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人才支撑问题探究:康养人才的困境及建议李冰,崔健(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背景下,加强康养人才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深摘 要:化康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发展是康养产业的事业核心。由于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康养人才没有统一的培养标准,康养人才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因此,本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现阶段康养人才发展的需要,从政府、学校、康养人才、社会四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乡村振兴;康养产业;人才支撑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我国农村在饮用水安全、清洁能源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3年—2019年间间,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348万人,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上的新篇章;贫困率由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2019年末的0.6%。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民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正从单一的“病后救治模式”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转变,康养产业的发展前景也日渐清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历史性的任务,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这恰恰要靠资源、靠人才来支撑[1]。据统计,我国在未来的十年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将超过一亿。人口老龄化年代也将持续一段时间。新常态下,“银色产业”“银色经济”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面对庞大的银色市场,康养人才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康养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康养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1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康养人才需求背景1.1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社会康养需求与市场消费急速膨胀,康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之,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康养”,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人们对康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普遍消费人群为老年人以及健康人群,事实上,老年人及健康人群仅仅是康养市场的一个小分支。康养产业,是一个以健康产业为核心,集健康、旅游、养老、养生、医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健康产业模式[2]。康养针对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状态、不同体质的人群,受众面相当之广泛,那就需要更多相关专业的人才投入到康养事业中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一项决定性成就,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明确。而康养产业是一个全链条产业模式,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到康养事业发展中去。截止目前,我国康养人才一直处于较为稀缺的状态。康养事业要破除人才瓶颈,实现人才振兴,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发展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康养人才,服务于不同状态需求的人群。通过专业人才带动康养事业发展,引领康养事业快速发展。1.2 康养产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探究康养服务型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康养产业和养老产业都急需专业性人才。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大的时代主题,以及现阶段未老先衰,“治未病”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专业人才数量上、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康养产业的需求。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康养产业的发展带动起养老产业的发展,同时培养大量的康养人才,依次提升人才质量。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振兴是关键。康养人才不仅需要医疗行业领军人才、有技术有能力懂管理的人才,也需要通过培养一批专业的后继人才,为康养人才注入新鲜血液。2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人才支撑问题探究的困境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康养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同时也是制约康养产业发展的关键。康养人才的发展存在人才稀缺、质量不高、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广受关注。如何处理好专业人才短缺也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3]。2.1 政策导向不清,无统一培训标准我国现处于康养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仍存在措施落实不到位、约束性不强等问题。细分到康养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具体,不够完善,且没有制定统一的康养人才业界标准。对专门的培训机构监管不严,对其的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康养”成为了热门话题,但是,目前康养人才培养还未形成多学科的理论体系。上面政策不明确,下面实施存在“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等问题严重。2021.222.2 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与行业发展不匹配康养培训课程层次单一,没有形成一站式人才培养系统。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同质化,重复化现象要种,没有合理的课程设计,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计盲目追求过新、全、多、热,实则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研与康养产业的诉求。学校资质上不顾办学条件与自身条件,一味追求市场化,浪费学校固定资源,专业设置外延性拓展明显。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专业性及数量一定程度都影响康养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沟通流于形式,双方培训标准不一致,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致使校企关系淡化,导致康养服务人才处于被动地位。2.3 康养人才专业水平低,综合实力差现阶段,我国康养专业人才存在水平低,年龄偏大,综合实力弱的特点。服务人员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据调查,我国“护理人员中40岁以上占比65%,农村务工人员占比75%,持证上岗人员仅占1%。”由于过低的工资、社会地位低,加上专业构成相对单一,专业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很少有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康养专业。调查显示:一怕苦,二怕累,三是工资相对较低,是年轻人不愿参与到康养行业的三大重要原因,也是康养人才素质不高的又一大因素。3 乡村振兴推荐中的康养人才建议面对乡村振兴推进中所存在的人才短板,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实现康养人才振兴,是一项长期且又艰难的任务,本文主要从政府、高校、康养人员、社会四个方面对症施策。3.1 政府应积极引导政府应该积极行使自己的职能,结合当地实地情况制定、落实和完善相关的人才政策,对人才就业进行引导与支持。大力宣传康养事业,提高全民思想素质,让人们对康养事业有一个新的认识;聚焦康养服务人才数量和不足这一现象,积极协调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政府要牵头引导相关部门创建康养人才数据库,随时掌握康养人才相关信息及动态;为康养人才后续工作提供咨询服务。