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科技创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201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创委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科技创新局(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宝安勇当“四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总结】宝安区科技创新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范文精选】,供大家参考。
宝安区科技创新局
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201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创委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科技创新局(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宝安勇当“四个全面先行区”为统揽,以加快打造创新型科技型产业名城为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与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区科技创新局(科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促转型“1+5”政策措施,从规划、政策、载体、平台、人才等多种创新要素上全面发力,推动我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扎实成效,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宝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创新型经济逐渐主导。2015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85亿元,同比增长8.4%。国高企业数量迅猛增长。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7家,总数达到1232家,占全市26%,位列全市第二位。知识产权战略成效初显。2015年前三季度,全区申请专利13570件,同比增长28.60%,占全市比重17.64%,位列全市第二位,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478件。创新载体建设硕果累累。截至目前,新认定科技创新园(科技孵化器)8个,新增面积62.41万平方米,总数达到31个,总面积达278.81万平方米,其中民营园区23个,建筑面积达208.74万平方米;飞扬、全至等16个园区被认定为市级孵化载体。创新发展后劲态势良好。全区建成科技创新平台10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孔雀团队3个(其中省级团队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5个,认定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424人;智能可穿戴、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速集聚,取得了先发优势。智慧宝安起步发展。牵头成立智慧宝安建设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宝安区三年实施方案》,及时做好智慧宝安建设项目评审工作。科普工作成效显著,我区高分通过了“2016-2020年度科普示范城区”的创建检查工作。
(一)规划引领,以规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带两心两城一谷”的总体规划,加快开展重点片区、重点产业的规划编制,通过规划引领促进片区升级和产业转型。以宝安九大片区功能定位和任务分工为主线,开展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宝安片区发展规划;以片区产业创新环境提升、增强片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宝安科技创新产业城核心区研究,探索产业城示范区域选点思路,研究产业城发展政策,协同相关街道开展片区产业基础现状调研,建立产业城核心启动区“123”工程项目库;以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为核心,编制了涵盖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华讯方舟·中国天谷、光启超材料等园区和重点科技企业的桃花源科技创新园片区规划。与此同时,《宝安区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智能穿戴、机器人专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
(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
进一步加大实施宝安区促转型“1+5”文件和“凤凰工程”人才政策力度,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杠杆效应,从而带动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增加。2014年,安排科技研发资金2.13亿元,带动社会研发投入85.6亿元;2015年预算安排科研资金继续增长到2.2亿元,有望继续带动社会研发投入近90亿元。共扶持184家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支持133家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扶持36家企业实施科技孵化项目;对4个软件开发补贴项目,10个国家/省科技技术项目配套补贴项目,15个科技企业入孵补贴项目予以资金资助,对374家首次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科技企业予以认定奖励资助,对117家在孵企业予以科技孵化器房租补贴资助;同时对270个医疗卫生类社会公益项目和3个非医疗卫生类社会公益项目予以资助。
同时,我局正在起草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和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若干措施》及《关于大力发展创客促进大众创业的若干措施》两个政策文件,将进一步放大政策的示范引领效应。
(三)载体优先,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针,改变政府单一主导模式,激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园建设。整合利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行业资源,对接区内优质园区,引导行业企业根据各自成长阶段向不同园区集聚,探索打造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的科技产业生态链。建成智能穿戴、互联网创意、新材料等专业科技园区,鼓励支持相同行业的企业向各专业园区集聚,最大程度地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
(四)完善服务,实施科技创新园综合提升工程
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盟主,汇集全区31个科技创新园和20家高端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成立深圳首个科技创新园联盟。联盟成立后,建设联盟公众微信号、微信群,创办“桃花源科技创新大讲堂”,开展了51余场各类创新创业辅导活动,累计参会企业达3000余家。
联合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总结提升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创新创业服务经验,研究桃花源科技创新园服务标准。大力推进民营科技创新园科技服务站及统一形象墙建设,制定科技创新服务指引,将桃花源服务标准推广应用。广泛动员辅导各民营科技园申报各级科技孵化载体,今年新认定市级科技孵化载体3家,全区市级孵化载体总数达15家。
(五)借力联盟,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
立足实际,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高校院所、风险投资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组建了智能穿戴、机器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各联盟深挖发展潜力,组织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开展协同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基础创新能力,如半导体照明联盟协助深圳市朗科智能电器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展分布式无线通讯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产学研合作;新一代信息技术联盟组织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展基于WPC标准的车载无线供电系统。各个联盟在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下紧扣自身优势,在运营模式、服务内涵等方面大胆尝试,加快形成成员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链各要素之间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动合作,深度挖掘合作的潜力。在服务内容上,有的尝试产业链合作,快速构建产业链竞争力,形成产业闭环;有的主攻市场合作,深化订单分配合作;有的专注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占领市场先机。各联盟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成为集信息深度交流、技术定制服务、产业孵化基地和企业投融资渠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平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产业腾飞。
