的姿态去适应时代及技术的发展变化。

  (四)意识形态领域基础工作不够到位方面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材料准备不充分,工作的深入、细致程度不够,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决策应对、责任制考核、会议记录等方面的痕迹管理有缺失,缺少相应的流程、记录、台账等。部分工作敷衍应付。部分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自检自查报告,相关内容抄袭、雷同。

  整改措施:坚持把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基础工作作为意识形态

  工作巡查、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坚持做到意识形态的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把分析研判、自检自查、理论学习等经常性工作做到平时,不搞敷衍、不搞突击补资料,做到基础工作做得实、管理工作规范化,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痕迹管理,遵循“一事一档”原则,建立工作台账,制定专人认真填写,及时形成相应的纸质及电子版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管理,确保资料的连续、完整与准确性,做到一目了然。

  三、紧盯问题,落实责任,确保整改全面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已经确定的整改方案,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原则,树立“整改工作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常抓不懈,巩固成效。

  (一)强化思想引领,营造良好氛围。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进一步完善抓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在理论学习中注重实效,舆情引导讲究方法,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形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阵地。

  (二)继续抓好整改,确保措施落实。坚持整改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对巡察整改工作紧抓不放松。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任务,按照既定目标和措施,保持力度,直至见到成效;对需要长期坚持的整改任务,根据制定的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定期督查,打好持久战。

  (三)着力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在抓好整改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局党组将认真反思总结提炼,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工作中出现的新动向、新情况,及时分析成因,健全完善整改和防范措施。坚持抓住源头,坚持抓早抓小,在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健全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广泛的监督制度和科学的考评制度,提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篇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

  

  加强国企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探讨

  加强国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及对策建议探讨

  意识形态工作是国企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工作,关乎关系着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也关系着其生存与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我国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也进入了新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教育并最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新形势下国企党务工作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阐述并客观分析了做好国企意识形态教育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国企意识形态教育的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是国企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工作,关乎关系着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也关系着其生存与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我国的国有企业党建

  工作也进入了新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教育并最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新形势下国企党务工作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加强国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是党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具体体现。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要求国有企业在经济上发展壮大的同时,国企姓“党”的政治属性不容改变。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为国企改革发展助力护航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国企意识形态教育是保障国企属性的必要保障

  国企由党领导,不是个人私有。国企干部职工是受党培养,为党和国家服务的工作人员,不是老板的“打工仔”。在国企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自身权力来源、工作目的责任是对国企属性必不可少的保障。长期以来,党在国企内的工作存在弱化、虚化的问题,一定程度造成了国企内部意识形态的模糊和矛盾。一些干部认为自己是某些领导者的附庸,工作的目的只为升官发财,做事唯上、唯利而不唯纪、唯实;一些职工认为自己是“打工者”,工作只是自己养家糊口的手段,只求少干活多拿钱,有利可图的事情抢着干,需要奉献的时候躲着看。甚至有些国企的领导

  者视自己为企业的“老板”,在企业里上下其手,横行专制。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为各种违纪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造成了干群对立、党政对立和国有资产流失。无数事实提醒我们:做好国企的意识形态教育,是确保国企属性的重要条件。

  (二)国企意识形态教育是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为了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更好地引领整个社会总资本的社会主义方向,国企的改革发展是伴随着国企生命的“主旋律”。这意味着对企业内部乃至其关联主体利益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其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和焦虑。在西方,企业的经济活动以股东的利润为唯一目的,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是如何让股东获得更多收益方向开展,这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西方经济整体脱实向虚,企业以财务指标为唯一晴雨表而事实上制造、科研根基被逐渐挖空。二是随之而来的劳资对立,大量被认为对短期

  财务增长没有益处的产业工人、工程师被裁员而工厂被关闭,造成了西方经济产业工人队伍和生产能力迅速萎缩并进一步造成贫富悬殊加大。可以说,当前西方经济的乱象是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本性发展到极致的体现。加强国企的意识形态教育,可以有效规避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可以把

  握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国企改革发展的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可以让国企决策者进一步明确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避免走上歪路邪路。二是可以政策执行中的执行力。国企的政治优势之一就是政策的落实度高,执行力强。抓紧意识形态教育,可以有效的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路线,激发其工作主动性,更好更快的实现改革发展目标。三是有利于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纠偏。国企的改革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难免会出现过程与手段与改革目标悖离或者方案与现实脱节等问题。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实际,在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时察觉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献言献策让改革发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对于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错误思路、手段予以坚决抵制和反对,防止改革发展“跑偏”。

  二、如何进一步加强国企的意识形态教育

  当前,国企的意识形态教育随着党建的强化逐渐改进,如何进一步强化国企的意识形态教育,使其成果加深落实,并最终反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也是国企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

  (一)加强受众针对性,确保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当前,80后、90后已经成为了国企生产经营的主力,00后也开始

