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报告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通知》和《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通知》精神,结合本镇实际,自20xx年1月初开始,我镇机构改革工作在区编委的具体指导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设置,认真实施了机构改革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
地处市南郊,距市区23公里,土地总面积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6700亩,其中,水浇地22000亩。全镇现辖13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共有6484户28455人,是最大的乡镇。20xx年底,全镇生产总值完成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8元。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精神,我镇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围绕“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原则,逐步精简内设机构,整合规范事业单位,科学设置工作岗位,进一步推进了机构改革工作。目前,全镇共有工作人员104人,其中:行政编制25人(其中党委、人大、政府在岗领导职数8名,另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1名),机关后勤事业编制2名。事业编制46名(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3名,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9名,农村文化服务中心3名,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含服务所〉16名,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心5名)。政策性安置33名(三支一扶6名;事业单位招考5名;进村进社5名;纯农户
零就业家庭10名;大学生村官12名)。
在机构设置上,我镇将镇机构具体划分为“四室五中心”,镇内设职能机构4个,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人民武装部牌子)。调整事业单位5个,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重坪管理委员会牌子)、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加挂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牌子)、农村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目前,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㈠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实施方案。自机构改革开始以来,我镇就把此次机构改革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任组长,班子其他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乡镇机构改革的相关工作。积极召开专题会议,对改革的有关政策和办法以及镇机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斟酌,切实做到符合实际、改革明显、人员调配合理。同时,将上级各项规定和镇情实际相结合,研究制定了《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对改革内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整、定岗方法及人员分流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机关稳定和改革中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㈡加强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工作。机构改革涉及部门变化和人员进退去留,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我镇以稳定人心和保证机构改革顺利
推行为出发点,及时开展疏通思想、释疑解惑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认真进行了前期动员。组织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就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遵循方针原则、实施步骤等给机关工作人员做了介绍,引导他们认真对待改革。其次,对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按类别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对干部职工作思想动态进行了摸底分析,对机关工作人员能否适应转岗后的工作需要,特别是对可能退休及分流人员的心理状态等一系问题,实行了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分口交流、谈心等形式,打消了许多同志的思想顾虑,切实为做好此次机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㈢规范站所结构,科学设置岗位。紧紧围绕上级有关机构改革文件精神,按照事业单位设置同党政机构设置统筹考虑、综合设置,防止和避免交叉重复的要求,对我镇机构进行了科学设置。一是在内设机构上,采取综合设置,严格控制机构限额的办法进行整合重组,镇内设机构统一为“四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社会治安治理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二是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核心职能,对乡镇事业站所打破行业和部门界限,积极组建成立为“三农”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将事业单位调整为“五中心”①撤销农业服务中心,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并将市重坪管理委员会划归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加挂重坪管理委员会牌子)。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组建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将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的各项职能
整合划入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加挂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牌子)。③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撤销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组建农村文化服务中心。④保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含服务所)。⑤将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所更名为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心。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各部门之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通知》和《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通知》精神,结合本镇实际,自20xx年1月初开始,我镇机构改革工作在区编委的具体指导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设置,认真实施了机构改革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
地处市南郊,距市区23公里,土地总面积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6700亩,其中,水浇地22000亩。全镇现辖13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共有6484户28455人,是最大的乡镇。20xx年底,全镇生产总值完成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8元。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精神,我镇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围绕“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原则,逐步精简内设机构,整合规范事业单位,科学设置工作岗位,进一步推进了机构改革工作。目前,全镇共有工作人员104人,其中:行政编制25人(其中党委、人大、政府在岗领导
职数8名,另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1名),机关后勤事业编制2名。事业编制46名(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3名,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9名,农村文化服务中心3名,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含服务所〉16名,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心5名)。政策性安置33名(三支一扶6名;事业单位招考5名;进村进社5名;纯农户零就业家庭10名;大学生村官12名)。
在机构设置上,我镇将镇机构具体划分为“四室五中心”,镇内设职能机构4个,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人民武装部牌子)。调整事业单位5个,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重坪管理委员会牌子)、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加挂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牌子)、农村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目前,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㈠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实施方案。自机构改革开始以来,我镇就把此次机构改革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任组长,班子其他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乡镇机构改革的相关工作。积极召开专题会议,对改革的有关政策和办法以及镇机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斟酌,切实做到符合实际、改革明显、人员调配合理。同时,将上级各项规定和镇情实际相结合,研究制定了《市机
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对改革内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整、定岗方法及人员分流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机关稳定和改革中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㈡加强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工作。机构改革涉及部门变化和人员进退去留,事关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我镇以稳定人心和保证机构改革顺利推行为出发点,及时开展疏通思想、释疑解惑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认真进行了前期动员。组织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就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遵循方针原则、实施步骤等给机关工作人员做了介绍,引导他们认真对待改革。其次,对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按类别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对干部职工作思想动态进行了摸底分析,对机关工作人员能否适应转岗后的工作需要,特别是对可能退休及分流人员的心理状态等一系问题,实行了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分口交流、谈心等形式,打消了许多同志的思想顾虑,切实为做好此次机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㈢规范站所结构,科学设置岗位。紧紧围绕上级有关机构改革文件精神,按照事业单位设置同党政机构设置统筹考虑、综合设置,防止和避免交叉重复的要求,对我镇机构进行了科学设置。一是在内设机构上,采取综合设置,严格控制机构限额的办法进行整合重组,镇内设机构统一为“四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社会治安治理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二是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核心职能,对乡镇事业站所打破行业和部门界限,积极组建成立为“三农”
