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振兴申论怎么写
申论热点:乡村产业振兴5篇
第一篇:申论热点:乡村产业振兴
申论热点:乡村产业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乡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新时代的农业产业突破传统农林牧渔第一产业的发展格局,加快向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推动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延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提出观点]当前,很多人对乡村产业振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么就是简单地理解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要么认为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着看不见、摸不着、难把握的问题,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只有做好乡村的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权威论述]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习近平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习近平[重要性]首先,乡村产业振兴,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直接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整个国家五大建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关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十九大再次明确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大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关键的改革起点标志和目标方向,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中,把产业兴旺放在首位,就是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党的基本路线。
其次,乡村产业振兴,是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要求。
中公教育
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首要就是让农业兴旺。民以食为天。对于国家发展的全局来说,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食物需要,是基本要求,也是重大挑战。农业中的大田种植业、园艺业、养殖业等,都是为了解决好吃饭问题,都是为了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即便是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也与吃饭问题相关,能够让人民吃得更加愉悦。
最后,乡村产业振兴,是农民的迫切要求。
对于农民来说,产业兴旺最大最直接的意义,是解决两大问题:就业和收入。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去谋生。但是,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仍然是遥遥领先的最大就业部门。我国农民的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所占比例已经达到最高,但是,农业收入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仍然留在农村里的人来说,仍然是最重要的收入。
[作用意义]一是促进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就会更加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就能更好地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其实,落后的农业状态,对生态的破坏最大,例如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现代农业更注意生产与生态的协调,注意可持续发展。
二是有助于乡风文明。物质文明,不等于精神文明;但是如果物质文明低下,那么精神文明好不到哪里去。古语说,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三是有利于乡村的有效治理。大家都有活可干,有钱可挣,乡村秩序就更为稳定,乡村治理就更为平顺有效。
四是直接推动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涉及到多种因素,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农民自己的收入情况。收入高,生活的富裕程度就高。另一个方面,是各种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障、基础设施等等,这主要是需要政府提供的。产业兴旺了,不仅直接促进农民的生活富裕,也对农民接受公共服务、维护公共服务、支持公共服务,具有促进作用。
[问题]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一是生产效率低,不管是农作物种植,还是家禽养殖,都存在效益不高的问题。二是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农产品价格波动一般在正负300%上下浮动。
三是农民主要靠劳动力低廉优势、地理优势、气候土地资源优势等取得收益,而生产经营组织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不明显,小农户并没有真正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对策措施]中公教育
第一,坚守生态红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首先要充分评估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可能对资源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应保护好、利用好乡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自然风貌,这是乡村的宝贵资源,也是乡村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选择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坚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说不。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解决好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人畜粪污、废弃农膜等垃圾的集中处理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第二,保护乡村文化。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挖掘、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的理念融入产业选择与定位中。首先要保护好乡村文化符号。在产业开发过程中,保护好原有的山水脉络、古路古道,避免开山填河等对自然风貌的破坏行为;保护好古桥、古庙等历史建筑,使新建房屋在造型上充分体现传统地方特色,传承好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其次要提升乡村文化生命力,充分挖掘传统手工艺制造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通过与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升级,通过挖掘其教育、体验、展览等多种功能使其继续保持强大生命力。最后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形象,将地区独特的文化转化为品牌、地理标志,融入不同产业之中,使其不仅成为产品“溢价增值”的资本,而且成为吸引人们了解乡村、认识乡村的有效途径。
第三,突出地方特色。乡村产业振兴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首先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地方支柱产业。其次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人无我有”的差异化产业引进,将地方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最后要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品牌,以名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第四,注重产业融合。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要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农业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链延长、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其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体验、养老等结合起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最后要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大胆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一二三产业,促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在各个生产环节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节点的共同进步。
[精彩标题]中公教育
1.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精彩开头]示例一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乡村的社会和谐、文化发展以及村庄空间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则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有助于实现更高水平、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示例二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根本和基础前提。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生产力的进步,就没有农民的持久、深层、源头的富裕,也就没有农村发展、改善、变美的根本支撑,农村其他一切美好设想和规划,也就都只能是“睡中梦”,农村的“新”发展,根本还得靠产业“兴”旺。
[精彩结尾]示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加强产业支撑,只有壮大我们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只有产业兴旺、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更强,农村经济更加繁荣,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让农民充分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示例二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必将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中公教育
第二篇:某县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总结
某县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总结
一、2019年产业发展情况
1、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情况
我县主导产业主要有大蒜,种植面积45万亩,年产量67.5万吨,辣椒15万亩,年产量3.75万吨,棉花33万亩,总产3.3万吨,肉鸭养殖宰杀,日宰杀量16万只,林木加工业,现有各类加工企业30多家。特色产业主要有甲鱼养殖,番鸭养殖,樱桃种植等。
2、产业化龙头企业情况
2019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亿元、利税7.8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1家。***食品有限公司肉鸭第二条日宰杀量5万只的生产线正在建设,项目投产后
日宰杀能力可以达到10万只,可增加劳动力就业400多人。**果蔬有限公司积极进行新旧动能转换,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大蒜深加工技术合同,计划投资1700万元建设大蒜深加工生产车间和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大蒜素60余吨,大蒜多糖1200余吨,蒜粉6000吨。**面粉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上日处理500吨的全自动面粉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中粮面粉生产设备,可日加工挂面240吨.预计年产值3亿元.**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建设肉鸭熟食制品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不但延长了肉鸭加工产业链,而且可增加就业200余人。****面粉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日产500吨面粉生产线正在建设。
3、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龙头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县食品加工,木材加工,棉纺加工等各类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共带动各类生产基地80余万亩,带动农户20余万户。涌现了一批产业基础较好,主导产业突出的镇和村。**镇的大蒜和辣椒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镇被评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镇;**村地瓜、**村苦瓜、**村番鸭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此外,还有14个村被评为省市级示范村。我县的**食品有限公司、巨**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与我县及周边县市100余养殖户签订回收合同,确定最低回收价,保证了养殖户的收益。**镇的**家私有限公司规模快速膨胀,产品在国内展览并多次获奖,有力带动了我县的林业的发展。