  进入工作岗位。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接收信息快、自我意识强以及接收信息渠道来源多。对于他们,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效果较为有限甚至会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加强受众针对性,革新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和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加强新媒体和新平台的运用。在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如上大课、做大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效果有限的同时,通过新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成功案例也层出不穷。例如广受年轻人追捧的bilibili视频网站上,以青年马克思为主题的动漫《领风者》获得了近

  900万播放量,80多万人选择追剧;爱国主义主题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更是从国内火到了国外,不仅自身大热,还带火了一大批周边产品,取得了教育、经济双重成功。这些带有鲜明意识形态意味的作品成功,说明年轻人群体并非排斥意识形态教育,而是对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自己的需求。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可以多考虑以微博、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考虑与相关网站或平台进行合作,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传播性和教育成果。二是注意教育内容的“干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运用和对比。当前,“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在越来越鲜明的形成对比。但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的权威话语权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并垄断了某些概念的解释权,仅仅以语言对语言的教育容易落入对方的“概念陷阱”并造成受众的无所适从。因此,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应更多从数据、案例入手,通过对比让受众从最直观的角度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蓬勃生机,进一步促进其领悟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与先进性。

  (二)审慎挑选教育内容,谨防适得其反

  近年来,不时有新闻爆出因为教育内容把关不严导致的反例,有些甚至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反弹。例如近年来,有部分社会团体、企业打着“关爱抗战老兵”的名义,未经严格核实就对所谓“抗战老兵”捐款捐物,造成极坏影响。还有些传媒张冠李戴,将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错安在其他人的身上。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前,对内容必须严格把关,不能偏听偏信,必要时通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二是内容切忌以空对空。国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最终结果要反馈到生产经营实践上。在开展教育时要积极与本企业实际以及产业特点相结合,尽量以能给广大干部职工以借鉴和启发的内容为主。最好是通过本单位或者本行业的“身边故事”开展教育,有助于增进受众的共鸣和信任,进一步强化教育成果。

  总之,新时期国有企业的意识形态教育是国企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善于通过坚持导向,革新手段,严把内容,注重实效不断筑牢各级党员干部的意识

  形态根基,推动国企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向深向实发展,并最终推动国企的改革发展。

篇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

  

  县域偏远乡村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县域偏远乡村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本文是在大量的调研工作基础上,包括镇里村里有文字记载的材料,翻阅了大量意识形态方面的著作,关注了改革开放前后乡村变化的文献,特别是与或熟悉或陌生的村民面对面的交流,(在多种场合情境下,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性)。从书面材料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概括罗列出类似这样的偏远乡村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五年来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新变化新动态,并提出相对应的举措,希望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能对类似的偏远乡村在治理和振兴方面起到切实的作用。

  乡村振兴不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本身资质和禀赋不错的乡村的振兴,而是要带动地处偏远,基础薄弱的乡村共同振兴,实现整个区域范围的乡村全都实现本质性的变化,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人是关键性因素,人的思想内核、精神状态、价值追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可忽略。经过调研发现,一、偏远乡村意识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1.农村思想变得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农村的思想由单一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个体独立意识增强,集体意识减弱。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一纸契约拉开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打破了长久形成的以集体为单位的劳动方式,极大解放了农民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劳动是为了“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的积极性。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渐演变成“什么都是自己的,集体干我何事”的自私自利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村集体事务漠不关心、高高挂起,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起冲突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以个人利益为先,漠视甚至损害集体利益。

  (2)精神世界中“仇”的成分增加。具体表现在“仇官”、“仇

  富”、“仇基层组织”、“仇比我强的”。现在很难看到基层组织与村民“鱼水情,一家亲”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一厢情愿的认为凡是村集体做出的决定都是为了村干部自己着想,村干部富一点都是贪污的,甚至出现天下没有不贪的官等等极端片面的认识。

  (3)“金钱至上”、“唯金钱论”等腐朽思想甚嚣尘上。为了金钱和利益父子反目、兄弟翻脸的戏目不时上演。

  2.农民权利意识变得多样化

  目前农村地区特别是县域偏远地区农民在权利方面的认识理解与过去相比呈现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以下几点现状:

  (1)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农业农村方面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家庭经济得到了普遍好转,农民对于自身的财产性权益的获得更加看重。特别是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农业农村方面的利好政策,比如取消農业税、延长土地承包年限等,刺激了农民朴素而敏感的经济神经,经济权利不断丰富,农民的国民地位不断提升。有利于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经济水平,分享改革成果,活得更有尊严。

  (2)主体权利意识仍然淡薄。由于几千年的封建道德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农民是天然的个人主义者,当有关乎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和侵害时,则毫不犹豫的跳出来表达不满和愤恨,而当公共事务需要个人出力或者表达意见时,则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一种公家的事总会有公家的人做的心理。主体参与意识和公共服务精神并没有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呈正比生长。