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将事业单位调整为“五中心”①撤销农业服务中心,组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并将市重坪管理委员会划归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加挂重坪管理委员会牌子)。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组建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将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的各项职能整合划入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加挂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牌子)。③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撤销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组建农村文化服务中心。④保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含服务所)。⑤将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所更名为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心。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各部门之
间的职责关系、职责范围和权限,其中各站所事业编制均按20%精减。
㈣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坚持将机构改革与人事改革相结合,使二者同步进行。在具体工作中,我镇除按有关章程选举、任命的干部外,其余在编干部一律按新设置职数和岗位实行竞争上岗。镇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单位法人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管理。同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妥善制定了分流人员安置政策,采取国家政策内提前退休、转换岗位、统筹调剂等途径有效减小编制压力。
㈤实行定岗到人,合理
进行分配。对于政策性安置的33名新进人员,我镇结合各事业单位需
求和新进人员专业与特长,客观合理的进行了人力资源整合,最大程度的优化了各事业单位的人员配置,如将农学专业的分配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城镇建设与规划专业的分配至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等,初步做到了“定岗到人”,为新进人员更好的发挥能力与作用提供了平台,也为下一步“定编到人”、进一步完善编制“实名制”打好了基础。同时,我镇在机构改革之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全镇领导干部中实行包村包社制,全镇在编的71名干部都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了片区,具体协调指导处理村中事务,在此基础上,全镇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
1、我镇属于最大的乡镇,各项工作任务较兄弟乡镇繁多,但是近年来,由于我镇工作人员频繁被上级单位借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镇各部门工作的开展。
2、按照区上的编制的分配方式,乡镇一级均采用的是“一刀切”的做法,然而我镇人口密集,工作任务重,但在乡镇编制数上却与一些人口较少的乡镇基本相同,人员紧缺的状况尤为严重。
六、意见和建议
1、为更充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促进政府职能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缓解我镇人员紧张的局面,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已借调出人员的编制问题,减少我镇在编不在岗的人员数量,保证各部门工作正常开展。
2、我镇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人员紧张,与兄弟乡镇相比人口基数为最大,建议上级部门采取按人口比例分配编制数额的分配方式,根据人口的多少分配编制的数额,以此更好的促进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扶持并推动党和政府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篇二: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有关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20xx年以来,XX县以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以深入推进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为契机,县、乡密切配合,统筹联动,在乡镇和街道通过合理确定综合执法范围,整合相应领域综合执法队伍,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实现“一个区域一支队伍”,通过放权赋权、推进执法力量下沉,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问题,打通综合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通过一系列改革,乡镇和街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现将有关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情况
20xx年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以来,XX县重点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优化机构设置、配强人员编制、统一购买设备等方式,保障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全面推进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
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统筹协调、齐头并进推动全县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力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二)优化机构设置。按照XX市批复的《XX县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方案》,全县XX个乡镇(街道)统一设置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其中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办公室作为党政内设机构,主要负责统筹组织、协调指挥辖区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实行联合执法,牵头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及网格化执法管理模式等工作。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作为事业单位,主要负责行使辖区内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市政管理、绿化管理、城区和农村规划管理、无证商贩、商店占道经营等的行政处罚权。
(三)科学放权赋权。依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并扩展乡(镇、街道)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新政文〔20xx〕8号),采取乡镇(街道)“点菜”和县直部门“端菜”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编制放权赋权目录。由乡镇(街道)立足破解“看得见管不着”难题,提出拟承接行政职权目录;由县直部门立足破解“管得着看不见”难题,提出拟委托行政职权目录。两个目录形成后,将耦合度较高的行政职权梳理筛选,作为拟下放行政职权目录,参考此前河南省赋予经济发达镇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录,最终确定放权赋权XXX项,其中基础事项XX项,县直单位委托各乡镇(街道)
人民政府实施的委托事项为XXX项。
(四)配强人员编制。XX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共核定事业编制XXX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核定XX名,占乡镇(街道)全部事业编制的XX%。通过“减县补乡”,全县下沉人员编制XXX名,有效补充和加强了乡镇(街道)工作力量。人员下沉后,综合考虑工作能力、执法经验、年龄、性别等因素,选优配强执法人员,XX个乡镇(街道)现有执法人员平均年龄XX岁。
(五)统一购买设备。为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县XX个乡镇(街道)统一配备执法装备。参照住建部城市综合执法服装配备标准,投入XXX万元为行政执法人员购买执法服装;投入XX万元,配备防暴头盔、防护盾牌、执法记录仪、高音喇叭等执法装备;年投入XXX万元租赁执法用车XX辆,为乡镇(街道)执法巡查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二、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问题
(一)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认识不到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的意义,认为成立综合执法办公室只是改革中必要的职能调整,对发挥综合执法平台的协调指挥作用重视不够。二是过度依赖末端执法。许多派驻机构在日常工作中,疏于前期监管,重罚轻管,导致行业监管缺失,造成社会管理和执法脱节,执法资源浪费严重。
(二)执法力量保障不到位
一是派驻人员结构不合理。各部门派驻基层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且政府购买服务人员过多。二是派驻机构执法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乡镇(街道)执法的对象是当地群众,要求执法人员既要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又要具备灵活处理各种纷繁复杂乡邻关系的工作经验,但目前执法队伍持有执法证人员占比太少,专业能力不足,工作方式简单,不能将情、理、法三者有机结合。
(三)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责任不清
一方面,部分职能部门在工作中刻意弱化行业监管责任、强化属地责任,利用属地管理原则不加拆解地将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分派到乡镇(街道),部门则变身为“督察主体”,将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乡镇(街道),推到执法最前线;另一方面,部分职能部门认为有证企业属于行业管理,无证企业则由属地管理,曲解属地管理和行业主管的有关法
律规定。
(四)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
一是权力下放不到位。XX县在成立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的同时,下发了《推进县级职能下放切实加强乡镇和街道基层治理能力的通知》,将派驻机构人员的评价权、人事任免建议权、考核督办权下放至乡镇(街道)。派驻人员组织关系虽已全部转入乡镇(街道),但因编制身份仍归属市直部门,派驻机构办公经费仍由市直部门控制,导致派驻机构人员归属感不强,服务辖区意识不够。二是多头执法仍存在。由于派驻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仍以“条”为主,执法时不能形成一盘棋,仍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
三、改革工作建议
(一)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度
一是制定属地管理权责清单。进一步明确属地排查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列举每个权责事项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并逐项进行工作流程再造。二是严格执行职责准入制度。不得以属地管理名义随意将工作职责下放给乡镇(街道),确需乡镇(街道)承担的,由市委、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方可实行,纪委(监察委)将对职责下放进行全程监
督。三是建立依制监管机制。全市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依权责清单和职责准入制度履行属地管理,建立问责制度,依制监管。
(二)派驻机构人员实行一体化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下沉人员日常管理制度。将派驻人员的日常管理包括每日考勤等纳入乡镇和街道,与乡镇(街道)干部一体化管理。同时,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乡镇和街道下沉人员管理办法,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协同机制,切实增强乡镇(街道)对属地派驻机构的实际调控力。二是完善派驻人员考核机制。将派驻人员的考核权纳入乡镇(街道),派驻人员的平时考核、绩效考核由乡镇(街道)根据派驻机构工作人员日常履职情况出具考核意见并盖章,年度考核奖金发放等次与乡镇(街道)同步,按年度评选最优和最差派驻机构和人员。对不服从、不配合乡镇(街道)工作,群众满意度低的派驻人员,可根据管理权限向市直主管部门(单位)提出调离建议。三是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参照新密市驻村干部制度,明确下沉人员在属地服务年限,如需调整必须征求乡镇(街道)意见。市直主管部门(单位)如需抽调派驻机构工作人员,必须经所驻乡镇(街道)同意。