4、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趋于紧密
利益连结机制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纽带,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我们积极探索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利润返还,股金分红等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连接机制,通过改造传统模式,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使龙头企业与农民的联结机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果蔬有限公司领办创办农民种植合作社联合社,涉及5个镇12家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效增加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给家庭困难的农民提供担保贷款,并负责产品销售,解决了种植户种难和卖难的问题。联合社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肯定,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
联合体示范主体。
5、农产品品牌意识逐步提高
**食品有限公司肉鸭冷冻分割系列产品获得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山东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省级新六产示范企业,公司董事长张**获得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和**市第二届菏泽十大新农人。此外,我县新获得省级新六产示范主体3家。**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和先进县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主要表现在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加工中运用一般技术的多,高新技术较少。
2、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一是产地初加工水平低。二是综合利用不足,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的60%没有得到循环利用。三是布局比较分散,产业聚集度低,资源不能共享。四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多、创新少,引进多、自创少,单打独斗多、联合创新少,多数企业缺乏品牌宣传推介资金。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化服务机构少,针对性不够强,难于与企业有效沟通与对接。
3、知名品牌产品少,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粗放,营销人才匮乏,市场开拓不足。加之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够健全,手段落后。因此,全县优质农产品加工的比重偏低,知名品牌产品较少,影响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科技投入少,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经费投入偏少,加工技术力量支撑缺乏,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居多,小、散、弱、差情况突出,难以做大做强。
5、资金困难。由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因投入较大造成了资金上的负担。同时银行贷款难,资金周转不开,有的经营出现困难。
6、对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助推力。
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少、力度小,营商环境有待优化,职能部门对企业索取多,支持少,有些优惠政策落实难。
三、对市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1、把握乡村产业振兴重点,着重扶持优势产业。坚持规划先行,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有序推进。充分立足我市实际,尽快编制我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规划,重点扶持主导产业,明确工作任务,设定完成时限,并给予政策倾斜,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落到实处。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生产过程全覆盖。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包括产、供、销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正常运行对物资、信息、资金、科技的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议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围绕不同阶段的生产需求,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有效连接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政府与农民,变“小规模、分散化”的小家庭经营为“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家庭经营,通过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此外,要加强对农业经济形势、气象、病虫害等信息的发布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3、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储运、批发,打通农业生产全过程,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坚持特色发展,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建设运行高效的乡村产业链。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4、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高质量促进科技升级。积极搭建平台,促成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在我市建立农业技术研究所及生产实验基地,探索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推广模式。加大“引资引智”力度,进一步加大乡村产业招商力度,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来菏发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农业专家热线、农业咨询机构、农业技术服务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
5、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取得实效。建立健全财政投
入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产业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实现财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优化政策导向,吸引社会协同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深化“政银担”合作,探索建立面向“三农”的担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建立健全适合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其开展投资、代理保险等涉农综合业务。设立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扩大农业农村政策性保险面,探索农业综合保险试点,拓宽设施果蔬、特种水产、休闲农旅等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业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
三、下步工作计划和打算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内部设立政策协调组、运行监测组、金融服务组和五个行业小组。粮油、畜禽、果蔬、纺织、林木加工五个行业小组分别负责各行业发展情况的调度、调研和政策研究。二是明确任务目标。各行业下达任务目标,出台考核办法。三是加强运行监测。由县统计局对产业发展重要指标、企业运行等情况一月一分析,形成运行监测报告。
2、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培育
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培育30家重点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十大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的意见》,对重点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加工园区、原料基地建设。
3、统筹推进农副产品品牌建设
一是提高质量,争创品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省级标准化基地2个,其他标准化基地15个,面积24万亩;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监测,组织农资打假、农药管理等专项整治活动,二是培育主体创建品牌。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
4、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依靠科技进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我县大蒜、辣椒、棉花、小麦等主导优势产业,进行科技攻关,积极与科研院所对接,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特色名拍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品。鼓励龙头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改变我县农产品初加工、低附加值的现状。不断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5、着力培育市场,健全市场网络体系
一是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把眼光从过去只钉在资源上转移到资源与市场结合上,不断完善市场网络体系,扩大农产品流通;二是抓好市场建设,结合城市建设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农产品产地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要尽快启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结合信息入户项目的实施,建设覆盖县镇村的信息网络体系,更好的为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等提高信息服务。
第三篇:街道: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
XX街道: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
XX街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振兴的总体思路是:实施“股改+拆违+引进新业态”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更强,经济薄弱村彻底转变。结合城南新城开发建设,统筹谋划各村(居)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带动村(居)民致富。
一、村居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
街道共有25个村(居)、3个纯城市社区,另外有齐鲁石化2个社区在辖区范围内。25个村居中,有3个村居(西夏、车站、山王)集体收入比较好,年均收入在100万以上。收入来源,西夏主要是齐鲁石化、华能电厂等大企业占地,从用电用水等给予部分政策支持,和租占地费用;车站、山王是两个城中村,主要靠房屋租赁费用。有19个村居集体收入在10万至100万之间,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村居周边工业企业租地费。有1个村居(安乐店)集体收入在10万以下,3万以上,仅为7.82万元,主要来源为承包地租金。另外,有2个村居
(陈家、矮槐)在3万以下,收入来源全部是上级补助资金,为经济薄弱村,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是集体合同不规范(期限长、没经民主议事程序)个别人长期占用集体资产等问题、租赁承包费用低等原因,集体资产价值流失
比较严重,集体收入不高甚至没有收入。
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产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XX街道自2016年开始,以安里村为试点探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在25个村居全面铺开,截至目前,除车站社区以外,其余24个村居已完成改革工作。共核实村居集体总资产约20.19亿元、集体土地约2471万平方米(折亩数约37065亩),经过身份认定,共确定享受集体经济股份的村居民24141名,经过股权量化,共有约16.37亿元的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能够用于经营产生经济收益)被以股份的形式确权到人。已有安里、渠村、杨家、仉行、窝托5个村居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其余村居正在积极办理中。经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解决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的问题,村(居)民对集体资产有多少、分别是什么非常清楚,堵住了被侵占、被挪用、流失的漏洞。最主要的一点,提高了集体资产的预期收益。
(二)拆违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2017年,我们通过拆违,拆除了75万平,为各村居拆除腾空大量可用建设土地。同时在拆违过程中,一并进行了经济承包合同的理顺,对那些明显不合理,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和院
落收归村集体或重新发包。比如杨家社区,分别对拆违拆出的3个地块规划了农贸市场、邻里中心、沿街商铺等项目,进行对外租赁经营,预计大幅提升集体收入500~600万元。
(三)积极策划新业态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XX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成立重点项目办公室,组建村居集体资产运营中心,加强村居集体资产管理,不断协助村居股份合作社规划产业,统筹规划养老产业、现代农业、娱乐中心等建设,发展壮大村居集体