  (3)随着农村集体土地整治和农房集聚的深入开展,通过拆迁补偿一夜暴富的想法时有滋生,往往使农民产生非理性的想法,提出非理性要求,做出非理性的诉求,使得一些基层工作很难开展而滞后。有些甚至坐等拆迁发财,将勤劳致富的传统抛之脑后。当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曲解、反抗,甚至全盘否定。

  3.乡风民俗的恶化和道德水准的下滑

  近年来,偏远农村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时有发生;升学办升学宴,买房办进屋酒,甚至买个车都要放炮办喜宴;结婚嫁女天价彩礼事件也时有耳闻,这无形中加剧了攀比心理的产生和农民的经济负担。封建

  迷信、封建陋习仍在农村横行。具体表现:

  (1)丧事大操大办。调查发现,在偏远乡村操办白事耗时漫长,一般持续5-7天,白天流水席,寓意绵延流长,晚上彻夜打麻将打牌,明为“陪作”实为赌博;流程复杂仪式繁琐,发讣文告亲戚、移尸报丧、拜忏入殓、出丧入土、丧饭转送、做七转煞等等,而且各地根据地域习性,会衍生出名目众多的规矩。比如当病人即将离世时,全家老小必须齐声痛哭,同时烧“落地钱”;死者家属报丧的时候要拿一把黑色长柄伞,伞尖朝前,那么亲属见了便知是报丧。

  (2)求神拜佛常态化。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统计发现,70%的农村家庭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烧元宝纸钱,特别是农历七月十五和新年的时候更盛。也有很多人专门到寺庙里烧香祈福,求姻缘、求生子、求康泰、求学业等等门类繁多。

  (3)算命之风公开化。近年来,偏远乡村时有大师半仙出没,由点到面蔓延,名号响彻方圆十里,甚至有人百里趋之。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问:你对算命相师是否相信,6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相信,25%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可全信,只有13%的调查对象选择不信。

  4.农村的宗教信仰问题有所抬头

  从人数上看不断增加,宗教信仰年轻化趋势加剧,主要是偏远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比率较大,家中儿童由爷爷奶奶辈带养,儿童的自我分辨力较低,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宗教信仰的种类繁杂,有天主教、基督教,并且各类土生土长的信仰也掺杂其中。针对宗教问题专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相关的情况梳理如下:

  (1)调查时间范围。在XX年8月1日至15日半个月的时候里,走访了XX县XX镇、XX镇的八个地域上偏远行政村,发放了总计X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X份,有效率X%。

  (2)调查内容。在问卷上设置如下几方面问题: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调查对象信仰类别,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所信宗教的信息;调查对象信仰何种宗教,信仰时间多长,受哪种媒介影响;调查对象信教前后在生理心理上有什么变化;调查对象对我国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3)调查结果分析。从有效回收的X份问卷中可以看出,有宗教信仰的有X人,占比X%。从性别比例上看,女性信教人数有X人,占比X%。男性信教人员X人,占比X%。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农村女性信教人员远远大于男性信教人员。从年龄层次上看,30岁以下的有X人,占比28.7%,30岁至50岁的有X人,占比31%,剩余是的50岁以上的,占比X%,从这组数据上可以看出农村宗教信仰人数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越容易信教,這与一般宗教人群发展状况相符。另外,宗教信仰的年轻化趋势比《中国青年报》在XX年度的统计数据高了两个百分点。从所受考试程度上看,高中以上信教人员有X人,占比X%,初中以上信教人员有X人,占比X%,初中以下信教人员X人,占比X%。

  二、经过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1.农村思想多元化的成因及对策

  (1)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以经济成绩论英雄,忽视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和强度,从而使两者失去了平衡,导致个人主义思想横行。农村信息获得的不均衡化,特别是移动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单薄,缺乏对信息的过有效过滤和筛选能力,很容易受到夸大化片面化的舆论影响,进而腐朽没落的思想就有可乘之机。基层组织的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宣传的手法不够新颖有效,宣传的角度不够准确到位,从而使工作浮于表面,没有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去,没有真正达到实效作用。

  (2)基层工作者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懂得扑下身子沉下心去的重要性,在倾听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培养与群众的感情,让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你的工作温度和力度。在新时代,面对世界各个角度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数量庞大鱼龙混杂的信息冲击,基层工作者要的敢于担当的勇气和果敢,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善于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去伪存真,将真正有教育意义和宣传作用的正能量输送到人民群众心里。在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注重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和多变。在广泛

  利用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网络微信、短信、钉钉等新颖独特的传播工具,结合可看性可读性思想性内涵性,且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宣传内容,提升宣传的正面宣传效果和现实感染力。

