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2022基层干部关于两会讲话精神观后感合集

2022基层干部关于两会讲话精神观后感合集

时间:2022-05-08 11:10:10 观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基层干部关于两会讲话精神观后感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2基层干部关于两会讲话精神观后感合集

  公仆,群众的仆人,唯人民群众命是从,群众叫干啥就干啥,不挑肥拣瘦论短长。下面公文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基层干部关于两会讲话精神观后感5篇。
 

  2021年,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就差临门一脚时,新冠肺炎疫情横插一杠子,一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一些地方农民工进城务工难,返贫、致贫风险加大,制约着脱贫攻坚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前又到山西省考察,他的行程释放出“时不我待!必须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号,坚定了全国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的信心与决心。

  今年全面完成现行指标的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如期实现,我们也一定能如期实现。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前提下,要着眼于长效,提前研究和谋划脱贫后的方向,既保证“真脱贫”,又做到“脱真贫”。

  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奋力冲刺,在脱贫攻坚“前半程”中跑出好成绩,为“后半程”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要驰而不息地强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下大气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添能。

  风劲正是扬帆时。随着不同寻常的“两会”召开,在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的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展现责任担当。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发挥制度优势,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两会”的顺利召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两会从春日的三月推迟到初夏的五月。非常时期的全国两会,承载着人民群众更多期望,也必然会研究一些百姓关注的“非常”的问题。5月22日9时,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就业”“中小企业”等百姓关切的话题贯穿其中,不仅明确要减税降费,还送出了很多“民生红包”。

  拓宽教育就业两条“生财路”。只有提升整体国民受教育程度,充实他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就业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能够凭借人民的智慧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就业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另外,在就业服务上也提出了很多实惠政策,比如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高校和属地政府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等。

  全力以赴提升人民“幸福感”。这次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的一次比较难克服的公共卫生事件,但是我们依靠14亿人民群众共度难关,虽然我们的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党和国家仍会竭尽全力做好民生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民生问题,从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到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再到稳定住房等各个方面,都让百姓有了对生活更美好的憧憬,未来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幸福!

  提出乡镇农民发展“致富经”。2021年是中国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就如何巩固提升乡镇百姓生活质量,《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释放了很多“喜讯”,如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等,并用专门章节强调了“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要求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国两会的召开鼓励了人心、提振了士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众志成城“中国梦”!

  2021年五月,经过几个月的鏖战,我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迅速把疫情控制下来,终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全国两会”此时也在京召开。

  两会召开是 “汇民意,计民生”的重大会议,每年的两会代表都会把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观点建议传达党中央。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等党中央的宗旨。

  2021年是很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回顾上半年,虽然在“无数白衣天使“和“无名英雄”的挺身而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听从命令下,我们国家控制住了疫情的影响,但在世界上,疫情还在不断发展,我们依然有可能面临更多问题。

  2021年是党中央两个百年目标之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冲锋阶段,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家竞争力极大提高,国内经济发展稳定,社会文化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趋于完善等等,使得祖国的整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都知道最后一公里的冲刺尤为重要,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在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国家财政大力支持等措施,使得精准扶贫效果显著,也让我们看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