经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重点推进的村集体项目主要有6个,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在渠村违建腾空区,结合生态防护林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城南市民休闲中心,集室内休闲、体育运动等于一身,村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40万元左右。
二是在矮槐村,利用交通优势,规划建设智慧仓储项目,利用拆违治乱腾空的土地约130亩,初步规划建设仓储面积约40000平米,分两期建设,预计投资6000万元,引进社会资本,建成后可疏导齐园农贸市场的副食产品等物资的储存,为齐园农贸市场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配套。
同时,矮槐村借助乌河整治的机会,发挥乌河生态资源的优势,远期规划乡村旅游景点。集体收入预
计年增收90万元。
三是对华能XX电厂西侧窝托社区的山体进行复垦利用,与企业开展合作开发利用,规划建设标准化停车场。
四是以安里村生态园为辐射点,北至南外环、东至淄江路、南至安里生态园南路、西至辛朱路,包括安里、王朱、仉行等村,涵盖森林公园、特色农业、文体特色产业以及蚯蚓养殖等,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服务、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田园综合体。
综合体内建设联动棚,将安里村各户初具规模的葡萄种植引入综合体内,实现村民致富、品种优化、统一管理,绿色生态。待综合体发展成熟后,将范围扩大至王朱村,同时引入渠村煎饼等食品加工业。带动城南村居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五是在山王社区违建腾空区,规划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场项目,预计建设260个车位的智能立体停车场,预计投资900万元。
服务周边餐饮、小区居民停车,极大缓解牛山路及周边小区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投入使用后山王集体收入年增收5万元,20年后固定资产全部移交山王社区。规划建设城市休闲娱乐综合体项目,位于牛山路与山王路交叉口,预计投资2000万元,由股东和集体集资,规划建设特色餐饮、酒吧等休闲娱乐项目。
投入使用后,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300万元。
六是在杨家社区拆违腾空区,加快推进农贸市场、邻里中心建设,其中杨家农贸市场项目位于一诺路以西、牛山路以南,占地面积约20亩。
通过股东集资1.5万元/人,共集资1000万元进行开发。现已开工建设,预计7月份交付使用。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200万元。杨家社区邻里中心项目位于牛山路以北,占地面积约12亩,预计投资1300万元,由集体和股东集资建设,现已开始施工,预计年底交付使用。集体收入预计年增收300万元。两个项目,集资分红回报率保守估计不低于15%,平均每位股民增收1万元。
三、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是村居可用土地资源较少。
土地是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大多数村居可用建设土地资源并不丰富。
二是在建项目的手续问题。
由于XX街道整个辖区位于大武地下水富集区上,必须在保护好水源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方能开展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立项问题较难解决。
三是发展思路不明。
部分村居受困各类因素影响,发展思路不明确,没有好的发展项目。
四是政策扶持方面。
一方面,上级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流动性资金,靠自身建设集体项目难度较大,需上级出台资金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土地资源利用存在政策障碍。对于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给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用于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土地利用方面缺乏政策依据和支撑。
四、关于加快农村产业振兴的几点建议
一是在完善组织功能方面。
应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好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功能作用,确保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的有效管理运营。在经营模式创新上,借鉴江浙一带“股改+小微产业园“模式等成型经验,利用好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入般、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与承包大户、技术能人、企业等联合与合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
二是工商注册登记方面。
一方面,工商注册程序繁琐,目前,经济股份合作社仍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注册登记,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工商注册登记后税费负担过重。登记注册后,合作社取得法人资格,面临税费的问题。合作社办理工商登记后共需缴纳房产税、租赁营业税、土地使用税、红利税等十余项税费,XX街道目前集体资产20.19亿元,如果没有优
惠政策支持,将面临缴纳超过1个亿的税费。另外,村居委会还负担着社区治安、卫生、教育等公共职能,其运转经费仍由合作社列支,应当制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对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中用于村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设的部分,实行税前列支。
三是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方面。
构建统一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出租和集体资产变卖处置、集体工程项目购建等,提供正规的公共交易平台。
四是政策扶持层面。
一方面,加大上级资金扶持力度,对于利用村居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对于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给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需加快解决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政策瓶颈问题。
第四篇: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主要出发点在于促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共筑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重点是产业要振兴、产业要兴旺。农村改革40年的实践启示人们,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才能让农民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希望,进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外农业农村发展实践同样表明,构建契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的产业体系,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根本途径。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
过去一段时间,人们对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片面认知,以为“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农业的功能就是提供农产品”。承袭于这种思维方式,农村产业结构显得较为单一,基本上以传统动能驱动的产业为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农村经济不活跃,农业生产经营效能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同质性强、替代率高。这给当下乡村振兴带来的启示就是,必须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特别是要促进农村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不少农村不断涌现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比如乡村旅游、农业休闲和农村电商。这些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不仅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夯实了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而且促进了产村融合,提升了乡村现代化水平,吸引了一大批回乡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下乡休闲置业的城市居民。其发展态势表明,转换农业发展新动能、以农村产业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时代已经来临,也意味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巨大。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就当下情况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才刚刚起步,远未成燎原之势。很多农民还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还不熟悉,尚未完全掌握借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销售农产品的技能,生产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动力也远未激发出来。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忽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由,恰恰说明应该加大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不仅要融合发展,还要错位发展。诸多经验乃至教训表明,千篇一律的产业形态不仅无法彰显自身特色,而且容易导致产品积压,难以形成竞争力。因此
鼓励和引导农民在尊重自身乡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通过差异化的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和展销模式,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乡村振兴。
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大计。要建强党建工作队伍,加强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度,精准选才、着力育才、高效用才,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由“单一型”低层次推进到“多元化”高水平发展转变,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持续完善餐饮、休闲、住宿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综合环境、创新特色文旅产品、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努力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
第五篇: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调查报告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调查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为了解全市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根据省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我们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在三县统计局和农业农村局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在全市3个县9个乡镇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活动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察看和部门交流等方式搜集第一手资料,依据调研情况撰写了此调查报告,力求在总结马鞍山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基础上,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促进产业兴旺的措施和成效、发展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在此次实施乡村振兴如何促进产业兴旺发展情况调研活动中,全市选取了当涂县、含山县、和县
3个县、9个乡镇、27个行政村,发放调查问卷共100份。调查对象的构成为:50%的调查对象为乡村普通居民,24%为乡村干部,26%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或规模农户经营者。
(二)被调查村。在被调查的27个行政村中,58%的村地形地貌为平原,30%为丘陵和12%为山区。
被调查村与乡政府或县政府的距离。54%的村离乡政府(县政府)在5公里以内;40%的村距离6-10公里;6%的村距离11-30公里。
被调查村公共交通便利情况。82%的村通公交站点或招手即停的公共汽车,18%的村不通公交车辆,但村内外路面全部达到了村村通的标准。
二、产业振兴背景下农村新变化和成效
1..产业发展兴旺,乡村振兴考核全省领先
2019年,我市编制印发了《马鞍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突破了一产化农业的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新认识、新思路与新举措,从乡村的产业创新树点布局以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围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目标,着力在面上开展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创设,在点上加快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扎实推进并实现了乡村产业创新发展。