政府还应创建康养人才市场,为康养人才人才搭建桥梁,促进康养产业与人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逐步调整我国制造康养人才结构不合理,康养人才质量、素质不高等影响康养产业发展的状态。最后,也要落实好监督制度,监督好康养人才人人持证上岗的同时,更要稳抓质量,优素质,强技能。3.2 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人才振兴,教育先行。要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融合,创新康养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定向培养康养人才,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以“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需求规格、数量订单,学校在立足于市场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利益,努力创办多元化的32021.2国际康养教育项目,对接国外康养培养通道,提升学生质量[4]。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抓学生培养的同时,也要坚强师资力量建设,为后续的康养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保障。鼓励各大高校及职业院校与康养市场对接,加强康养事业学术交流,可通过建立康养学院模式,实行校企资源有效互换和衔接,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校企合作,确保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使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3.3 康养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康养人员要坚持持证上岗,在执业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用心服务,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康养人才培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工作之余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再培训教育的学习,要坚持定时、定点学习,经常参与学术交流,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健康管理的宗旨是倡导国民拥有“未病预防”的理念并积极实施“管理健康”行为。目前国民健康意识薄弱,对预防观念和生命周期理念认知不清。这也需要康养人员在实际生活中多多为民众普及健康知识。3.4 鼓励社会人员营造康养氛围康养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民众对于康养概念和受众人群的误解,以及对康养行业社会地位、薪酬回报状况等信息的匮乏,导致不愿意接触康养行业,甚至是对其“敬而远之”。当前,要破解康养人才困境,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携手,普及民众对康养的正确认知,共同营造一个能够发现康养人才、适合康养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事实上,从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人才培养中不难发现其社会氛围发挥的作用。社会氛围作为一种“潜能量”,会潜移默化的对其产生影响。在结合我国国情营造社会氛围的同时,不妨借鉴西方优秀的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参考文献:[1] 郭俊华,卢京宇.乡村振兴:一个文献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08(2):130-138.[2] 丁文珺,熊斌.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康养产业的理论内涵、供需困境及发展路径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10):3-7.[3] 罗斌.农村康养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视角,2020,34(9):132-136.[4] 陈慧芝.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中企业投入成本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6,38(S2):112-115.
篇二: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推动
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人。**市从优环境、聚人才、搭平台等方面着手,凝聚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加快了乡村振兴进程。但是在推动人才振兴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一是基层一线尤其是偏远农村人才流失较多。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缺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由于农村尤其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条件不够优厚,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导致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
二是农村人口基数大、实用类人才总量少。由于对农村实用类人才资源重视程度不够,挖掘、培养力度小,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层次总体偏低、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三是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柔性引进多、全职引进少。**市作为农业大县,传统加工型企业多,产品现代技术、科技含量低,企业家创新思维不够、认识不足,发展理念还未完全转变到依靠人才科技上来,高层次尤其是领军人才承载力不足。
基层建议:
一是持续创优人才环境。出台柔性引才奖励扶持办法,优化现有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常态化组织开展本地籍专家人才家乡行活动,吸引人才回乡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人才公寓环境,为人才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全方位服务,促进人才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尽献才智。
二是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枣乡英才”工程,拿出一定名额向农村实用类人才倾斜。与高校对接,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农业商学院等平台,聘请高校专家人才、科技小院驻站硕博研究生等为导师,指导种养殖大户开展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现代管理等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能力,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培植更多农业科技型企业,为人才作用发挥提供舞台。
三是持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持续举办人才创新创业对接洽谈会涉农领域专场活动,搭建农业企业人才对接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农口院校专家人才前来对接洽谈、指导生产,促进更多农业智力成果在乐陵转化。
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推动乡村振兴,要把人力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为乡村振兴做好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不断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乡村人才振兴面临困难及问题
(一)人才流失严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打造远落后于城镇,导致真正留在基层进行乡村建设的人才少之又少,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行,乡村人口及就业人员也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
(二)人才总量不足。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乡村人才的缺失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人才“饥荒”问题,剩下的只有老幼妇,青壮年劳动力在乡村发展中非常缺乏。
(三)人才激励不足。由于村民收入来源有限,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养殖业、经商、外出务工,与城镇居民相比缺少资产性收益;职业发展上,农村经济落后、产业单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职业上升空间有限,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在生活上,交通不便、教育和医疗服务落后、文化和娱乐设施不完善以及环境卫生较差等原因都促使着农村人才往城市转移,也让有意愿下乡回乡发展的人才顾虑重重。