(三)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主管领导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或常务副镇长担任,派驻机构负责人兼任综合执法办公室副主任,派驻人员每人负责1~2个村(社区)行业监管、执法等事项,严格落实责任到人。二是探索“互联网+”综合执法模式。建立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大厅,将所有派驻机构统一整合在一个办公场所,由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同时,完善乡村(社区)监管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鼓励群众随时提供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三是明确执法目录。建立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制定日常执法巡查制度,明确执法目录并在所有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公布。四是畅通工作运行流程。乡镇(街道)利用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开展辖区内日常事务监管。由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负责,组织各派驻机构每日派出1人与综合执法办公室人员组成综合执法小队共同巡查,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即时解决,对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或突发事项可通过执法平台向市直职能部门上报。市直职能部门接报后应快速响应,及时与乡镇(街道)联动,限时解决问题;需要个案研究的,乡镇(街道)协助市直部门提出解决方案,按照法定要求限时解决。
(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干部使用制度。明确市直职能部门人员提拔使用必须具备2年以上下沉工作经历,由乡镇(街道)结合其工作实绩提出相关意见,对于履职尽责不到位者,市委组织部不予使用。二是落实待遇补贴。严格落实派驻执法人员工作补贴,参照乡镇干部标准发放,提高基层人员工资待遇、休假待遇,让执法人员愿意下、下得去、干得好。三是加强专业培训考核。派驻部门定期对全市派驻机构人员和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业务工作考核指导,实现条块有机管理。四是提供后勤保障。将市直执法部门上报的派驻机构经费直接拨付到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负责统筹管理,专款专用,派驻机构日常工作经费由乡镇(街道)审批报销。
篇三: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珠晖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0]7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珠晖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珠政办发[2010]25号),现将我区乡镇农业机构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珠晖区位于湘江东岸,辖两乡两镇五个农场,总面积234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10万,耕地面积6.15万亩,是衡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
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情况
(一)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为了搞好乡级农技推广站的改革与建设,区政府专门下发了《珠晖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珠政办发[2010]25号),成立了以区长符成安同志为组长的乡镇农技推广技术体系改革领导小组。编办、财政、人事、农业、畜牧、水利农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
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办。
(二)完善了机构设置。1、设立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加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2、各乡镇、衡州路街道将农技、农机、畜牧、农产品质量监管一起,综合设置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区共建立了5个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共有农技推广人员22人。
(三)建设稳定的办公场所。全区4个乡镇和衡州路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具有稳定的办公地点,为了便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办公地点全部设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四)资产整合情况。为了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作用,区政府对原有农技推广资产进行整合,农业部门负责解决办公用具、交通工具、仪器设备、办公和试验示范场所,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五)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了有利于充分发挥区乡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作用的管理体制。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乡镇农业推广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指导。区派出的技术人员的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评、调配和晋升要充分听取区级业务部门的意见。区级农业推广机构同时加强了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服务。
(六)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区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人员编制维持原编制数15名不变。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机构人员编制按照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户数、行政村数作为测算的基本指标并分别设立权重,即按照农作物播种面积0.5~1.5万亩配备1名农技人员,权重为0.3;500~1000户农户配备1名农技人员,权重为0.5;2~3个行政村配备1名农技人员,权重为0.2;3个指标所算的值之和乘以2/3即为乡镇应配备的编制数。经测算最后核定为22名,具体编制分别为:东阳渡镇6人、茶山坳镇5人、酃湖乡5人、和平乡4人、衡洲路街道2人。确保了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区农技人员总编制的2/3。区、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今年是换届之年,干部提拔,人员调动,编制变动等工作都暂时冻结,因此,尚未开展竞争上岗工作,人员还没有最终确定,目前在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上班的都是原在岗人员。
(二)经费不足。一是要加大对农技推广机构办公场所、培训场所、检测仪器、培训宣传设施、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人员知识更新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环境和条件。二是要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科
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变化,制定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培训规划,搞好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素质提升教育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经费尚未落实。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待换届选举完成后,我区将全面实行了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根据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三原则,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聘期一般为三年,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
(二)财政经费。拟定区财政部门保障乡镇农业推广站的工作正常开展,将人员工资、社会保险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并随区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结合本乡镇生产需要,认真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搞好技术培训。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实行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制度,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及时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篇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乡镇机构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照市政协20xx年工作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麻占平带队,市政协科技和民宗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部分委员于x月x日至xx日赴xx四县区,就乡镇机构改革情况进行视察,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基本掌握了这项工作的整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本轮乡镇机构改革正式开始于20xx年xx月,即市编委会对12县市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方案批复之后进行实施,20xx年xx月基本结束。
1.适度调整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
全市本轮乡镇机构改革前共有乡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x个;改革后有乡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xx个。为解决历次乡镇机构改革的遗留问题,缓解撤乡并镇后消化干部的压力,特别是方便群众办事,在撤并乡镇所在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便民服务中心xx个,作为临时性过度机构(不作为机构统计)。临时设置的便民服务中心均隶属于改革后的乡镇建制。
2.合理设置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
乡镇统一按“六办三站”设置机构。六办:即党政办公室(加挂财政所牌子);人大主席团办公室;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加挂民政工作站牌子);维护稳定办公室(加挂司法所牌子);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均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三站:即
经济综合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公用事业服务站,均为乡镇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副科建制,并各核定副科级领导职数1名,经费财政全额预算。
街道办事处统一按“六办一中心”设置机构。六办:即党政办公室;人大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维护稳定办公室;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均为办事处内设机构。一中心:即xx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为街道办事处下属事业单位,副科建制,核定副科级领导1名,经费财政全额预算。
3.严格核定领导职数
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1名副书记兼乡镇长),纪检书记1名,人大主席团主席1名,若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可设专职副主席1名,乡镇长1名,副乡镇长2名,辖区人口超过5万人或中省重点示范镇、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可增配1名副镇长;人武部长1名。
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1名副书记兼办事处主任),纪工委书记1名,人大工委(县市区人大派驻街道办事处)主任1名,办事处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人武部长1名。
便民服务中心设过渡性工作岗位,主任1名(正科),副主任2名(副科级),人员在改革后的乡镇调整解决。
4.理顺县市区派驻乡镇机构的职责关系
全市除法庭、派出所(含林业派出所)、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机构外,将食药所、司法所、国土所、工商所、财政所等具有管理职能
的县市区派出机构,其职能、编制、人员、经费、资产等全部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县市区归口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