2019年,在全省16个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我市位列第一,产业兴旺的主要考核指标均实现了预期目标,其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4个指标超过2020年计划目标值(见下表)。
全市产业兴旺主要指标实现情况表
主要指标
单位2017年基期值2019年实绩2020年
目标值
指标值
比基期(%)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亿斤21.421.71.6>212.农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553.4133.73.5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74.477.73.3764.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
亿元5.613.91.48倍13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万人次3007251.42倍600我市乡村振兴取得的突出成效得到了广大乡村居民的广泛认可。据调查资料,有94%的被调查者知晓国家和本地产业振兴政策,有88%的被调查者知晓本地相关政策。在问及农业产业发展对村民增加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的问题时,有
8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有
7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2..传统农业因势立业,五大特色产业确立
据统计资料,目前,我市现有耕地面积262.4万亩,水面107.9万亩,林地
117.1万亩,属江南丘陵地貌,是典型的鱼米之乡。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市以当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运漕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省级现代农业范区为核心的农业园区体系基本形成,以优质粮油、生态水产、特色畜禽、精品果木、精细蔬菜等五大特色产业已经确立,三县“一县
一业”已具相当规模。2019年,当涂水产、和县蔬菜、含山专业品牌粮食产值分别达40亿元、30亿元、20亿元,分别占全市一产总产值
26%、13%、20%,合计占全市
59%。3..二三产业逐步兴起,产业融合增添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大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突破产业融合阻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融合新业态。2019年,全市第一产业总产值达
152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
445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725万人次,农村产品网络交易额达
13.9亿元,达到并超越了产业兴旺计划目标值。问卷调查资料显示,乡村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各具规模,被调查村拥有10个以上农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模农户经营者占比重达到
33%。其中,一产种植养业占
52.9%,二产农产品加工业占
10.7%,三产的物流流通业占
2.1%、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占
15%、农村电子商务占
8.6%。4..产业兴旺带动收入结构变化、水平提升
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473元,居全省各市
之首,增长
10.4%。问卷调查资料显示,2019年人均收入超过
2万元的农户占到64%,人均收入在1.5-2万元的农户占36%。被调查对象在村里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或规模农户从业的占比重达到
52%,从业报酬收入占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比重为
34%;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比重达到
28%,两者合计占比重达62%,此外还有
36%的收入来自于外出打工。在被问及与2017年人均收入水平相比情况,基本不变的占34%,增长1%-20%的占38%,增长21%-50%的占16%,增长50%以上占12%。5..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市聚焦长三角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以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现实路径,分类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实施产业扶贫系列“金字工程”,推动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此次调查了解到的当涂县的乌溪镇、护河镇的“金色田园”、含山县的联邦科技公司等乡村创新发展中的经济体、“金菜地”、“金稻渔”等产业扶贫的“金字工程”,是我市乡村产业振兴、转型升级的典型范例。
((1)“一村一品”示范镇:“小蟹苗”驮来“大产业”乌溪镇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蟹苗养殖起源于九十年代初,经过近三十的发展,全镇蟹苗培育面积达
1.2万余亩,分布在七房、永保、金庄、南广等村,从事蟹苗培育农户达
3200户,占农业总户数的50%,蟹苗培育成为该镇农业主导产业。2019年,蟹苗产值达1.5亿元,占全镇农业产值近50%,从事养殖业及饲料渔药供应、鱼具制造等配套的服务人数达8000余人,占全镇劳动力人数的60%。2019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9000元左右,其中来自蟹苗培育收入占
55%,全镇
80%农民住上了别墅式楼房(美称为蟹苗楼)。乌溪镇蟹苗培育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河蟹生态养殖业的发展壮大,成为“产业+”的成功典范。
(2)田园综合体:助力农村产业转型
马鞍山市金色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坐落于当涂县护河镇兴禾村境内,是国家3A级景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五星级农家乐餐厅、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示范点、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市级龙头企业、马鞍山最美民宿、市级田园综合体等。公司按照分期实施、逐步发展的理念,结合大公圩自然资源,突出江南水乡文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园将建设成农业景观、休闲娱乐、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副产品销售、中小学生实践教育等六大功能区,核心是“为农增收”。自
2015年建成以来,综合体始终秉持“绿色和谐,互惠共赢”的思路,积极投身乡村产业转型,为护河镇乃至当涂县的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3)“龙头企业+”模式: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农林种植、粮食加工与销售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企业。6年来,建成了5000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和3万吨绿色大米加工生产线,创建了“小河村”牌大米,并通过了有机和绿色认证。2016年升级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挂牌于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2018年被全国工商联和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公司大力推广“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订单基地”的带动模式,融合“小河村”品牌和“含山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2016年以来,公司和
9个贫困村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签订了品牌粮食订单种
植合同共
3万多亩,牵头成立了“含山县联邦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带动了
15家农业合作社、30多家家庭农场、数十个种粮大户发展绿色水稻种植,在种子、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销售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公司还与大专院校合作,创建现代农业产学研基地和孵化器,逐步形成了种植技术、品种和规模在“长三角”区域的“稻农”优势。
((4)产业扶贫推动乡村产业全面升级
我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实施了产业扶贫系列“金字工程”、“种植大户+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经营模式,由贫困村试点到向全域推开,推动乡村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一是升级“金菜地”、“绿游游”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将“金菜
地”、“绿游游”作为我市农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重要内容,聚力打造产业扶贫品牌,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其中,和县加快推进蔬菜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实现了“种一亩菜、脱一户贫”的目标。含山县深入推进
“绿游游”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工程,加快建设“万亩花果园、千户农家乐、百户民宿房”。我市通过实施“金菜地”、“绿游游”工程,每个贫困村年均收入增长
3-4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
2000余元。“金菜地”、“绿游游”工程向非贫困村推广实施,覆盖非贫困村186个,受益贫困群众达2万多人。二是升级“金稻渔”扶贫工程。我市将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投入和“三变”改革相结合,以贫困村为重点,在全域范围内遴选具备稻渔综合种养条件的村,开展建设一个稻渔种养生产基地,组织一个村集体经济主体与一个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建利益链
接,带动一批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三个一”建设试点。目前,在10个贫困村建设了“金稻渔”基地12个,带动贫困户1000多户,户均增收800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建成基地60个,超过10万亩,惠及群众4万多人。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取得了长足发展,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和认可度相当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品牌、规模效应优势不够凸显。我市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产品规模、品牌等效应优势还未形成。调查结果显示:46%的被调查者认为品牌效应明显缺乏,有
40%的被调查者认为市场规模有限,销路难以打开;有
32%的被调查者认为地理位置、交通等客观条件限制了农业产业规模发展,此外还有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环保成本偏高。此外,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
3家,龙头企业量不大、规模小、带动力弱的现象还较为普遍。
2..融资困难与投入不足较为突出。乡村要振兴,融资与投入是关键问题。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见效周期长,风险高。从财政投入来说,土地出让收入、政府债务资金等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较低。从社
会资本来看,由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
74%的乡村干部和产业经营者认为资金缺少、扩大规模难度大是目前乡村产
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需要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大力支持。
3..人才缺乏尤为明显。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来支撑,但是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不能回乡,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据有关调查资料,当前农村常住居民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92%,明显低于城市平均水平。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农业实用人才约
2.3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7%,分别占乡村从业人员的2.9%、农业从业人员的7.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0%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业产业发展缺少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人才,66%的乡村干部和生产经营者急需要得到专业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帮助。
4..。
改革红利释放得不够。虽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接近完成,但改革成效不明显。主要表现在虽然绝大部分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但仅有少数村的合作社实际运行,而且大多运行程序不够规范。一些村虽有分红,但来源大多是土地流转收入,和村民并未形成紧密型联系,调查结果显示:从集体收益中得到分红仅占40%。
四、对策建议
我市产业振兴的重点是瞄准长三角,抢抓发展契机。合理优化布局,打造长三角有机绿色
“菜篮子”;加强精深加工,创建长三角食品加工的“新高地”;推进农旅融合,建设长三角都市休
闲“后花园”。
