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青团安徽省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各位委员、同志们: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团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2009年度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委讲话】市长在共青团安徽省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讲话(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在共青团安徽省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团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2009 年度工作,部署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团的工作,努力推动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发展,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省委和团中央高度重视安徽共青团工作。去年年中,省委书记王金山同志和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分别听取了团省委的工作汇报,肯定了我们的工作,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元月5日,省委常委王秀芳同志专门听取了团省委工作汇报,既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又对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刚才,秀芳常委又出席会议并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省委、团中央领导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上,更加自觉地推动工作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不辜负省委和团中央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
下面,我代表团省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并就做好当前共青团工作的思考和今年全省团的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拼搏奋进的2009年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从容应对,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好于年初预期。
2009年也是我省新世纪以来挑战最为严峻,发展最为困难,成就最振奋的一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围绕“抓三保、赶两湖、超万亿”的奋斗目标,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多重困难的挑战,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稳中求进,化危为机,经济社会延续了良好发展势头,总体情况好于全国、领先中部,站上了超过万亿的崭新平台,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2009年对安徽共青团来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和团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团中央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全面履行团的各项职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团的工作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稳步发展的可喜局面。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注重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投身安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围绕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把握党对青年思想意识的核心要求,引导他们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与热爱安徽、服务崛起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一是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以五四运动9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活动为契机,在全省青年中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崛起献青春”、“成才报祖国,永远跟党走”、“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等多项大型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引导青年的良好氛围。省本级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青年月期间,全省各级团组织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座谈会、大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超过310场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举办“歌唱祖国庆六一”主题队会活动。联合省人民广播电台举办“青春红歌会”,数千名青年参与了活动,掀起了唱红歌、迎国庆的热潮。全省各级团组织围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开展了超过530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了扎实成效,全省青少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日益巩固。二是坚持分层分类引导,提高引导青年的实际效果。把握各类青少年思想引导的不同侧重,围绕青少年6岁、18岁两个关键节点,在小学全面落实全童入队,向基层免费发放20万份争当“四好少年”书签,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在第四届省少儿书信文化活动中,全省各地累计收到参赛书信400多万件。在中学全面普及18岁成人仪式教育,开展“让我们一起读书”系列活动。在大学生中扎实推进青马工程。举办了全省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暨高校团总支书记培训班,省本级对77所高校的253名大学生骨干和95名团总支书记进行了培训。全省各高校分期分批分类对2万名团学骨干进行了轮训,青马工程在高校进一步普及和规范。面向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四类青年群体,选择合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单位开展引导青年试点工作,为提高引导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打下基础。三是积极选树优秀青少年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广泛开展“第十二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省优秀共青团员”、“省优秀(杰出)青年卫士”、“省十佳青年学生”、“全省三好学生”、“全省十佳(优秀)少先队员”等评选活动,在全省青年中树立了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宋云涛同志荣获了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王传兵作为全国唯一1名少先队辅导员出席了国庆观礼系列活动。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为抓手,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保增长”的决策部署。