将原各乡镇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承担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职能交由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承担,将原各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承担的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工作职能全部划转到各乡镇、街道办卫生院(卫生分院)。
二、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市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机构改革后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运行情况良好,岗位职责明晰,事业站所整合到位,机构运转协调,但与中省编制部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改革不彻底。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置,本身就说明改革还不到位,当初设置便民服务中心,主要是因为撤乡并镇后,解决原撤并乡镇辖区内群众办事方便而设立的临时过渡性机构。承载了原乡镇党委、政府几乎全部的职能与职责,形成了小马拉大车,不堪负重的局面,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再加之行政区划已经调整,便民服务中心在新组建的乡镇辖区范围内,因此在便民服务中心独立开展工作,势必会和新组建乡镇的整体工作造成推诿扯皮现象,更加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2.便民服务中心名不符实。由于便民服务中心是临时机构,它不是一级政府,虽然看起来实际承担了相当于乡镇的职能和职责,但不是执法主体,它的行为没有行政和法律效力,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尴尬的现象。比如,服务中心干部没有所在区域的执法证,碰到些
棘手事缩手无策;还比如,有的县市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开出的介绍信等函件,到了别的地方得不到认可,致使老百姓来回折腾,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形象。
3.乡镇权责不对等的情况未得到根本解决。本轮机改结束,虽然各驻乡镇站、所(食药所、司法所、国土所、财政所)名义上划归乡镇管理,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仍以种种理由干预,好多审批、执法权限仍在行业主管部门,可工作责任却在乡镇,乡镇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依然存在。
4.县城所在地仍然设建制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二、三产业的兴起,大批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得县城居住人口急剧增长,县城建成区面积成倍扩大,已具备城市规模。而现行的“县-镇-村”管理体制,已不利于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这一体制使县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处于多重管理之下,县政府不能对城区很好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增加了城市规划、拆迁、征地的工作难度,既影响招商引资,又阻碍城市发展,因此,撤镇建办势在必行。
5.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员工普遍情绪低落。乡镇改革后,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使用、公务员过渡、员工待遇等,必须以新组建乡镇或街道办统一口径上报,由于其机构性质和领导职数的限制,干部员工普遍觉得晋升无望,个人前途渺茫。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基本同其它乡镇一样,其工作量甚至远远超过别的乡镇,但是,每当县上召开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除了不能独立组团外,服务中心主任有时连个代表也当不上,老感到低人一等,工作没有动力。
三、意见与建议
1.加快中心乡镇的建设步伐,促进镇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乡镇机构改革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后,由于辖区范围扩大,人口规模增加,这就要着手规划好小城镇的发展布局。对于学校、医院、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要进行合理整合,统一管理,特别是要充分考虑新组建乡镇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特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打造一些特色小镇、商业小街、工业小区、旅游名镇等。同时引导一些环保绿色的民营企业向乡镇所在地集聚,促进镇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2.撤销临时性机构、将本轮乡镇机构改革进行彻底。首先,建议上级编制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将全市69个便民服务中心全部撤掉,其现有的职能职责和人员全部合并到新组建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其次,尽量将县城所在地的建制镇一律撤销,改为街道办事处,便于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城市化需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第三,便民服务中心撤销后,要妥善解决全体干部员工的安置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应安排同样职级,是公务员的要确保过渡,是事业人员的要进入编制序列,是工勤人员的要比照其他乡镇工勤人员的待遇进行安排。
3.乡镇机构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决不能搞“一刀切”。具体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要派任务、下指标,要在充分考虑乡镇面积,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常驻人口数量,交通和通讯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特别要考虑到历史文化古镇的存在价值。要超前谋划好机构改革后新组建乡镇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前景。
4.多措并举,着力解决被撤销乡镇辖区内老百姓办事难的问题。乡镇合并后,新组建的乡镇,其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大了,然而被撤销
乡镇辖区内老百姓,到新组建乡镇政府办事就更远了,因此,原有的学校、医院、信合、邮政等公共事业性机构,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下来,新组建乡镇要优先管理和服务好被撤销乡镇辖区内的百姓。比如,加派驻村干部,利用农村集市,开通流动便民服务车,送技术、医药等到农村,方便老百姓办事。
5.注重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乡镇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后,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债务负担。建议县市区以上各级政府应专门设立应急资金,确保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与此同时,要在被撤销乡镇且又距离新组建乡镇较远的行政村,尽快设立警务室,避免因乡镇合并出现治安真空,特别是要避免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乘机控制和危害农村的现象发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篇五: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XX乡深化机构改革行政单位岗位设置情况
(四办六中心一所)单位
岗位名称
主任
副主任兼纪检、职数
1职责
主持办公室全面工作,对乡党委、政府负全责
负责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负责纪检、监察、保密、宣传、督办工作及备注
1宣传干事
党
政
办
公
副主任兼组织1干事
国资监管干事
11等工作
收发打印管理
党政秘书
11人事、民族宗教及档案管理等工作
负责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负责“为民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网络更新与维护负责人大、政协、人民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各部门的综合协调工作
室
电子政务管理
主任
经
副主任兼发展济
与改革助理
发
经济商务助理
展
办
国土资源助理
1111主持办公室全面工作,对乡党委、政府负全责
负责经济发展计划、统计、扶贫、农民负担监督等工作
负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安全生产、市场监督工作
负责国土资源管理、村镇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
管理、林权管理等工作
主任
社
会
事
务
文教卫助理
办
计生助理
1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1等工作
副主任兼民政1助理
负责卫生、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及食药品卫生安全
负责民政优抚、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等工作
1主持办公室全面工作,对乡党委、政府负全责
社会
主任
治安
综治维稳专干
综合
治理社会矛盾调解11主持办公室全面工作,对乡党委、政府负全责
负责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信访等工作
负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突发事件和群1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
办公专干
室
XX乡深化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情况
单位
工作职责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林、水、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协助主任
岗位设置
职数
111121111备注
乡人民政府做好农、林、水、畜中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副主任(分管农水)
负责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及试验示范;负责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及副主任(分管畜牧)
农业综合服务疫病防控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负责农业机械的管理,推广副主任(分管林业)
先进农机技术及新农机具试验示范;负责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推广农农业技术员
村水利新技术;负责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测报和防治工畜牧兽医技术员
中心
作;在授权范围内负责林政管理;开展林业技术服务和多种经营承包活动;林业技术员
开展农、林、水、畜技术培训和农业多种经营生产服务,帮助建立和完善水务管理员
农村多种经营责任制;强化农业综合服务功能,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提供农机监理员
服务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避孕、节育、优主任
生优育知识,开展环情、孕情监测和节育技术服务;避孕药具的管理和发放;对农村计生宣传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等咨询服务;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考核指标及技术服务台账,确保各项计划生育服计生服务员
务工作的完成;负责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公益性服务。
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主任
社会保障服务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协助副主任兼农村医保员
乡人民政府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员
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员
劳动与社会保障员
1111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旅游等方针、政策主任
和法律法规;负责乡村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农村文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服务。
文化宣传员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土地和村乡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协助乡人民政府制定村庄、集镇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农村土地开发和利用;负责村容乡貌及环境卫生的治理;负责园林绿化及生态保护建设;负责公共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为农村居民提供房屋建设设计和施工安全管理村镇规划员
等服务。
主任
中心
最低生活保障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服务性工作。
交通运输和安全生产服务中心