一是要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根据全市优势产业进行布局,突出差异定位和错位发展,分县区、分乡镇、分产业规划安排和梯次推进。大力推进市级以上各类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与扶优扶强工作,以“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布点,打造产业强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二是要发展品牌农业、园区农业、电商农业。实施特色农业品牌创建行动,鼓励企业创建“三品一标”、驰名商标。重点打造含山大米、和县辣椒等地理标志产品和食宝含山、当涂姑溪河等区域公共品牌。实施农业园区升级行动,推动农业园区转型升级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优化升级农村电商行动,加快构建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电商乡村服务站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体系。
三是以要素保障为突破口,完善产业兴旺制度保障。
一是解决“地”。的问题。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用地难。要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盘活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的保障力度。
二是解决
“人
”的问题。要推动
“人才入乡
”。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制定落实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造就更多乡土人才。
三是解决
“钱
”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强化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引导
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要优化招商环境,引导更多社会资本积极投向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促进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农村社会经济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和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奋力谱写我市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篇二:乡村振兴申论怎么写
申论范文:聚力乡村振兴
夯实乡村振兴道路3篇
申论范文:聚力乡村振兴
夯实乡村振兴道路1申论范文:聚力乡村振兴
夯实乡村振兴道路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乡村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聚力乡村振兴和夯实乡村振兴道路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聚力乡村振兴,顾名思义,就是要凝聚众人之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在农村地区存在着较大的社会差距和发展不平衡现象。乡村振兴需要每一个农村居民的参与,而他们的融入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因此,让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乡村振兴过程中也要夯实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乡村振兴道路,就是要深化乡村改革、发展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乡村经济、环境、社会的平衡发展。
首先,在乡村改革方面,不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户籍限制导致了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各方面资源无法最大程度运用。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给予农村人口同城化待遇,使其在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相应得教育保障、医疗服务等公共资源。这将有助于扭转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的局面,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其次,在发展农业方面,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农作物单一、种植品质不高、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工作,推进规模化经营和现代种植方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化等研究,提高农村经济拓展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重视并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包括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加速农民脱贫致富,为乡村经济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潜力;另一方面,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缺失,不仅让乡村发展受限,还可能对城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夯实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聚力乡村振兴和夯实乡村振兴道路,是目前我国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推进工作中,重要的是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以及从基础设施、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等方面全面推进工作,实现乡村振兴和现代化进程相互促进和协调
综合上述,实施夯实乡村振兴道路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工程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得到重视。只有共同协作,积极行动,才能深化乡村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乡村现代化,并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
申论范文:聚力乡村振兴
夯实乡村振兴道路2申论范文:聚力乡村振兴
夯实乡村振兴道路
近年来,我国政府始终将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资金支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新冠疫情影响下,乡村振兴更成为国家瞩目的重中之重。那么,对于应届考生而言,如何看待当前乡村振兴形势,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不仅是一种使命担当,更是应试的重要素材。
首先,要明确乡村振兴的意义。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改善农民生活和发展农业经济,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促进农民富裕和国家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是中国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必要的社会责任。实现乡村振兴,能够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缓解人口流动压力,加强农村基建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是对中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挑战和试金石。
进一步地,要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难点和挑战。乡村振兴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一些是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构性问题,另一些则是当前危机态势下的特殊考验。一方面,加快医疗和教育设施的改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开发多元化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都是乡村振兴难点。另一方面,当前新冠疫情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省视程度高,农民返乡问题日益凸显,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缓慢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寻找共性问题,制定合适的政策,加强乡村治理,健全制度盲区,都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和挑战。
最后,要思考推动乡村振兴的方式和途径。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首先,需要探寻有效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鼓励多元化投入模式,满足不同需求的资源要求。同时,以“放管服”为重点,减少行政干预,提高政府公信力和领导良好形象。此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引进多元化文化资源,推广区域特色,提高农民对农村文化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关键是,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力量,促进乡村民主,引导农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基层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成为乡村振兴的需要和保障。
聚力乡村振兴,夯实乡村振兴道路,是当前国家实践和泉而本。对于应届考生而言,要在深入研究国家政策、了解民主治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乡村振兴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从个人成长,还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都应该助力乡村振兴,共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应届考生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方式和途径。建立科学的乡村振兴思维,加强基层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都是重要的措施。应届考生需要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申论范文:聚力乡村振兴
夯实乡村振兴道路3申论范文:聚力乡村振兴
夯实乡村振兴道路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被列为我国新的重大战略方向之一。在这一方向下,乡村振兴成为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热点,也成为此时此刻最应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实际上实现乡村振兴要面对着很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NGO以及全民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夯实乡村振兴的道路。
首先,应该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我们需要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确立侧重于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这其中包括增强政府的行政服务能力,加强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和帮助,及时了解乡村情况,解决乡村难题,加大对贫困村庄的扶持力度,推进扶贫同乡村振兴相结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有一个步步上升的乡村生态,才能真正让乡村民众受益。
其次,要鼓励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并积极引进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企业。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产业迅猛发展,具备着更高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农村互联网和创新创业,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进入乡村,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企业化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第三,要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基础设施不发达,那么乡村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压力。这方面,首先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尤其是增强对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其次是加强协调,政府、企业和民间三位一体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力求让基础设施建设更为完善健全。
最后,要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精神文明是推进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有效地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因此,要加强乡村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建设,宣传农村精华文化,弘扬乡村文明,建立农村文化交流平台,尽可能提升农村文化的吸引力。
总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各种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只有长期贯彻和坚持才能取得成效,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企业、NGO、专家和全体乡村居民一道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才有可能夯实乡村振兴的道路,实现乡村梦想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乡村现实情况,制定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本文从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工农业融合发展、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并强调了各方要共同努力,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夯实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乡村梦想