  2.导致偏远农村农民权利意识分化,主体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市和农村的鲜明分界和固化壁垒,将农民挡在城市文明高速发展的轨道之外,农民群体文明素养的提升远远落后于城市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生产方式短时间内得不到根本改变,群体性格特性温和缺乏突破性,遏制了农民群体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那么势必提高偏远乡村农村的法律意识,在这方面法律服务的输入是比较直接有效的方式,比如一些有条件的职能部门定期提供“法律下乡”、“服务下乡”和“信息下乡”,主要体现的是国家、市场等村庄外在主体在乡村治理创新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实际上,在推进乡村治理创新的过程中,那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各种形式的传统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研究表明,某些乡村的传统因素不仅未成为农村现代化的障碍因素或随着现代化而自然消失,反而却成为当前和今后进行乡村治理实践最可借用的资源。近年来,乡村治理创新的非常值得肯定的另一个趋势就是重视挖掘和利用乡村自身所蕴含的传统资源。

  XX近年来在全省大力推广的“文化礼堂”建设就是一个颇有新意的尝试,这里以我调查过的缪家的做法为例来介绍这一创新性实践。缪家的“文化礼堂”建设的基本背景是,农村经济发展以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亟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筑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镇村两级行政部门认真总结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探索出通过村级“文化礼堂”建设来发掘村庄传统治理资源,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在启动之前,就确立了根据各个村庄文化资源特色,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的总体思路。

  3.治理乡风民俗问题,促进乡村道德建设

  乡村治理注意体系化和实效性,应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特别是村级行政部位要有创新引领意识,健全和创新村党组

  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三治融合的过程中,强化法律权威地位,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在村民自治方面,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动,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另一方面,要将硬约束与软约束结合起来,发挥道德约束和道德法则的显性功能,加强乡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道德惩戒机制在内的乡村道德调节和约束机制。基于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的现实需求,将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举措制度化、规范化。例如,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出台符合法律规定并经有关部门审核的群众广泛参与制定的村规民约,坚持奖惩相结合,对违反村规民约的不道德、不文明村民酌情给予批评教育、责成其赔礼道歉或赔偿损失等,从而使村规民约既接地气,又能得到大家的共同遵守,真正发挥其道德约束功能。

  4.宗教信仰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宗教信仰的原因,30%的调查对象表示宗教信仰是受周围人群的影响,其实并不知道宗教是什么范畴,从何而来因何而去。单纯的从众心理,当周围的人群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参与其中的话,有被孤立失去信任的可能性,因此参与。有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有了某种宗教信仰后,心灵得到了宁静和寄托,独处的时候不会有孤独感,感觉有神灵庇护左右,走夜路也不怕了。同时大部分信教人员认为宗教信仰可以去病消灾,命寿延年,所以在条件轻微允许的情况下就受父母或者夫妻一方影响自然而然的加入信教行列。

  应对农村信教问题的举措:

  (1)加强宗教信仰观念的引领。在农村偏远地区,对宗教的认识途径停留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老一辈人自成一派信仰思想,这样的认识往往带有偏差性和误导性,不利于正确信仰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所谓不能正确信仰不如不信仰。在这一方面的思想引导,镇村两级行政部门要有担当意识、责无旁贷。既要有理论上的积极引导,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通过多种渠道适时适机的传达到位,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又要有实践中的宣传精准化,根据地域和人员特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影响手段和方式,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2)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属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宗教信仰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几十年来,在贫穷落后中摸爬滚打的劳动人民希望在精神求得安慰,鲁迅笔下的闰土在一个香炉上寻找精神慰藉,以释放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压力。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偏远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投入更多的關注,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更多的致富和就业机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每个人都有一份投入精力奋力耕耘的追求,提高了生活水平,充实了精神世界,自然就能正确的对待和理解宗教信仰问题了。

  (3)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整和平衡乡村宗教信仰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既美化了农村环境面貌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利于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传播。每个地方都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务必避免“拿着金饭碗要饭”的尴尬局面,大力挖掘本地区的生态文化资源,加以重组提炼包装并推向市场,既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也是地方文化经济的壮大和发展。当然,也不能忽视个体的文化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定期举行群众乐于接受的文化娱乐活动、民俗文化表演等,让群众参与其中。

  县域偏远乡村意识形态在新形势下呈现的变化促使领导干部要有动态化管理意识,常抓常新,常抓不懈。紧紧抓住村民自治的制度载体,积极培育村民的主体意识,促成自由、平等、独立、自尊、自强的精神内核的养成。

篇五: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和政府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学习教育的根本任务。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包括:

  一、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公民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二、组织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抵制腐败、反对浪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

  三、加强文化建设,扩大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教育的投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文化衫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国际视野,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给世界人民,促进各国文明交流和对话。

推荐访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意见建议 意识形态 意见建议 工作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