二、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建议
(一)定向开展人才引进。积极吸引大学生返乡工作,通过树立起农创客、新农人培养的目标,对回乡的青年大学生进行遴选,吸引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扎根农村基础,以此打通人才的回流渠道,创建人才回流机会和平台;对于上大学迁出户口的返乡青年,可以适当减缓政策,允许户籍
再次签回,将“非”转为“农”,允许党员组织关系迁回村里党组织,为乡村党建注入新活力。发挥出政策引导和调控功能,不断出台一些完善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构建起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例如设立乡村创业风险基金,为更多的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信贷和融资支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科技推广与产学研结合,抓好农业方面的院士专家站和海智工作站建设,建立农业主推技术示范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积极鼓励社会贤达返乡做贡献,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中,带着资金、项目和情怀投身到乡村创业中,对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也发挥着积极贡献。
(二)加强培训平台建设。加强培训平台建设,为更多的人才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对构建起农村人才队伍有着重要作用。发挥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分群体、分工种的开展分层次训练。加强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不断培养出一批批现代规模生产、绿色节能环保的农村人才。积极构建创业发展平台和帮扶平台,聘请并组织专家进入农村开展一对一帮扶和指导,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和大学生返乡,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包括资金贷款、税收减免优惠等。
(三)多举措进行人才激励。人才要发挥作用,激励是
关键。因此,要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资助农业项目和产业,激励农民获得更多收入。针对引进的人才,要制定有激励性的招聘制度、薪资制度、考评制度、晋升机制和人才发展方案,以吸引和激励人才,提高他们的工作干劲和满意度。为了保障人才的生活水平,除了要大力完善物质基础,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如水电、交通、网络和垃圾处理等,还要通过加大教育投资、完善医疗保障、开展文娱项目和活动等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真正让人才长住长留。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导向机制,对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一定奖励,以此实现农村人才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篇三: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推动
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笔者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通过实践探索,剖析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振兴。
一、西海岸新区乡村人才现状
(一)西海岸新区基本情况
青岛西海岸新区为2014年经国务院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新区辖26个镇(街道)、1156个行政村、28.95万户,户籍人口133.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63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72.39%;乡村劳动力57.61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9.62%。
(二)乡村人才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累计培养各类乡村人才6.2万人。其中,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5万人,占人才总数的24.2%。高中以上学历达3.4万人,占人才总数的一半以上。乡村人才党员人数达1.2万人,约占人才总数的20%。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青岛市乡村之星等农业农村高层次实用人才59人。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党员、高层次实用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发挥着重要的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头作用。
二、西海岸新区乡村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素质农民年龄偏大,接受能力较弱
由于中青年多数外出务工,从事农业较少,使得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年龄偏大。据对西海岸新区2017—2019三年高素质农民培训数据统计,受训的高素质农民50岁以上的分别达到1383人、1467、1880人,分别占当年培训总数的49.5%、47.1%、45.8%。这些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偏弱,特别是对一些网络平台、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开发利用等知识掌握显得力不从心。
(二)乡村人才与新区产业发展对接不足
篇四: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推动
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及对策思考
摘要: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在新的发展矛盾背景之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并亟待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中国现实发展中最困难和最艰巨的问题。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解决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发展思路。
关键词:乡村人才;农村人才;劳动力转移;农民培训
引言
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快农村人才振兴,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从长远来看,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建立农村人才获取、培训和投资体系,努力营造关注、尊重、服务、成就乡村振兴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
(一)乡村人才极度匮乏
2021年8月27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其中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甘肃、青海6个省(自治区)就有130个,占全国的81.25%。这6个省总人口250516883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728250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208068人,仅占24.32%,低于全国平均值6.23%;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6年,低于全国平均值0.85年。我们调研得知,除地广人稀的西藏和个别地区外,大部分乡镇都有九年一贯制学校,绝大部分农村孩子均在户籍所在乡镇完成义务教育。9年义务教育已经施行了多年,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上述
6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省的绝大部分农村户籍人口的学历教育仅在户籍所在乡镇完成。乡村振兴背景下,无论是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还是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都需要接受专业或职业教育。从以上数据可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带领绝大部分仅在乡镇完成终身学历教育、未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振兴乡村,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过度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剧农村人才矛盾