篇三:乡村振兴申论怎么写
乡村振兴申论万能模板
在近几年来,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乡村建设现代化、农民致富、脱贫攻坚等目标。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解决:如何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机制,以及如何消除乡村不平等状况等。
首先,政府应采取政策支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改革,改善农村社会环境,改进农村农业产业。其次,要加强政策和规划的宣传,提高农民的财经意识;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文化水平;积极引进资本、技术、市场和管理经验,促进乡村的发展。
此外,要加大对乡村振兴成果的评估,通过科学的衡量方式,对每项政策措施进行评估、监督和反馈,以确保取得良好效果。最后,应多方参与,形成政府政策指导、行业发展机构、社会团体参与的协同效应,所有相关单位应当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积极发挥作用,及时解决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为乡村振兴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篇四:乡村振兴申论怎么写
申论范文:以乡村振兴
促民族复兴3篇
申论范文:以乡村振兴
促民族复兴1申论范文:以乡村振兴
促民族复兴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以农养国”,乡村是我们基层力量的来源,是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当前,随着我国一些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正被视为我国新时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本文将围绕如何借助乡村振兴的理念来促进民族复兴,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是整个国家的居民点分布最广泛的地方,农村的发展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突出,因此,要推进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项必须走的道路,而且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整体利益的事业。
其次,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的日益崛起,人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日益重视,这也进一步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该问题的关注。因此,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关于城乡建设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思想、乡村文明和人性关怀的问题。加强乡村振兴,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加强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民族复兴。
第三,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的需求,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这种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目标。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与经济层面相关,同时也涉及到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居民文化、文明风貌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忽视了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原则,很可能会在发展过程中遗漏一些重要的方面,也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最后,我们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中国的农村振兴问题。中国正在进行一项历史性的事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机遇,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研究和调查,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发展的情况并找出其问题所在,领导干部们也认真对待乡村问题的解决,我们一定可以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并最终实现中国内部的整体发展。
总之,以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复兴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未来,也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引领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认真抓好乡村振兴,推进可持续发展和走上可行的发展之路,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推进保持和加强我国农村的强大力量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增加。本文从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可持续发展
等方面进行探讨,强调了乡村振兴对于实现祖国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乡村振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全民族走向未来的辉煌
申论范文:以乡村振兴
促民族复兴2申论范文:以乡村振兴
促民族复兴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历史时刻,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点,具有促进民族复兴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乡村振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一个强盛的国家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农业,而一个强大的农业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农民,也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乡村。因此,乡村振兴必然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问题。近年来,文化存在于乡村振兴各个方面之中。从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到文化旅游和乡村左右的发展,文化因素不断激发着人们对乡村振兴的热情。乡村振兴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文化,对于国家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二、如何推进乡村振兴进而促进民族复兴
1.加大资金投入
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持续投入资金,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同时,引导政策性银行加大对乡村金融的投资力度,切实解决农业、农村贷款难的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实现“政府引导、市场引领、社会参与”的双赢。
2.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政府应该在乡村振兴政策设计上更多考虑长期利益与短期效益的平衡,制定具有长期战略性的政策。同时,应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指导和谋划,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符合国情、适应市场需求的乡村产业体系。
3.强化人才支撑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能力的人才。政府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以支撑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
4.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同时,通过推行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等新型农业模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5.强化重点领域工作
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在特定领域加强工作。政府应该重视农村金融、电商、物流等领域的发展,建设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增强乡村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是一体的。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民族的经济和文化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和发扬光大。我们应该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新型农村社会主义,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国梦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中国应该在这一领域加大政策制定与资金投入,同时做好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人才支撑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地区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申论范文:以乡村振兴
促民族复兴3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乡村振兴与民族复兴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复兴。
一、乡村振兴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中国大规模创新与转型的一项基础性战略。通过深入推进“三产融合”,扶持实体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村的文化教育与社会治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城乡共同发展。
同时,乡村振兴也能够促进民族复兴。“三亿农民富起来”,既是中国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坚持高质量、可持续、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现“乡村活了、产业立起来、民富起来”的发展目标。
二、乡村振兴带动民族复兴
首先,乡村振兴能够促进民族复兴的文化元素。
乡村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进农村文化振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新时代特色的乡村文化,以此激发“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动力。
其次,乡村振兴能够促进民族复兴的产业发展。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文体旅游等新型产业的发展,打造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乡村振兴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也能够满足城市人对绿色食品和休闲旅游的需求,促进城市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乡村振兴能够促进民族复兴的社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保障,而乡村振兴战略也旨在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乡村教育、文体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治理,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三、乡村振兴需注重实践落地和长效机制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农民群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在此基础上,需要注重实践落地和长效机制建设。
首先,需要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民发展基础。
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基层工作队伍建设,推进乡村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乡村工作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落实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和整个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其次,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
为了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需要发挥长效机制的作用,加强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规模化培育,推进乡村旅游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强农民的就业培训,加大对乡村智力和科技技能的扶持力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乡村振兴是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文化元素的挖掘和传承,注重产业优化与创新发展,注重社会健康和平衡发展。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这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加强领导、多方合作,配套政策、加强实践和长效机制建设。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中国乡村振兴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篇五:乡村振兴申论怎么写