宣传、贯彻执行有关交通运输及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协助乡人民政府拟订交通道路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主任
施;负责辖区内地方道路的修建和养护;负责农村交通运输业的管理,并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乡村道路的路政管理工作;协助乡人民政府拟定安全生产及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的监管、巡查工作,完善安全监管各类资料的建档和管理,配合市安监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等服务性工作。
交通运输及农村客运管理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
111111贯彻执行有关财政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管理、核算、反映辖区内所长
财政所
预算内外资金活动,负责办理镇事业单位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会计档总预算会计
案及政府机关单位财务的各项日常业务;编报各单位经费收支计划和预算预算外资金专户会计
外资金收支计划,调解资金并负责征收政府调控收入;参与制定本乡重要惠农资金专管会计
财政经济管理办法。
出纳员
篇六: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模板)
中国共产党XXX镇(乡)委员会(报告)
XXX委[2011]号签发人:书记
镇(乡)长
中共X镇(乡)委X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根据《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关于金乡县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X发[2011]X号)要求和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统一部署,我镇(乡、街道)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扎实推进。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基本情况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周密组织,认真实施。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政府职能进一步改善,理顺了职责关系,优化了机构设置,严控了人员编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精干高效、行为规范、管理到位、服务完善、廉洁
公正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了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镇(乡、街道)党(工)委、政府充分认识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和艰巨性,把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XX年X月X日,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并于XX月XX日召开动员大会,部署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对个别工作进度迟缓的部门强化督促指导,确保了乡镇机构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准备工作充分。一是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根据《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关于XX县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X发[2011]X号)要求,XX月又组织召开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座谈会议,了解乡镇职责履行等方面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预测分析,掌握了大量详实数据和材料。二是根据上级部署要求,认真核实乡镇(街道)总人口、财政总收入、行政区域面积等统计数据。由于准备充分,工作细致,确保了改革实施意见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XX镇(乡、街道)实际。
(三)组织科学严密。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矛盾错综复杂,为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进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积极动员,精心部署。XX年X月X日,召开全镇(乡、街道)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会
议,全面部署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明确此次乡镇机构改革由镇(乡、街道)党(工)委、政府负总责。二是严肃改革纪律。严格执行政治纪律、机构编制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保证不出任何偏差纰漏,确保了机构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乡镇机构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四是认真研究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对有些上级业务部门提出的要求严格执行,维护了改革政策的严肃性。
三、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这次机构改革,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编办的有力指导下,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措施得力、组织实施严密,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转变了职能,理顺了关系。通过机构改革,乡镇党政机构设置进一步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各内设机构职能配置体现了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特别是强化了乡镇政府的公共安全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责,健全了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综合性监管体系和群众工作体系,完善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
(二)创新了乡镇基层管理体制。结合乡镇实际,依法界定政府职责。加快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
设立便民服务点(社区服务中心),并与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联网,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
(三)推进了乡镇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在实施意见的要求,明确乡镇(街道)不再核定工勤编制的规定,今后不再新增工勤人员,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确需工勤人员的,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用人制度,为实现工勤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了乡镇机构编制管理。通过机构改革,各部门进一步强化了机构编制执政资源意识和法制意识,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有所增强。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进一步健全了编制使用申报制度和实名制管理制度,强化了管理手段,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由于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现有乡镇行政编制与新编制标准之间差额较大,特别是领导职数的精简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分流仍面临不少困难。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和完善改革,逐步解决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一是继续抓好改革方案的落实工作。结合乡镇换届工作,适时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评估工作。督促指导各部门认真研究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完善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二是切实加强对乡镇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
究,加大对新型乡镇改革的指导力度。三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按照X发[2011]X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公示制,强化社会监督,清理清退违反规定配备的工作人员,坚决杜绝出现新的超编现象,努力实现机构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
特此报告。
2011年12月日
主题词:机构改革乡镇XX镇(乡)报告
抄送: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XX镇(乡)委办公室2011年12月日印发
共印份
篇七: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街道办事处机构2021年改革汇报材料
为加快推进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街道办事处按照《xx县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发﹝20xx﹞x号)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改革方案
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以红头文件形式印发。参照《xx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请求》(模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街道改革方案。认真核对并修改《xx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名制公示表》,对增、减人员及时在实名制数据库中报送相关业务,托清人员编制底子,确保公示表信息准确无误。
二、改革后机构编制设置情况
1、党政工作机构(共设置x个办公室,编制xx人)。党政办公室;党建群团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稳定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
2、事业单位(共设置x个服务中心,编制xx人)。财经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
三、改革成效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各机构、单位的职能得到细化和明确,理顺了上下级工作关系,机构之间的工作条块关系更加清楚、顺畅,部门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分工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篇八: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
某某县某某镇机构设置情况报告
(2022年8月15日)
自收到岗委发[2022]60号(关于印发《某某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以来,某某镇党委高度重视,按照方案内容,结合某某镇实际,逐项逐步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统筹兼顾,将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职能转变、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结合,确保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及维稳工作全面向好,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某某镇辖区辖8个行政村、全镇人口2390人。目前镇机关共有在编人数41人,其中卫生所11人。
(一)机构设置及管理
2022年我镇实施乡镇机构改革,某某镇机关设5个内设机构,即党群综合办公室、政务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办公室和财政所。5个内设机构负责人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工作人员原则上根据岗位人员配置要求,按照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实行竞争上岗,提倡一人多岗。
某某镇政府核定行政编制21名(目前借调在外7名),机关工勤编制3名,事业编制17名。领导职数7名:党委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政府镇长1名(兼任党委副书记),副书记1名,副镇长3名。目前在编人员61人,实际在岗34人,其中1名聘用人员。
(二)工作运行机制
1、党群综合办公室。其主要职责:负责党委、人大、群团组织的各项日常工作和各部门、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督促检查有关工作的落实;负责信息调研工作;负责机关建设和工作人员考勤考核以及区域内突发事件处理;负责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机构编制、人事、统计和各类普查工作。
