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理性看待教育整顿?(范本2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如何理性看待教育整顿?2篇
第1篇: 如何理性看待教育整顿?
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应试教育的源流要追溯到科举制度,自隋唐至清末,科举维持了1300年之久,这绝不是偶然的。新中国在“文革”以后恢复高考,高考制度的恢复对解决人才匮乏和教育混乱状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自身的发展,且越来越难适应社会进步。所以,人们经过逐步整合形成了“素质教育”这一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新领域。没有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也就无所谓素质教育。
我们现在提出并欲以实行的素质教育,尽管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完全对立 和水火不相容的。“素质教育”自诞生,就站在了“应试教育”的对立面,但是,如果只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一面,就会导致对素质教育理解抽象化而显得可望而不可求,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全面而深入的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重大的区别,但不是水火不相容好无联系的,这种区别只是思想观念上的区别,是一种思想倾向,在实际中很难找到纯粹的两种教育。如果硬要机械的对号入座,贴标签,只能导致理论和实际的混乱。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以下几方面存有统一性。
。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否定应试教育,而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即辩证的否定。我们知 道,应试教育是在一定的特殊历史阶段的教育模式,是为满足当时社会对教育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需要多 方位、多层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当时条件下是必要的、“合理”的,随着历史的 发展,实践的深入,越来越需要的是各方面基础都较为雄厚,各方面素质特别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而在应试教育下很难大量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切工作围绕考试来进行。这样的教育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具体表 现为初中教学围绕着中考的指挥棒转,高中教学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即便是小学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 生,也都围绕考分转。都在为将来能升入好初中、好高中,最终能升入大学作准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考 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考分上去了,一切都算赢,否则,全都被否定。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 人才,必然是重考试成绩,轻广泛的实际能力;
重条条框框、循规蹈距;
轻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如此等等 ,最终培养出的劳动者显然不能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担负不了开创中国21世纪宏伟大业的重 任。我们历数“应试教育”的弊端,决不是对以前教育成果的一概否定。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并不是对 以前教育的所有方面全部抛开从而在一片空地上建立起—种全新的教育体系和模式。这样作不但违背规律而 且也是不可能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在它之前的那个事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素质教育亦应如此,它必 然是在它将要“否定”的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它必将在其产生、成长过程中广泛吸收应试教 育中的一切有益因素。既然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辩证否定,那么,考试作为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保留因素就不是什么不 可思议的事情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有无考试的程序而关键是是否把考试当成了最主 要的目的,考试是否成为大家最关心的并都力争追求的最重要因素。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它也必须通过考 试、考查以及各种测验的手段检查受教育者所达到的程度,以此来衡量受教育者在相应的时间内是否达到了 社会对他期望和要求的标准。从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只是把考试当成一种手段,当成促使受教育者不断提 高、完善自己的手段,也当成教育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正确确定教学内容和程序的—种督促手段。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使社会对劳动者所要求的各种必要的要素质量都能达到相应的 水平和高度,使受教育者普遍都能真正受到最佳的和最全面的教育,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个体都能得到全面健 康的发展。比如,在政治上思想应该是信仰坚定、实事求是;
在体质上应是强健的、并能适应多种环境下的 各种工作的需要;
在文化上和科学上应是知识广博、基础雄厚的;
在心理上应是意志坚韧、百折不挠并有广 泛适应性的。去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
第2篇: 如何理性看待教育整顿?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请宝贝妈妈想想一下几个问题哦?
你爱孩子吗?
回答:爱!!!
那你知道怎么爱么?
回答:。。。
(衣食无忧就够了吗?)
程淮:"良好的早期教育,等于给孩子的神经银行里面存钱。"
婴儿的潜能发展和教育,是人类开发自身潜能的前沿科学,神经科学的发展认为应该重新认识我们的孩子。从新生命诞生起,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新生儿拥有很多的能力,也有学习能力,他是通过感知和视觉学习,这是婴儿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把握儿童成长敏感期的教育,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我们要给孩子丰富适宜的环境刺激,我管它叫微环境,直接作用于孩子,对孩子发展的进程产生影响。良好的早期教育,等于给孩子的神经银行里面存钱。针对不同儿童进行个性化教育,前提是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我们的理念是不争第一争唯一。
苏杭:"目标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安全感的孩子。"
早教的理念有几种,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发现他的潜能,引起他的兴趣,诱导他思考,教给他方法,最后是让他自己寻找更多的方法,培养他的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应该有自信心,有坚强的性格,敢于冒险,身边有可以倾诉的朋友,受到挫折会自己疗伤。
王化敏:"幼儿就应该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孩子的发展不能超越自身的成长阶段。"
早期教育很重要,但要看采取什么方式。提前教育是摧残孩子的发展。靠训练孩子短时间内提高智商,我是不提倡的。孩子的发展不能超越自身的成长阶段。现在一些婴幼儿教育出现异化现象,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孩子学会的东西是很多,但是他们失去了多少东西?孩子越自然越好,要为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有创造能力,而不是限制他们。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多带孩子去大自然里走一走,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体会到一些东西。比如,让孩子观察小蚂蚁是怎么爬的,比教他认识"蚂蚁"两个字好多了,"蚂蚁"两个字应该放到小学去认。小朋友知道高矮、多少、大小的概念就可以了。
主持:
有网友提问:"希望孙老师讲一下儿童早教的重点是什么。"
孙瑞雪:儿童早教的第一个重点是跟父母产生依恋,跟妈妈、爸爸产生一种连接,让儿童获得爱。第二,儿童在早期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普遍性的规则,刚出生的时候是视觉敏感期(必须关注敏感期),接下来有口腔的敏感期,然后有手的敏感期,当儿童这个敏感期到来的时候,不破坏而且尊重他的敏感期,为他提供安全的环境。第三,现在很多家长太紧张,太急功近利,太想让孩子去应对生存,而不是生活,太把注意力放到外在。生命早期,儿童都是在建构生命的内在世界,而我们成人的注意力都在外在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回到内在的世界去了解儿童内在的感觉。我认为这是早期教育的核心点,必须了解这个生命里面发生了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儿童的世界中,才能帮助他。我们只是在帮助我们的孩子,而不能扮演一个自然之手去造就孩子,爸爸妈妈的角色就是爱孩子,接纳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一个焦虑的、恐惧孩子未来无法生存的局外人。你要参与到儿童的生命中。
分析家长的心理,可能是"既怀疑早教的效果,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想请教各位专家,幼儿有必要上早教班吗?
程淮:早教班肯定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早教班也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资源,家长可以根据需要去整合。更主要的是,0至3岁早期教育,家长要负根本性的责任。中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教子有方,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是否上早教班要看孩子是否需要。如果希望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能力,可以参加早教班,让孩子有个同龄的小社会,主要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成长的微环境。
王化敏:
有些家长让孩子学唱歌、跳舞,然后到处表演,实际是在娱乐大人、取悦大人,不是孩子的本性。这么小的孩子根本就不应该有负担,幼儿应该是在自然状态下学习,做游戏、玩就是孩子的学习。一些家长存在攀比心理、从众心理,比哪个家长花钱多,对孩子投资大就以为是好,其实是个误区。
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家里的资源。家长才是对孩子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那个人,比老师还要重要,所以我们强调用家长自身的素质来影响孩子。我们做过研究,一个6岁的孩子,他的认知理念、情感态度,70%来自于家长。早教机构提供给孩子一个交往的空间,而不是学到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