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
推动乡村振兴3篇
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
推动乡村振兴1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而乡风文明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是当前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一、涵养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
涵养乡风文明,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乡风文明的建设。乡风文明是指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社会规范。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这些规范不断积淀沉淀,终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明。
乡风文明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息息相关。首先,涵养乡风文明和推进乡村振兴是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培育文明,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并提高社会文化水平。这些基础条件的建设,可以促进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本投向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同时,也有利于各地乡村特色的发展以及产业集群的形成。其次,乡风文明建设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农村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重重挑战,特别是受到了社会现代化、城镇化、移民和各种文化冲击的侵蚀。这就需要加强农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让农村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涵养乡风文明,需要我们在多方面下功夫
涵养乡风文明,需要我们在多方面下功夫。首先,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弘扬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各级政府应该以宣传乡风文明为重要着力点,广泛开展相关活动,让乡风文明的价值得到传播与宣传。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争取更多的人群加入到乡风文明的建设行列中来。
其次,我们需要大力培育乡风文明的经验和做法。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加强对乡风文明的整体建设。还应该积极鼓励乡村人才返回农村,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毕业生回乡创业,保障乡村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我们需要鼓励乡村民众积极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乡风文明的建设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而乡村发展与建设也需要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创造和营造开放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提高其参与度和民主素养。
三、结语
涵养乡风文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复兴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同时全面把握历史传统、现实现状、未来可行性等要点,大力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只有从多方面需要下功夫,在实践工作中
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再碾压实践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进步地实现中国梦
乡风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要实现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推进,同时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育经验和做法,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不断完善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进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
推动乡村振兴2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
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的重要战略,而乡风文明的落实和发扬则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层面。如何全面加强和涵养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乡村振兴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持,而乡村文化则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吸引力的村落文化环境,可以吸引城市精英返乡创业,提高乡村的适应能力和生产力。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引导和规划,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领导干部要在文化建设方面提高政治站位,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尤其是乡村,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和传统工艺,有针对性地制定文化传承和保护计划。
二、支持乡村孝文化,增强家庭教育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乡村的基础单元,家庭的孝道观念和家风影响着全村甚至全县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当前,由于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乡村的孝道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为此,政府和家庭应该共同协作,向孝文化发力。政府把孝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加入教育体系,成立个别工作组加强社会组织、白领和农民等孝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家庭应该通过恪守家教、家庭成员互相关爱来推动家风建设。
三、鼓励志愿服务,推进文明乡风
文明乡风是营造浓郁乡村文化环境的必要因素,而志愿服务则是促进文明乡风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志愿服务的理念宣传和组织管理,培育更多的志愿者,并落实志愿者的政策待遇。同时,乡村干部要具备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以各种方式带动和引导更多的群众加入志愿服务,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在志愿服务中,需要重视志愿者的意愿和特长,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为文明乡风塑造的抓手作用。
四、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挥乡村文化效应
乡村文化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性、创造性和感染力,将是乡村振兴战略最具有实用性的措施之一。政府不仅应该出台有利于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还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创新和产业联盟的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和文化产品的开发。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的涵养和发扬相辅相成,作为现代化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
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是现代化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需要政府和全社会通力合作,积极投入资源和智慧。只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文化、鼓励志愿服务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等措施,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文明乡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营造出文明、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环境
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
推动乡村振兴3申论范文:涵养乡风文明
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乡风文明涵养,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积极的途径。本文将着重从几个方面探讨涵养乡风文明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关系,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一、涵养乡风文明对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涵养乡风文明,是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而精神文明涵养,则是提升乡村振兴的能力和内在魅力的重要保
障。在乡风文明的涵养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也能够促进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这种社会氛围,可以引领各类资源的集聚,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从而引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二、涵养乡风文明应该具有的理念和方法
涵养乡风文明,应该具有从本土出发,从农民实际需要和农村现实出发,秉持为民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形成农民自主、自发、自我提升的文明建设模式,重在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加强农民的自我教育,引导农民从自身做起,将良好的道德观、行为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这种方法,可以保持基层行动的源头活力,确保文明建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议与措施
(一)
在乡村文化体系建设中,注重乡风文明传承和推广。发挥家庭、学校、社区、乡村组织等多种载体的作用,宣传优秀的农村道德模范,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传递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农村文明传统。
(二)
推进乡村文化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培育乡村文化经济。在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乡村文化旅游、文化庙会、草根文艺等活动,推广乡村文化产品,创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的特色魅力。
(三)
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改善道路交通、绿化村庄、整治垃圾污染等,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农村资源禀赋,以农业大省为切入点,实行一村一特色、一乡一产,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合作联社、土地流转、种养结合等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发展能力。
四、结语
涵养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既是当前的任务也是长远的远景。要以充分认识涵养乡风文明对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为前提,全面展开乡风文明涵养和发展,并具体化到各个方面,以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
乡村振兴是当前的重大任务,而涵养乡风文明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广大农民是最重要的力量。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经济能力,可以激发其参与到乡村振兴的热情中来。同时,对于乡村文化、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改善,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乡村真正焕发生机和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篇六:乡村振兴申论怎么写
申论范文:根植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3篇