  在两会上,各代表提出——建议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建议保护离异家庭儿童亲权,建议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保护等等观点,积极建言献策中皆是为民所思所想,不单为党组织排忧解难,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全国上下一心,向着两个“百年目标”奋斗的信念。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虽然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还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相信党中央,围绕于党中央,艰苦奋斗,一定可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2021年5月21日,全国两会大幕正式拉开。受疫情影响,这场“春天的盛会”来得有些迟,但代表委员围绕民生的呼吁声和国是的建言声,一直都在线上。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以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除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关键词外,全面依法治国同样是两会高频词汇,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处在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负有重大职责,承担着重要任务。备受关注的“民法典草案”,其编纂过程如同一面镜子,有效的开门立法反映出新时代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折射出法治思维深入人心、法治实践深入推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路上,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强大制度优势,实现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凝聚历史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书写人民当家作主新篇章。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在这里交融。全国各级人大设立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等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平台22.8万个,邀请322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邀请31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立法座谈会;
两次组织全国政协机关公众开放日活动,400多名各界群众参加;
26场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900余万网民在线观看……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还是人民政协制度这一中国式民主的具体形式,全国两会本身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例和长期实践,人民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同时寻求人民群众法治意愿的最大公约数,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不断书写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新篇章。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立法中践行群众路线。大疫如大考。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握依法防控“指挥棒”,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凝聚群众。针对疫情暴露出的立法方面的问题,面对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社会关切,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到首次制定专项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为疫情大考交上一张厚重的法治答卷。从2021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26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高空抛物、点个外卖,民法典的编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要求,倾听民生、吸纳民意、广聚民智,具有强大生命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让民意和民智在立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发挥,在群众路线中行稳致远,展现人民更加满意的立法作为。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良法善治护航全面小康。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外商投资法,修改土地管理法;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
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动长江保护法立法……一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草案47件,通过34件,其中新制定法律5部,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021年驰而不息推动良法善治的成绩单。收官之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代表更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积极主动依法履职,当好“百姓代言人”“小康发言人”和“法治推广人”,为全面小康筑牢法治根基。

  法治,是改革稳定的基石,经济发展的动能和人民幸福的后盾。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2021全国两会满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用干部时间和精力,影响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各级党组织要从整治“四风”入手,解决好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才能让广大基层干部解开束缚干事业,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俗话说,“顶着碓窝唱戏——费了力不好看。”碓窝,是南方农村常见的石制农具,既笨重,挪动起来又耗时、费劲。对基层干部来讲,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犹如给他们顶上碓窝干事创业,既耗时又费力,也干不好事,成为影响干事创业的“拦路虎”“绊脚石”。为解决基层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央把2021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让广大基层干部感到无谓的事务少了、需要填写的表格少了,干事创业的劲头也足了。

  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些地方层层加码向基层派送任务,在抓落实中要求基层干部处处留痕,有的地方“文山会海”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还在要求重复报表格、换花样填数据,这些问题,既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也需要消耗大量精力,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难以抽出时间来谋思路、想办法,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才能让广大基层干部从消耗无谓的时间与精力中解脱出来,放下“碓窝”,集中精力办实事、轻装上阵干好事、心无旁骛办成事。

  束缚基层干部手脚的,不仅是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做不完的资料,还有工作责任、工作任务等“硬要求”,也有考核指标等“硬杠杠”。为基层干部减负,就要严格控制各种“否决”事项、严格制定签订“责任状”的数量,杜绝向基层变相推卸责任的做法,减少基层干部不该扛的责任、任务等“碓窝”,让他们摆脱束缚,在基层轻松干事、鼓劲干事。要强化督查检查结果的运用,营造鼓励基层干部讲实干、重实效、拼实绩的良好干事氛围。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由来已久,必须追根溯源,久久为功加以解决。还要坚持问题导向,梳理并删减掉不该填报的表格、资料,不必开的会议坚决不开、不该发的文件尽量不发、不用考核的坚决取消考核、不用陪同的坚持不搞陪同和接待,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用群众满意率来替代“材料实绩”“数据政绩”,把目光集中到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中,放到谋划发展上,引导基层干部一心一意干事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干事创业,良好的环境是关键。在给基层干部解放手脚,还要为他们加好油、鼓好劲。要完善和落实好基层干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关心关爱,建立和落实好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和人文关怀,激发基层干部工作激情,让每一名基层干部都能放心创业、安心做事、乐于干事,激励他们用实干、实绩和实效书写新时代为民服务的合格答卷。



 

推荐访问:基层干部关于两会讲话精神观后感合集 观后感 合集 两会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