始终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思考和谋划团的工作,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共青团带领青年投身安徽加速崛起的重要结合点,通过观念引导、资金扶持、培训提升、信息提供等手段,帮助青年就业创业。一是青年创业意识进一步加强。在继续举办“创业事迹报告会”、“青年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的基础上,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共同举办了“青春闪耀崛起路——安徽青年创业故事会”活动。举办了第三届“挑战杯”全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加全国评审的55件作品中有45件入围全国终审决赛,总数量进入全国前10名,2件作品获特等奖。中国科技大学以全国并列第4名的总成绩荣获“优胜杯”。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比中,我省有 4名青年学子入围前100名。二是青年就业创业平台和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共建立国家、省、市(含高校)三级见习基地674家,提供岗位14290个,到岗人数5967人,有328人被聘用。建立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省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的联动调度机制。与省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共计为城市创业青年提供小额贷款1.22亿元,扶持青年2095人。募集原始基金483万元,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正式成立,并通过与省投资集团的合作,扶持青年创业就业,为青年创业就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三是青年立足岗位创新创效进一步深化。继续以“青春建功在岗位”为主题,深化“五小”成果评比、QC小组等青年创新创效活动,“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深入开展。全年新认定了1家国家级、6家省级QC小组,组织我省6家企业9名选手参加了第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取得了较好名次。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团结带领青年投身新农村建设为切入,为省委、省政府“保民生”的目标贡献力量。深入推进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全面参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帮扶农村青年创业成才。联合省农村信用联社成功实施了“万名农村青年创业信贷扶持计划”,共为8970名农村创业青年提供5.037亿元小额创业贷款。建立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6个,各级团组织举办了小额贷款培训班173期,培训团干部、农村青年1.33万人次,印制发放了《农村青年小额贷款知识手册》1800本。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联系(确认)有资质的培训机构183家,其中团属培训机构50家。以返乡农民工和农村“两后生”等为主要对象,组织青年农民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全年共培训6.42万人,提高了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技能。二是着力服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文化繁荣等内容,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各地围绕“绿色安徽,青年当先”主题,组织引导广大青少年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生态体验,参与生态安徽建设。开展省暨合肥市青少年义务植树活动,在合肥市、怀宁县等地开展“小渊基金”中日绿化项目。面向农村、基层援建“共青书屋”,发放了2万余册捐赠图书,全年总计援建超过200所共青书屋。确定省级改厕示范村56个,采购分发了价值80余万元的3000余套改厕器材。全省团的系统牵头在农村地区新建卫生厕所4万余座(不含沼气项目改厕),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三是继续关注弱势青年群体。开展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建设工作。省本级筹建了13个省级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建设点,为每所留守未成年人之家配备了价值2万元的基本设施。全省共建成350余家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开展了“关爱在江淮•中秋公益行动——我为留守儿童寄月饼”活动。联合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在省未管所举行服刑人员18岁成人宣誓仪式。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志愿服务,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等为途径,为省委、省政府“保稳定”的任务尽心出力。推进青春和谐行动,为促进和谐安徽建设做出新贡献。一是开展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组织青年参与扶贫助困、敬老助残、赛会服务等公益活动。针对洪涝灾害、抗雪救灾和日全食等自然气候、现象可能对社会生活造成影响,组织团员青年参加防灾减灾志愿服务。在整个志愿服务周期间,全省县级以上团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20多场次。大中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四个一”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近30万大中学生奔赴各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施2009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了316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奔赴陕西、云南、四川和我省基层开展为期1至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联合省卫生厅选拔70名卫生志愿者,开展第十三期青年卫生志愿者扶贫接力行动。二是做好青少年群体的稳定工作。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营造适合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网络舆论氛围,探索建立青年舆情动态监测、应急引导机制,建立青年舆情信息员队伍。在省级层面上,举办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4400余个,共有1.2万余名大学生进场求职。各级团委也为大学生、青年农民工等举办了多场公益性招聘会、双选会。做好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工作,举办省寒假留校大学生新春联欢会,全省各级团组织筹措安排专项资金30余万元,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700余个,对1402名寒假留校大学生进行了慰问。三是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坚持把推动法规建设、关注个案维权作为维权工作重要环节,探索建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2009年12月1日颁布实施。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集中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创,确定了22家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全省已建有32个国家级,195个省级和600多个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继续推进。