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kk秘书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2022年度政协委员发言—关于振兴乡村文化、打造宜居新农村的建议(全文)

2022年度政协委员发言—关于振兴乡村文化、打造宜居新农村的建议(全文)

时间:2023-02-11 15:40:06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政协委员发言—关于振兴乡村文化、打造宜居新农村的建议(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政协委员发言—关于振兴乡村文化、打造宜居新农村的建议(全文)

政协委员发言—关于振兴乡村文化、打造宜居新农村的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乡村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基础。时代发展,乡村变化,乡村文化也在变化。尤其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物质文明有了巨大进步。然而,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十四五规划”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在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打造品质为先、宜居宜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业的新保定过程中,推动乡村与城市风光同美、文化同脉等目标上还有不少问题,与“激情‘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我市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乡村非物质文化受损。除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文化资源,乡村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资源,如具备传统技艺的工匠,特有语言,正面的风俗习惯等。它们代表着乡村淳朴敦厚、勤劳善良的价值观。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务工取代务农,很多乡村呈现出老龄、衰败、空巢化的趋势,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依存空间逐渐消失。城镇化和旅游化的商业洪流改变了传统乡村的经济结构,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也造成了冲击和破坏。

(二)乡村文化自信不够。城市化进程加剧、外来文化和经济利益冲击,导致乡村社会主体对乡村文化信心不足。第一,乡村社会主体对自身文化持消极否定态度,片面追求外来流行文化;第二,由于乡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已不能满足年轻群体的需求,乡村传承群体背井离乡让传统文化被弃如敝屣。许多文化传承人放弃传统技艺转向去城市务工,很多地区乡村文化自信日渐衰弱,继而导致非物质文化资源面临失传。

(三)乡村文化创新不足。为了改善农民生活,各级政府想方设法帮助乡村发展产业,提高收入,今年全市预计将实现农业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02家,市级龙头企业新增100家。然而某些地区只看重表层经济效益,忽视深挖产业文化特质,使其失去了转化出更多成果的可能。如有的乡村发展苗木种植,仅停留在种苗、卖苗这种粗放流程中,没人进一步给树苗造型造景,更没人试图探索以苗木为依托的其他发展途径。苗木种植形成了产业,但缺乏创新,产业链无法延伸,催生不出文化业态,致使产业发展底蕴缺失,难以应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及变化。

(四)乡村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文化发达的乡村必然有优美宜居的环境。如果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公共资源匮乏,居住质量不高、出行不便,村民没有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乡村的发展和振兴就是空谈。只有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乡村变得宜业宜居,乡村振兴才会有原动力。

二、振兴我市乡村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乡村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能以多种方式呈现文化诞生、发展和保护过程,更好地讲述文化故事。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5788家,但是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寥寥无几。以县区为单位,建立与本地乡村文化形态相适应的文化博物馆,有助于留住当地乡村文化的记忆和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乡村文化博物馆还可以承担对当地文化进行价值标准制定、鉴别、统计、保护、修缮和宣传等职责。

(二)构建乡村文化传承人保护和传承体系。当今乡村,尚掌握民间技艺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应尽快发现这些老人,定点扶持、以点扩面,推动培养年轻的乡村传统艺术家。一方面,政府要为乡村文化传承人提供便利条件,建立传承奖励机制,通过以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或者文化精准帮扶,激发传承人的传承意愿;另一方面,根据年轻人的特点,引入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创新年轻传承人的培养模式,搭建选人和培养平台,对合适的、有兴趣的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

(三)创新发展乡村产业,深挖文化潜力。乡村文化发挥价值,社会效益是底线,经济效益是动力。因此,繁荣乡村文化不仅是事业,还要做成产业。创新是产业兴旺的源泉,要从乡村文化特色中找到能创造经济效益的点,以创意升级传统文化,形成文化产业。同时,对于乡村已有的产业,应当转变“等、靠、要”的被动观念,主动深挖文化潜力,充分运用创新思维,认真研究市场需要,积极寻求其与文化及科技的融合,提升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延伸文化产业链,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形成新的文化产业。

(四)提升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的事,要向乡村提供更多文化服务支持,鼓励城市里的文艺人才到乡村进行文化发掘,形成外在输血、内在造血的联动机制。帮助乡村打造文化名片,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文化队伍,为老百姓带去具体可感、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帮村民在田间地头唱起来、舞起来,让老百姓从文化、精神上感受到快乐、富足和归属感,重塑文化自信。

(五)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当前,我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分别达到52.3%、70%,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垃圾、污水治理等突出短板,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本土特色,避免把广大农村建设的千篇一律,要保持其内在个性化的精神文化。让乡村成为环境美、有特色、吸引人的宜居之地。

推荐访问:新农村 政协委员 振兴 政协委员发言—关于振兴乡村文化 打造宜居新农村的建议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议

版权所有:kk秘书网 2018-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kk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kk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80287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