过去40年,中国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几乎所有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农民工人数相当于农村常住人口509787562人的56.02%。在5年多的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中发现,高中以上学历和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几乎都在乡镇以外就业或务工,乡村人才匮乏问题极为严重。这与各地均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最有效的手段”方略有关。在脱贫攻坚期,类似于“转移一人、致富一家,转移一片、致富一方”等口号和标语在各地深入人心,很多地区不仅为转移劳力提供岗前培训,还按距离远近给建档立卡户发放交通和稳岗补贴。应该说,在脱贫攻坚期,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很好的举措,也确实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农业农村部2021年10月20日对外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总量继续增长,外出劳动力总量达到1.83亿人,占乡村常住人口的35.9%。但到了乡村振兴阶段,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过度转移农村劳动力必然会加剧农村人才匮乏,这就犹如“贫血者在失血”。
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人才振兴实现路径
(一)重视并发展乡村教育
第一,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在实践中,根据农业的实际需要,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基于农业协会、城市企业、合作组织和其他问题,协调和综合适合农民和当地农村发展的农村培训方案,实施现代科学的项目管理,增加广告宣传,吸引农民学习。充
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技术讲座、网络广播、微博、官方账号等多种方式,对农村人才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系统的培训。第二,科学地选取教育内容。根据该地区农村人口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尊重因地制宜和按需培训的原则,并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创建操作、培训体系和内容。教育内容决定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在内容界定上,需将专业性与普遍性结合。对于广大农民来说,需要树立积极的工作观念和创新思维,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来自不同部门和部门的农民,也应按类别组织课程,并将部门仔细划分为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其他行业,以提高培训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二)乡村科技人才发展思路
1.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乡村科技人才的管理,要从引进、留住、培养三个方面来谈。首先,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策略,城市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尖端科研院所和企业,更能提供好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前景。要制定有效政策,制定人才合作战略。其次,完善相关的科技人才优惠政策,通过更好的经济待遇来吸引科技人才。最后,制定培养计划,完善晋升系统,让科技人才在乡村工作中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2.提高人才利用效率。到农村来参与发展的科技人才较少,所以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科技人才的价值。例如邀请当地的龙头农业企业来为科技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让科技人才能够真正嵌入到乡村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为乡村做贡献。
(三)完善外聘师资激励机制
完善各级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破解专家学者因送教距离越远课酬标准越低,以致基层出现“讲得好的请不来,请得来的讲不好”的尴尬。本着“内外有别”的原则,将本地师资、校内师资费用与外请以及跨省邀请师资费用区别开来。校内师资因享受校内基本工资及福利,且交通耗时少,可按较低标准核定;校外、本地师资费用结合当地工资、物价水平确定;外地、省内师资按省级标准确定基数,且根据送教距离远近酌情增加;跨省邀请师资按来源地标准确定基数,并根据往返耗时多少酌情增加。坚持优质优酬,对那些学员评价高、社会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的部分师资,可结合市场和培训效果,通过“一事一议”原则适当增加
课酬,但建议增加比例不超30%。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逐年增加培训预算和师资费用。
结束语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情况来看,乡村人才是建设乡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农村现有的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普遍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这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路上的绊脚石。乡村人才总量少、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要求必须逐步优化乡村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乡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理念,深化对农村人才形成和发展现状的研究,实现全面加强农村人才形成的目标,深入推进农村人才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人才保障机制,完善农民培训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何邦春.大力培育乡土人才科技助推乡村振兴[J].老区建设,2022(06):54-55.
[2]王东辉,姚成姣,王璟.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1):30-33.
[3]周祺.浅谈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2(03):25-27.
[4]朱子凌.乡村振兴视域下人才振兴建设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03):14-15.
[5]段月.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问题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03):16-17.
篇五: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推动
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问题建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而乡村振兴的根本问题在于人才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人才赋能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乡土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建设乡村人才培训基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同时,鼓励高校师生走进乡村,开展实践活动,加强乡村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人才培养。
二、加强乡村人才吸引力。通过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来到乡村发展。同时,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发展的机遇和前景,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三、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重视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鼓励乡村人才做出更多贡献。同时,加强对乡村人才的保障和激励,提高其获得感和归属感。
四、推动乡村产业升级。通过发展新型农业、旅游业等产业,拓宽乡村发展空间,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以上建议是针对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问题提出的,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1-
推荐访问: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与建议推动 振兴 乡村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