发挥“两办”作用,依托省预防领导小组、未保委各成员单位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等活动,配合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网吧、出版物、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整治,清理信息垃圾,取缔非法“黑网吧”以及低俗有害荧屏声频等活动,开展“远离网瘾”、“远离烟草”等主题活动,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为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团的自身建设。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结合起来,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拿出更大精力和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毫不放松、毫不动摇地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发掘推广基层创新经验,带动工作整体活跃。继续抓好13个整体化推进县域团的建设创新试点工作,确定了舒城县等22个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系统总结了“1+3+X”、“三位一体”等镇村两级团干部配备模式创新经验,开展县镇村三级团组织按期集中换届,镇村两级团干部公推直选试点,并向全省推广,为基层组织创新发展树立了鲜明导向。二是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基层团的工作活跃。先后三批选拔81名省、市两级团委干部,派驻到县级团委开展工作,调整建立基层联系点280个,加大资金、物资、评选表彰等向基层倾斜的力度,省本级全年下拔款物39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基层工作。推动选聘生兼任基层团干部工作,全省1169名“大学生村官”中有842名兼任镇、村团干部。为全省105个县(市、区)选拔了105名志愿者从事为期1年的基层青年工作,增强了基层工作力量。三是健全工作机制,通过完善制度推动工作健康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全省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实施了《团省委书记办公会定期听取省辖市团委工作汇报的若干规定》等8项制度规定,把握干部任用话语权、沟通联系主动权、重点工作督办权和综合工作评价权。在全省推动高校共青团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全省31所本科院校团委分别与73所高职、民办、独立学院团委签订并实施了结对共建协议,促进工作协调发展。建设开通了覆盖到全省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共青团电子团务系统,密切了与各级团干部的联系渠道。四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整体素质。加强对基层团干部培训工作力度,省本级培训团干部380次,赴基层举办培训班共培训近2600人次。举办了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负责人培训班。先后三批选调了32名团县(市、区)委书记参加团中央举办的培训班,集中组织团县(市、区)委书记和团市委干部共计120人参加了团中央的视频培训。组织开展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学习网络平台的试点工作,团省委机关干部人均学习时间在全省9家试点单位中排名第一,受到了省委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通报表彰。一年来,协助当地党委组织部门,选配了19名地市和高校等直属团委班子成员,14名地市和高校团委书记(副书记)和3名团省委机关处级干部顺利转岗。五是推进团的事业稳步发展,保持稳定。推动成立皖港青年联谊会,组织两批次计40余名青联委员赴台湾开展经贸文化考察,共接待美国、韩国等外国青年代表团计150余人来皖访问,为服务我省对外开放发挥应有作用。切实加强青联、学联、少先队工作,召开了省青联九届四次常委会议、省第四次少代会和少先队工作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希望工程全年筹资2700万元,新建希望小学35所,救助各类经济困难学生6900多名,少年博览杂志全年发行30万份。省团校、安徽青年报社等团属事业单位继续稳步发展,保持了和谐稳定。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我们用坚定和务实、团结和拼搏,积极应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一年的工作,亮点纷呈,一年的努力,硕果累累。仅就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一个方面来说,我们的见习基地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674个,提供岗位1.4万个;我们的贷款积少成多,全年发放了6.26亿元,扶持惠及创业青年1.1万多名;我们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各类青年7.5万名,超额完成了任务;我们的创业就业基金会正式成立,已经开始正常运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我们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学到了本领,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同时也得到了党政领导、广大青年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共青团事业继续保持着创新发展的良好势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团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更凝聚着在座同志们的心血,饱含了各级团干部的付出。这是一届届团组织长期积累、不断传承的结果,这是一届届团干部凝心聚力、扎实工作的成果。各级团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的团干部在驻点期间,克服生活和家庭的困难,扑下身子,与基层的同志一起出思路,定措施,抓落实,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深入开展;有的基层团干部身兼数职,工作繁重,对团的工作标准不降,几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各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尽心竭力;有的团干部在确定转岗的前夕,工作干劲不减,把最后一班岗当第一班岗来站;有的团干部在转岗后,仍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为后人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感人之事,不胜枚举。事实证明,全省各级团干部精神振奋,状态良好,务实团结,上下一心,不仅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更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创造能力。在这里,我代表共青团安徽省委,向全省各级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丰富的工作实践中,全省各级团组织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又积累了在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面前推动共青团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经验。
第一、必须把握好全团工作部署与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事业发展的主线,始终把工作放在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谋划、部署和推动工作,努力使团中央精神与我省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从安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必须把握好团的根本职责与具体工作路径相结合的原则。牢牢把握党对共青团提出的根本要求,始终把团的先进性、政治性摆在首位。既切实履行团的各项职能,又善于在每一项职能中找到行之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明确阶段目标和有形载体,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的工作正确方向。