2、政务综合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政府的日常工作和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负责政务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统计、政务监督等工作。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
3、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其主要职责:主要承担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财经、扶贫开发、防汛抗旱救灾、动植物免疫、安全生产、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科学技术、优生优育、村镇规划建设、民政事务、残疾人保障、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工作。
4、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责:主要承担人民武装、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民宗宗教、寺庙管理、安置帮教、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等工作,协调与维护稳定相关工作。
5、财政所。其主要职责:主要承担我真财政预决算的制定和财务日常管理工作。
另外,我镇设有4个事业站所,分别是: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卫生院,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三)乡镇机构运转
某某镇机构改革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机构、编制精简到位,人员分流到位,经费保障到位,机构运转情况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乡镇机构改革后,某某镇“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的职能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由领导式管理向服务式管理加快转变,把无限管理、有限服务变为规范管理、无限服务。同时,镇政府与各部门间关系得到理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
二是优化行政资源配置。行政资源优化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某某镇机关由办公室、助理制两种设置整合为综合办公室设置,实现机构职能优化配置。并实现一人多岗、交叉任职、相互补充、整体统一、均衡推进,减少了推诿扯皮和内耗的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变了长期以来工作开展被动的局面。
二、乡镇机构运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权大于职权。镇党委、政府存在权力有限,责任无限。镇党委、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基本上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人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分属上级政府部门,设在我镇的大多数站所相对独立,对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持消极态度,轻则推诿抵触,重则出难题设障碍,造成乡镇一些全局性工作落实难。
2、乡镇可用财力不足。为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引导群众自主创业,我镇通过多方渠道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全部用于落实各项工程,我镇基本没有财政收入。同时办公费、接侍费、报刊费、培训费等行政成本有增无减,不堪负担,造成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大,陷入运转困境。
三、对策与建议
1、扩大乡镇权限。对乡镇职能机构的类型应能简则简、能并则并,合理设置,使各站所处于同等的地位,平等地置于乡镇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之下,进一步扩大乡镇的权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职能站所的工作效率。针对乡镇普遍存在机构隶属关系混乱的现象,乡镇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大对站所的管理力度,理顺乡镇与县直部门的关系。要逐步健全乡镇站所职能,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综合职能站所,使其从行政依附型向社会自主型转变,彻底改变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倾向,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经营主体。
2、抓好乡镇队伍建设。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重点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乡镇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拓宽乡镇干部队伍的录用渠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因事选人,择优录取的原则,从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吸纳部分优秀人才,充实乡镇干部队伍。
/
篇九: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我现就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市、县委的要求,乡上始终以实现乡镇职能转换、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执政能力为核心,按照政治性、稳定性、连续性、探索性和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照章办事、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目前,机构改革工作平稳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主要做法、途径和取得的成效
乡镇机构改革前,黄花乡辖8村52个村民小组,原设乡镇行政、事业编制39名,实有工作人员45名,村干部24人,社干部52人。改革后,全乡8村46个村民小组,村干部23人,社干部46人,新核定编制行政编制19人,事业编制38名,实有工作人员45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㈠整合撤并,合理调整村社。按照弱向强合、小向大合的总体要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村社数量、产业布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展壮大草畜、林果产业经济带,依靠强社拉动弱社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整建制撤销马寨子、凉水泉、油府庄、黄花塬等村部分村民小组。全乡村民小组数由原来的52个减少到46个,减少了12%。新的村民小组,更加符合黄花经济社会及区域发展的现状,协调性、区域性、整体性发展活力增强。
㈡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创新组织的设置方式。乡上按照市、县改革总体要求,经过积极探索,对乡内设机构重新进行了设置。乡上的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三办一部”,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人民武装部,“三办”主任分别由副书记或副乡长兼任,人民武装部保持原有机构和职能不变。撤销乡镇财政所、经济工作委员会、农机站、农经站等13个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为“四个中心一个站”,即: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中心、资金管理中心、劳务输转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工作站。同时,为了促进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完善典型创办机制,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建设,我乡研究制定了《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及设置方式,建立党群共富经济组织的意见》,在产业发展较快、具有一定典型示范作用的村,建立了“支部+协会”等党群共富经济组织6个,吸收会员139人,其中党员42人,占农村党员的12%。先后培育出了杨家沟、油府庄草畜、林果协会、凉水泉林果产业协会和水么劳务输转协会等一批“协会增收入、群众得实惠”
的典型。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富裕党员群众帮贫困党员致富、党员帮致富能人富人进步结对子”活动,共结成帮带对子15个,通过帮扶,全乡共有21名党员脱了贫,发展能人富人党员6人。
㈢创新载体,多渠道分流工作人员。按照县委、县政府审批的《XX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分流。一是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XX]112号文件规定,对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的干部进行了清理;二是根据《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对工作年限满30年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国家公务员,进行了清理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黄花乡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民营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任职的实施意见》,鼓励乡干部到村级任职或到民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当负责人。并按照“五个好”的量化考核标准,即,走出一条好的致富路子;带头发展一个好的产业;组建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建办一户好的企业;办几件好的公益事业。选派了8名政治素质高、办事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身体状况良好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民营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任职,进一步拓宽分流渠道。
㈣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上坚持把各项改革紧密结合、配套推进。一是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
案,推行了“乡财县管”,乡上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统一帐户体系管理,让乡干部挪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抓产业、促发展。二是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对现有教育布局进行了认真调研调整。三是对乡村债务进行了认真清理,摸清了底子,并积极研究探索解决的政策和办法。通过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即丰富了乡镇机构改革的内涵,更为下一步完善农村管理体制、理顺乡镇职能,实现农村管理体制在新的形势下高效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㈤合理定位,切实转变乡镇职能。乡上通过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将政府的主要职能定位在建立公共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兴办各类企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提供生产服务;引导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搞好农村社会管理,排查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从而把乡镇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把乡镇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使政府建设开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法制型转变。
我乡通过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初步达到了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
1、重新定位乡镇职能,初步实现了工作方式的转变。
通过改革,对政府职能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初步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下达任务、轻农村实际需要,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发挥市场作用等弊端。乡镇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行政型、命令强迫型、管理型的方式转变到服务型、法制型的职能上。