申论范文:根植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1申论范文:根植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这既涉及到农村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农民群体等多种问题,也涉及到传承和发扬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通过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一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以根植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为例,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一、发展乡村旅游业,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乡村旅游是增强乡村经济活力、促进城乡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业须深度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追求“深度、特色、环保、生态、文化”五大特点,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孵化当地的文化产业。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传统的乡村文化更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价值。在这里,游客除了感受到乡村碧水、青山、绿林的美丽外,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精髓。针对不同的文化资源,可以开设专题活动,如间接性文化体验活动、现场直接性文化活动、游学文化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可以更加近距离地了解文化内涵,同时拓展文化市场。
二、注重文化遗产传承,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前许多地方在做的工作,要发挥好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化资源开发。有的地方注重实物文化,如古民居、传统手工艺等的传承与保护。有的地方则更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如传统习俗、民间故事、节日风俗等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珍视我们的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有特色的乡村文化项目,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多元化开发乡村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游客
乡村文化是我们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自己对于土地的尊敬和爱。除了实物和非实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外,做好“文化+旅游”这个品牌应用,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之一。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既可以满足游客,也可以吸引当地百姓,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更让乡村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如在青藏高原乡村地区,可以开设藏文化涂鸦活动,搭配藏族舞蹈、民族饮食等活动。在苏南的乡村,可以开设水乡风情文化体验、水上乐园体验等活动,或是搞一些农业体验活动、农民工艺展览等,同时为游客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和设计优良的旅游服务和资本回报。
四、注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文化传承
在推进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可以更好的保障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努力解决乡村文化发展中的基础设施不足、设施老化、人才匮乏等问题,才能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
五、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专业化管理
乡村文化产业虽然规模偏小,但以
红军文化为例,在利用乡村旅游投资和多种筹资模式下,将农村于旅游业有机结合,成为了有重要影响的经纪。这种“文化+旅游”产业形式的引导,是加快及整合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乡村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专业化管理,不是针对集中官方的管理体制,更不应该是因“文化+旅游”盲目鼓励而瞎搞。专业化管理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
二是健全乡村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三是推行品牌的保护和使用;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
六、加强乡村文化的传媒推广
融合互联网技术,将乡村文化的价值信息传递出去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借助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媒体等,加强乡村文化推广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应坚持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专业化管理,加强传媒推广,使乡村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应注重全局性的考虑,加强各方协作,尊重乡村文化的本土性,更好地发挥其地方性和人文性的优势,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乡村文化
申论范文:根植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2申论范文:根植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都有其特色和传承。乡村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乡村文化的传承不仅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已被深刻颠覆。城市的繁华生活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理想,而乡村则逐渐被遗忘和边缘化。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的战略也逐渐被提上议程。如何让乡村焕发新生,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与乡村产业、乡村教育、乡村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传承乡村文化,一方面能够留住乡
村特有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强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为农民群体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
在乡村振兴中,根植乡村文化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首先是要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有系统的、持续性的工作。政府和有关文化机构要将乡村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建立健全乡村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承机制,加强对乡村文化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发掘,挖掘乡村文化的深层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其次是要通过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挖掘乡村文化的商业价值,将乡村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同时,也要积极探索乡村文化与现代产业和科技的融合。这种发展方式不仅能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能让乡村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来。
最后是要把乡村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中,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乡村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是很好的旅游资源,与此同时,乡村文化也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政府和社会资本要联合起来,通过开发出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发掘乡村文化的旅游价值,促进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总之,根植乡村文化,把乡村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和民生发展中来,是一个全面、持续、系统的过程。乡村文化的传承和挖掘,不仅能够让农民群体对自己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同时也能
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乡村文化,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向导和领袖所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乡村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文化的支撑和传承。通过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整理、保存和发掘,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向导和领袖,不能推卸历史责任,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乡村文化,让它在乡村振兴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继续闪耀光芒
申论范文:根植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3申论范文:根植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精神力量,因此根植乡村文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振兴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化、倡导乡村美学等方面探讨根植乡村文化的重要作用。
乡村经济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传统乡村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乡土经验和商业智慧。例如在古代,中国农村地区的紫砂陶器、剪纸、竹编等手工艺品就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现代的乡村经济需要借鉴这些传统文化,将其巧妙地融入到经济活动中。比如,在某些山区村落,它们的桥梁采用的是古老的木拱桥,而这些桥梁在文化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乡土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中被合理地利用,不仅能够制造
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有效地调动村民参与的热情,进而实现乡村经济的振兴。
乡村文化的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乡村文化是几千年人类社会的积淀,它包含着我们祖先的丰富智慧和人文精神。许多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中逐渐消失或淡漠,从而导致了文化的断层和缺失。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例如,某些村落的传统技艺,如剪纸、土陶、民间舞蹈等都是乡村文化的体现,这些传统技艺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生活文化内涵。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那么一定会在乡村带来重要的文化效益。
根植乡村文化还可以倡导乡村美学。乡村中自然、人文和社会组成一种综合的状态,这种状态具有较强的美学规律和意味。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美学价值变成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那么可以在传统农村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同时,这种美学也可以让城市人们从新发现乡村之美,从而愿意来到乡村旅游、购物、养老等。美学的宣传可以通过文化节庆、美术展览、艺术演出、网上传播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同乡村美学,从而在实际行动中支持乡村的发展。
综上所述,根植乡村文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通过振兴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化、倡导乡村美学等多种途径,可以在乡村中增加文化的积淀和文化的价值,进而实现把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从而达到更为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根植乡村文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倡导乡村美学,都是有效的途径。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让乡村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发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作用。未来,我们还需在实践中探索更多适合乡村的文化发展模式,让乡村文化更加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篇七:乡村振兴申论怎么写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申论范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
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
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
奉献。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