第三、必须把握好团的工作和活动与团的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的要求,注重健全团的组织网络和体系,努力使团的工作和活动与团的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共同推进,不断把工作成效转化为组织建设成果,在努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第四、必须把握好面上引导与重视基层相结合的原则。始终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面向基层、狠抓基层,拿出更大精力和更多资源,毫不放松、毫不动摇地支持和推动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将团的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把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促进基层团的工作全面活跃,始终保持团的工作生机和活力。
第五、必须把握好工作的普遍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普遍性够不够、广大青年认可不认可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准,不仅要在“点”上有创新、有突破,更要从“面”上寻找更大范围推动工作、深入广大普通青年的有效路径,注重把带有普遍性的工作原则上升为制度安排。
第六、必须把握好工作推进与团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工作落实检验作风建设成效,通过狠抓团干部作风来促进工作开展。始终把团干部作风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关键环节,把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开展成长观教育,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学习实践,在工作推进中促进团干部增强本领、增长才干、健康成长。
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并自觉地将其用于指导工作,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安徽共青团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青年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基层组织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对青年的吸引与凝聚还不够。二是教育引导青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渗透传递给青少年还不够。三是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手段还需进一步创新,服务青年的手段、资源还不多,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四是少数团干部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有浮躁、畏难情绪,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工作标准不高,学习抓得不紧,能力素质提不上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不够深入等等。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忧患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做好2010年共青团工作
2010年是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基础、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充满诸多机遇和挑战。从宏观上看,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安徽发展的环境将好于往年。我省经济总量已经过万亿,跃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方面有利条件明显增多,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增长、加速崛起的时期已经到来。
刚刚结束的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去年重点工作,肯定全团工作方向、工作载体和工作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全团工作的总体思路,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党和政府提出的要求更高,广大青年寄予的期望更强,社会各界给予的关注更多,共青团事业发展面临的压力更大,这些都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曾说过:“办一县事,要有一省之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之眼光。”谋划各项工作,必须从国际、国内和全省、全团的宏观形势出发,充分认识到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深刻变化对团的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系统思考,客观分析、深入研究。现在,内外部环境都很好,团的事业发展蕴含着重大机遇,但政策机遇要转化为团的工作发展机遇和具体工作项目,等是等不来的。必须准确把握定位,主动出击,主动创新,不断开创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团的工作涉及领域很广,工作选择空间很大,在具体工作中,要运用好工作选择权,有所取、有所舍,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要四面出击,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具体到我们工作中,就是坚持频道不换、力度不减,集中力量,突出主线,把确定的全团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工作的总结和提炼,加大对好经验、好典型的推广力度,注重提升传统品牌工作、夯实常项工作,使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基于以上考虑,今年工作的要求是:继续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在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省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力争使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全面履行四项基本职能,在努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过程中推进共青团事业,团结带领青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具体工作,分管书记还要分别部署,战线部门也会召开会议进行具体细化,就不面面俱到了,重点强调几个方面。