⑴明确“三个定位”。首先明确了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定位。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就是要由过去的催种催收,大包大揽转加到加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上来,把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发展环境等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社会和市场去经营。其次,明确了村级组织的职能和职责定位。村级组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组织农民发展优势产业,组织农村中的富人、能人成为中介组织成员,通过他们引导群众走向市场,同时,兴办乡村企业,搞好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第三,明确了领导的职能和职责定位。调整领导方式和方法,以服务为前提,努力学习一技之长,提高领导素质,加强政策引导,搞好政策服务,抓好组织协调。
⑵盘活“三个资源”。一是盘活了干部资源。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黄花乡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规范了新设机构的运行机制,按人员编制方案对所有人员进行定编、定岗,定责,做到了“四有”即有地点、有岗位、有职责、有人员。按职
能需要及干部所学的专业和乡镇积累的工作技能,在干部中开展了自报专长、竞争上岗,初步确定了人员。同时,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推进干部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干部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二是盘活了劳动力资源。重点抓了劳务摸底建档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成立了领导机构,健全了劳务输出组织服务网络,利用农闲有利时机,聘请县农牧局、果业局、科技局、劳务办等有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1654人,实现了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由自发无序输转向有市场的输转转变。积极联系可靠的劳务市场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努力维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止目前,全乡集中向我县境内的新安、大柳开工建设和周寨、新周等企业及兰州、银川、新疆、西安等大城市,累计输出劳力1537人,其中:就地输转816人,向外输出721人,实现劳务收入614.8万元以上,人均达到4000元。三是盘活了自然资源。重新整合乡域内的自然资源,启动乡域内的能人创业。杨家沟村积极为群众创业致富搭建平台,将本村的荒山沟协调划拨给致富能人袁春牛、李林保发展畜牧业,实现了自然资源向经营资本的转变。
⑶着力“三个重点”。一是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依托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组建了
“草畜、林果、劳务输转”三大产业经营性社会协会组织,积极推行农户合作型、技术服
务承包型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实效。二是在示范典型带动方面。以典型培育为载体,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巩固发展上培育典型,不断提高内涵,培育了高庄子村草畜产业专业村及新农村建设典型。目前,高庄子依托草畜产业专业村建设项目,投资248万元,修建养畜暖棚35座,投放基础母牛35头,栽植仁用杏200亩,种草100亩培育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30户,牛饲养量达到456头,实现畜牧业收入32.1万元。按照新农村实施规划,高庄子村整修各类用地78.2亩,在新村内建成“一纵三横”主干道路1500米,拓宽村社道路3条6.8公里,硬化开通排洪渠550米,栽植侧柏802株,薯块松230株,建成塘坝1处5000立方米,村小学、新村部、卫生所完成主体工程,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开工修建以拱家洼、剪子沟两社为主体的“小康住宅+庭院经济+增收产业+生态节能”四位一体模式的产业型家园45户,现有35户完成了主体工程,配套完成了“三通”。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黄花乡群众观念落后,思想保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先后4次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鼓励突出产业优势打造,建办养殖园。按照
“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疏通产销渠道,今年,在扩大荣盛养殖园养殖规模的基础上,通过下派乡干部任副会长,指导养殖能手闫李龙等,投资35万元,建办黄花塬养殖园,新建猪棚3座55间,购置饲料
粉碎、搅拌设施3台,配备畜疫设备,购回仔猪130口,猪存栏已达到288口,出售育肥猪和仔猪195口,实现销售收入8.3元。全乡的生猪饲养量达到4210口,出栏量达到1684口,实现销售收入67.36万元,为养猪产业链条延伸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龙头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民增收的步伐。
⑷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重心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干部由以往的开会命令,对实情掌握不够充分,而造成干群之间有距离的工作模式,变成赴工作“第一线”,摸实情,理思路,出实招,自己率先一步干起来,做给群众看,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干部工作作风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干部在工作中由过去的“一刀切”安排,蒙混过日子,缺乏工作积极主动性向直接参与工作,有具体服务目标转变,减少了人浮于事,难以管理的弊端,工作作风从“务虚”到“务实”转变,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优化,乡村干部变亲民、为民、利民。四是服务方式和执政方式上由原来的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由执政为民向为民执政转变,由“行政命令”向“管理服务”转变。
2、规范机构设置,新的职能作用发挥显现。设置的“三办一部”、“四个中心一个站”。“三办一部”主要负责党务政务、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武装等工
作。“四个中心一个站”主要承担农业产业化发展、乡级财务、劳务输转、法律援助服务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任务。这种机构设置强化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组织协调等职能,顺应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尤其乡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为重点,坚持“养畜温棚化、牛品改良化、饲草基地化、总量规模化、防疫体系化”的“五位一体化”工作思路,巩固提高了凉水泉等五村草畜产业整村推进片带,加强了对高家坡等7个1000亩以上饲草基地管理,引进优良种畜和冻精品种,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缩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栏率,做活、做大、做强草畜产业,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全乡种植优质紫花苜蓿200亩,改良草地1200亩,牛饲养量达到8512头,存栏6880头,出栏1632头,冻配改良基础母牛435头,已产犊的163头,新增温棚65座,培育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98户,实现畜牧业总收入261.1万元,人均达到346.1元。同时,补植补造、补栽仁用杏、结杏苗木2.4万株,新开小寨子对面山等2处三荒大点1450亩。加强化果业基地建设,对三处千亩仁用杏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组织群众落实了除草、果带整修、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理措施2次,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多方筹资2.3万元,购买新品种脱毒洋芋、黄豆籽种,在经济林带内套种285亩和795亩,长势良好,有望增收。
3、合理精简人员,减轻了行政运行成本。通过机构改
革,全乡24名村干部实行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或支书、主任“一肩挑”,有的还兼任合作社长,使村干部职数由原来的76人减少到目前的65人,精减11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15%,每年节省开支近3.6万元。
4、推行竞争考核机制,创造了服务产业的平台。通过机构改革,将大部分干部按照所学专业和工作特长,安排到相应的村、企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任职,使干部把以前的包村、包片、包点的工作机制向包产业、包项目典型、包重点工作转移,干部本人也由当过去的“万金油”干部转变为“专长专用”。同时,按照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制定机构改革后新的干部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实行周小结,月评比,季考核,年汇总,实行一个产业组、一支服务队、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进行绩效挂钩,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消除过去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增强干部工作的紧迫感、压力感和主观能动性,使干部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从过去的行政命令式开始向为农民生产提供服务、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参与式服务上转移。凉水泉村党员袁占梅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帮助凉水泉村确定了以“支部+协会”党群共富经济合作为平台,以党员能人、富人为骨干,带动群众走肉猪养殖产业规模化开发路子的思路。机构改革以来,共组织销肉猪2100多口,输出劳务60多人,实现收
入152多万元。
5、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干部原来的催种催收、刮宫流产变成了服务于民,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下派到村任职的干部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产业中去,通过研究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出点子、找路子、想办法,搞指导、搞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产业化致富的路子领办经济实体,共同创造机会解决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带领群众创业、跑市场,广辟流通渠道,为群众提供信息、拿定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选派到油府庄村的李飞龙同志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发挥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启动民间个人资金。引导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贵联合袁喜文等6户建办了以种兔繁殖、销售和技术咨询为一体聚星养殖园。该园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完成总投资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万元,流动资金6万元,购置粉碎机、颗粒饲料机等机械设备12台,运输车6辆。修建兔棚15座75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饲养量达到3260只。同时,吸引黄寨乡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资投资15万元建办了油府庄村水泥预制厂,已于5月份建成投产,建有厂房3间,硬化水平台面156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1眼,购置搅拌机、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设备6台,机动运输车1辆,主要以生产水泥檩条、水泥轨枕、钢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种规格的水泥制品为主,现已生产各类产品3600件,实现销售收入4.8万元。凉水泉村选派干部刘伟贤同志,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塬面百米经济林带内套种无公害脱毒138亩,整修拓宽凉后公路25公里,移动土方8立方米,通过验收达到了四级公路标准,助推了各类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水么村选派干部贾文玉同志,依托劳务输转协会,向县内矿区输送劳务工80人,实现劳务收入32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发展平台。高庄子村选派干部张震同志,会同高庄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吃苦耐劳,积极创新,为高庄子村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群众高兴地说:“我们贫困山区就需要像张助理这样有知识、有头脑、有创劲的好干部”。
6、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向村、企业或协会等中介组织选派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业或中介组织负责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他们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二、机构改革中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工作的内容、重点发生了
变化,再加上乡镇撤并、人员分流和内设机构调整,打乱了乡镇多年形成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乡镇工作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乡镇职能转变中还存在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财政收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现在,不仅沿袭XX多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予少取”变为“只予不取”,工作“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乡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
二是工作方法不适应。农业税取消之前,乡镇干部主要是忙着“催种催收”。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中央相继下发的几个“一号文件”,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没底。
三是发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财,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抓农业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
四是管理模式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民委员会执行完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活动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和管理。新的形势下,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对村社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成为乡镇干部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
四是乡镇事业单位资金不足,无法添置服务设施,难以开展推广项目。如兽医站没有一家健全的医疗设施,群众养殖防病治病乱找兽医,对养殖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围绕以转变乡镇职能、建设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为着眼点,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而市场和社会则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应该说,自从国家产生以来,政府的作用从来都不是无限和万能的。虽然政府一直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其角色和作用扮演发挥超过限度,则不仅自身不堪重负,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使每个干部认识到,虽然政府职能的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政府权力的缩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个人权力范围的缩小或某些利益的损失,但改革就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对改革不能叶公好龙,要做一个真正
的改革者,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改革都应坚决支持。
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乡镇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我乡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和路子,把乡镇政府的职能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转移到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三是积极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要结合完善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乡村两级债务化解等工作,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大力提高社会自我组织能力。在传统的“强国家,弱社会”的治理模式下,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会事务,另一方面,社会自身的组织能力很弱。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如果政府突然把很多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确实很有可能出现混乱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把政府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大力提高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
五是加强乡镇干部的技能培训。干部普遍反映,过去只围绕收款而工作,干部整天想的是如何采取方法从农户手中
把钱要回来,而现在转变为服务型,干部就不能适应。比如在果树作物技术、农机使用、科技发展上基础知识少。现在要服务于群众,就要加大培训力度,乡上要拿出经费,鼓励和支持乡干部自学和外出培训,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搞好乡镇工作。
六是理顺条块关系,增强乡镇政府功能。教育、卫生、土地等以及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其它机构的人、财、物,我们认为要下发给乡镇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服务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同时,把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应归政府机关行使,而技术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则由事业单位承担。把过去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职能交叉不清的现象必须清除,切实实行政事分开。合理设置乡镇事业机构,将必要的为三农服务的农业、农技、农机、水利等部门合并为一个机构。只有理顺了县乡关系,乡镇功能得到完善,才有利于乡镇行使领导和管理职能,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以确保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篇十: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关于乡镇改革各机构运行情况的汇报
关于乡镇改革各机构运行情况的汇报
义安镇人民政府
关于乡镇改革各机构运行情况的汇报
县编办:
按照县编办《关于巩固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成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照调研内容进行梳理汇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构建设情况
按照涞水县两办印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涞办字〔2020〕10号)要求,我镇积极开展了乡镇改革工作,形成了以增强党建为抓手、融合审批服务与执法力量为重点、以工作实效为考核标准的工作总格局,于2020年6月成立“四办、一队、一站、两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退役军人服务站、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8个机构全部按照工作职能和负责事项开展工作。义安镇核定编制59名(行政编制31名、事业编制28名),其中党政综合办公室编制10人,党建工作办公室编制5人,应急管理办公室编制5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编制5人,综合行政执法队编制11人,退役军人服务站编制3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编制8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编制6人,全部按“三定”方案编制要求配齐了工作人员。审批服务事项完善了授权交接手续;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在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公开公示;承接下发权限19项。综合执法事项已履行委托交接程序;行政执法各项制度、执法流程已进行了公开;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在公示栏对外公开;承接下放权限112项。
二、机构运行情况
我镇8个工作机构全部按照自身工作职能正常运行,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实现了职能转变,实现了职责界定清晰又紧密衔接,职
能配置做到了无空挡、无遗漏。各机构内部实现了深度融合,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等平台运转平稳顺畅。我镇按编制要求成立了由11名人员组成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加强了综合执法队伍人员力量,按照县司法局有关文件对执法人员开展了培训,使其知晓乡镇承担的综合执法事项;完善了执法装备配备,统一执法服装,配备了强光手电、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执法队员实行持证上岗。
三、乡镇内设机构与县级派驻机构、县级职能部门的关系
我镇内设机构与县级派驻机构基本实现了协调联动,按职能开展工作,工作力量进一步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机制,与县级派驻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机构协调配合,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我镇与县级职能部门特别是综合执法机构,主动对接,相互配合。同时进一步厘清综合执法队执法职责与其他内设机构监管职责边界,在建立基层综合执法协调配合上进行深度探索。
四、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放得下、接不住”的问题。
目前综合行政执法队人员配备合理性不充分,办理执法证条件限制,多数执法队员不能办理执法证,对实际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客观上造成了人员混编混用情况;缺乏精通乡镇综合执法的法制审核人员和执法人员,而且下放的行政处罚事项涉及部门较多,涉及的法律及行政法规较多,加之基层工作范畴比较广,乡镇干部大多身兼数职,短时间内执法队伍不能熟悉所下放的相关执法事项,造成了“放得下、接不住”的问题。
2.与县级职能部门、县级派驻机构协调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县级派驻机构同时接受派驻部门和所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业务工作接受派驻部门指导,日常工作接受所在乡镇的统筹管理,同时其职能与乡镇内设机构职能存在一定的重叠交叉,乡镇内设机构与县级职能部门对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造成了协调联动上的滞后和阻塞。
五、意见建议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下意见建议:
(1)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把好乡镇执法人员上岗关,所有执法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相关培训并取得有效执法证件,凡是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发证,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二是加强执法人员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三是抓好执法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建立定期学习考评制度,督促执法人员常态化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四是加强执法人员廉政教育,不断强化执法人员拒腐防变的意识,确保乡镇执法队伍健康发展。
(2)加强协调配合乡镇和县级部门应主动加强协调配合,配合县级部门对乡镇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对极易发生的执法事项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程序的培训。切实加强派驻机构与乡镇内设机构力量的融合,促进各类资源在乡镇层面的整合协调、联动支撑,进一步强化乡镇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能力,着力解决乡镇责大权小的问题。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内设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各项保障,进一步健全考核和管理制度,巩固乡镇改革成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义安镇人民政府
2021年5月18日
推荐访问: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综合机构设置情况 乡镇 机构改革 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