在组织青年方面,要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基层组织,党的号召“就会像石头掉在大海里,影子都看不见”。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团的工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是团的干部在自说自话,自我运转。一年来,我们从党团特殊政治关系的高度,从党对加强基层工作的要求高度,从“活力工程、生命力工程”的高度,不断加深和强化思想认识,各级团组织在创新团的组织建设、活跃团的基层工作、完善团的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下一步工作中,要准确把握团十六大以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依托党建带团建等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借助党政工作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推进工作。要总结好县域团建试点经验,探索创新乡镇、企业、街道团组织设置方式,继续推行“1+3+X”、“三位一体”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模式。总结城区“楼宇建团”做法,探索联合建团、区域建团、依托建团、流动建团等有效团建模式,推动城市社区团建和“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要推进中学中职团组织建设,促进中学中职团的工作全面活跃。要加强驻外团组织建设,分阶段在省外流动团员青年聚集地建立1000个基层驻外团组织。要探索网络建团等新形式,有效联系和影响更多青年。要继续做好第三批、第四批团干部派驻工作,探索建立支持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在政策、经费、项目、阵地等方面为基层提供制度性保障。努力形成上下级之间指导支持有力、同级之间借鉴推广有效、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基层工作不断强化、覆盖面不断拓展的工作局面。
在组织青年参与加速安徽崛起进程、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作贡献方面,要积极响应区域发展战略。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进程中,统筹区域发展始终是一项重大任务。区域统筹有两个大局,一个是推进合肥和马芜铜等基础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一个是支持皖北三市六县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近两年,我省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从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到合肥经济圈建设,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重大战略举措。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从省内情况看,皖北地区,特别是三市六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发展水平与全省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三市六县的发展,事关全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事关加速安徽崛起、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全省各级团组织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齐心协力,内外合力,把积极响应支持皖北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作为全省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展结对共建,青联、青企协、“百万少年看安徽”皖北行等活动,加强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泛长三角地区青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级团组织要围绕团省委部署,加强交流协作,促进区域协作共进,竞相发展、协调发展。
在引导青年方面,要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分类引导青年工作。党中央强调,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战略任务。按照团中央要求,今年要扎实深入推进教育引导青年工作。要坚持分层分类引导,通过明确合理的引导目标,找到青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切实增强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推广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引导青年的好做法、好经验,将思想引导工作具体化地落实到各类青年群体身上。要准确把握不同层级青少年思想引导的不同侧重,通过开展争当“四好少年”、“十八岁成人仪式”、中学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等,探索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培养对党、社会主义更加清晰的认识,形成将个人成长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安徽崛起的意识。要不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重点突出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注重运用情感、艺术、时尚等元素,以及音乐、动漫、影视、短视频、手机报等青少年喜爱的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年文化活动。
在服务青年方面,继续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在保持见习基地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基地的规范管理,畅通见习基地与青年联系的路径、渠道和载体。探索与中国电信等单位整体性开发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岗位等建设新模式。要加强与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推进实施就业创业小额贷款。要管好用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推动壮大基金规模,优化和规范基金使用与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要做好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重点做好进城青年农民工和农村青年的培训工作,注重结合企业的用工需求,帮助青年提高就业能力,办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公益性专场招聘会。
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紧紧围绕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注重整体性维权。坚持维权工作“三个结合、一个制度性安排”的原则,深入推进青少年法制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沟通机制,形成集中力量、集中行动,发出集中声音,通过共青团的组织化渠道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两办”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专项督导和专题调研,探索建立重大青少年权益事件的发布和应对机制,重点健全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联合有关部门以净化互联网、手机为重点,深入推进环境净化工作,不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行动。
各位委员、同志们,
定好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能形成全团共识不容易,把既定的工作目标化为具体行动,落到实处更不容易。全省各级团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省委和团中央的决策部署,更好地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把握团的工作,努力实现团的工作新发展。
三、在推进工作中加强作风建设
路线方针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任务要求明确以后,干部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就至关重要。现在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团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很多。但这个挑战那个挑战,首先是对团干部的挑战,这个考验那个考验,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考验。团干部作为团的工作骨干,其思想水平、能力素质,关系组织形象,关系工作落实,关系团组织的生机活力。不久前,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团中央也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的决议》。刚刚闭幕的团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对团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团干部的作风建设进行了重点强调。最近,省委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沈浩事迹,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把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都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关系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不畏困难,靠前指挥,坚持讲原则,讲纪律,敢于批评并勇于自我批评,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包容不同意见,下大力气提高我们这支队伍的能力素质和作风养成。
(一)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青年组织,要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但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各级对学习都有正确的认识,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一种是虽然提高素质的愿望迫切,但客观上学习抓得不紧,忙于应酬、疏于学习,身子坐不下去,心静不下来;一种是急功近利,什么能立刻用得上学什么,看似“高效”,实则失之以窄,整体素质上不去;一种是虽然也学了些东西,但与工作结合得不紧,履行本职所需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少数团干部,对团中央的新的思想认识,工作部署,对自己的职责,对本级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对所属团的工作基本状况,说不出个一二三,经不住问,经不住查;还有的是不注重学习理论,用理论进行思维、阐述、分析问题的水平不高,等等。客观地说,各级工作都很忙,坐下来学点东西不容易;没有专门学习时间,挤出空闲读书不容易;每天看电视、读报纸、上网,接受的信息比较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不容易。各级团干部特别是团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减少应酬,挤出时间抓学习,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团形成良好学习风气。要注意学习理论,有记忆地阅读,选择精华背下来,做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结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要把读书学习与团的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入思考研究问题结合起来,与改善作风和加强个人修养结合起来,注重在全身心工作投入中、在参与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了解和熟悉经济社会生活,切实增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展工作的本领,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二)要把实践锻炼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做到问计基层、心中有“数”。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坐在房子里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基本领导方法,去不去一线,到不到基层,对问题的感受不一样,决策的价值更不一样。同样一个问题,虽然坐在机关打电话或到现场去调研都能了解到相关的情况,但认识的深度不一样;同样是解决问题,虽然搬着书本看、凭着经验想和到实践中去都能找到答案,但决策的正确性绝不等同。做好工作,知情是第一要素,谁走的勤、看的细,谁就能了解更多情况;谁能真知、详知,把问题分析清楚了,谁就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目前,有的地方的工作还不尽人意,就是因为有些干部还沉不下去,对情况一知半解,拿不出管用的招数。团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的工作岗位,跨度较大、涉及社会领域较多,政治性、思想性很强,富于挑战,是最直接的课堂,是最容易成长的岗位。各级团干部要下决心、下功夫调查研究,找到工作的重点、难点,这样说话办事才有“准头”,解决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要做到心中有“数”。数字反映着最真实的情况。毛泽东同志说过:“对情况和问题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各级团干部在开展工作,研究问题,部署任务的时候,要多用数字来说话。总结工作,数字体现在什么地方,部署工作的时候,数字要求在什么地方,使脑子里既有大账,又有细账,养成用数字分析情况、说明问题的习惯,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把迎难而上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做到敢抓善管、持之以恒。真不真抓,敢不敢管,畏不畏难,工作作风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效果更不一样。年轻干部如果害怕困难,回避挑战,不仅自身能力难以提高,工作难有作为,最终也很难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现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也好,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也好,都是实打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形式主义的东西。各级团干部要坚持真干真求实,实干求实效,不能满足于会议开了、文件发了、要求提了、措施定了,更不能把部署当落实、把说到当做到、把开会当重视。迎难而上,要求我们要把存在的问题搞具体,比如,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短板”到底是什么,差距到底有多大。在服务青年创业就业上,“瓶颈”究竟在哪里,难在什么地方,等等,都要一个一个搞清楚,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坐而论道,大而化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迎难而上,要求我们工作要细致,现在工作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上下一般粗,一般号召多,不细不具体,工作到基层,每一件事都非常具体,要做到以细求真、以细求实。当然,强调具体决不是事无巨细,不分层次,不顾主次,细要体现在抓关键环节上,体现在抓主要矛盾上,体现在抓重点工作上,迎难而上,要求我们要反复抓落实,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往往是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了,过段时间又回潮了,必须有反复抓、抓反复的决心和韧劲,做到锲而不舍,不取得成效不撒手,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各位委员、同志们,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事业催人奋进,共青团事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大好机遇,让我们在省委和团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安徽共青团工作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