(六)人才支撑,努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积极实施“凤凰工程”人才政策,对入驻宝安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从住房、创业、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确保“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2015年,新认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424名,对5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放了生活补贴。同时,积极培育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鼓励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企业组建和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从而有效提升科技企业的人才软实力,新认定朗科智能电源控制技术创新团队、三诺智慧家庭创新团队等12个区创新科研团队。
线下线上相结合,帮助科技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借第十三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第十七届高交会契机,举办两场高层次科技人才专场招聘和一场境外高端人才和项目宝安专场推介会,分别在5月、10月和11月组织了三场科技企业赴外省高校的招聘活动。同时,开展“人才招聘”委托服务,与中国人才热线、前程无忧人才网等招聘网站合作,共帮助120家企业发布427个岗位的人才招聘信息。积极与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署联系,为区内科技企业寻求各种能力素质培训课程,帮助科技企业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
(七)营造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在2014年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基础上,继续举办第二届大赛,通过改革大赛模式,新增行业决赛环节、优化评分指标设置等,更加突显大赛的技术创新因素。第二届大赛共收到报名参赛项目984个,较首届大赛增长35.5%,其中海外参赛项目68个,占比6.91%,区外参赛项目713个,占比72.46%,分别来自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12个行业领域。经过70余家融资机构、150多位知名投资人的层层评选,共评选出94个奖项,其中企业组奖项42个,团队组奖项42个,优秀组织奖10个,总奖金高达718万元。本次大赛设立新材料新能源项目专场,并推动成立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创客活动方面,实现从无到有起步发展,引进深圳知名创客空间团队“开放制造空间”尚松团队落户西乡街道,完成“大公坊创客实践基地”、“智客空间”、“优创空间”等6个创客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深圳国际创客周宝安分会场等主题创客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客氛围;引进少年创客公司等青少年创客教育机构落户区科技馆,打造宝安青少年创客教育品牌。同时,重视各创客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资源整合,发起成立宝安创客协会,联合创新创业企业、设计公司、手板厂、国际知名大学、创新孵化器和投资机构,从而真正打通从创客到创新创业的产业化链条。
举办第十七届高交会,我区共有185家科技企业参展第十七届高交会,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宝安强力推进自主创新的成就以及科技企业的研发成果,其中29家企业位于1号馆内的宝安区政府组团展区,展区总面积210平方米;其余156家企业自行参展,分布在不同的展馆,包括我区知名科技企业航盛电子、华讯方舟等。宝安展团通过展区大屏幕和大幅海报充分展示了我区“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发展战略和近年来着力推动自主创新的工作亮点,展会期间,宝安展区和宝安参展企业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参观或洽谈。鉴于宝安展区的优秀表现,高交会组委会向宝安展区颁发了“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同时还向深圳市艾特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我区参展企业颁发了“优秀产品奖”。
实施2014度区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共受理区长奖等6大类奖项申报项目118项,评出获奖项目34项,共安排奖金650万元,包括区长奖2项、技术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19项(技术开发项目15项、社会公益项目4项)、标准奖2项、专利奖9项。
(八)服务支撑,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动与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合作,在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区级科技金融联盟,全市首推形成市级联盟、区级分部、科技创新园服务站的三级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引进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7家银行及清研资本、力合资本、昊创资本3家风投机构的服务,已向区内科技企业融资贷款授信3亿元以上。二是建设企业上市辅导服务平台。联合国信证券、齐鲁证券等机构建设上市辅导服务平台,深入各科技创新园开展5场股权交易及新三板上市辅导专题会,辅导企业300余家。经辅导,园区在孵企业深圳市中冀联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维力谷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月及12月成功挂牌新三板,邦泰生物、创智成功等10家企业正在上市筹备阶段。三是改造升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将八大服务植入平台,向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开发科技创新园信息报送功能,便于智能统计和报表分析。并申请了中心微信公众号,打造服务企业、互动交流和群众监督的新平台。四是加强科技联络,推进信息收集分析常态化。发动企业科技信息联络员报送企业运营数据、新闻动态,并督促联络员按时提交,完成1-11月企业运营数据收集及汇总分析工作。积极开展宝安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题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宝安区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产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的若干思考》、《宝安区创新载体建设情况报告》并在《宝安发展研究》第27期、32期头版发表。完成宝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调查表的回收工作。全区登记备案的科技信息联络员1223名。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联络员1092名、街道办联络员6名、社区联络员125名。五是推进“科技家底工程”。组织开发建设了“宝安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放式云服务平台”,并做好信息更新工作,逐步实现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情况“随时随地、e点即通”。
(九)夯实基础,积极推动互联网+发展
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支撑作用,积极推进“两化融合”,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共受理197个企业信息化项目资助申请,立项资助129个项目,资金共计2992.1万元。为了提高企业两化融合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组织召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专题培训会,邀请了100余家企业参加,大力推动信息服务企业与传统行业企业对接。牵头成立智慧宝安建设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宝安区三年实施方案》。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管理、政务服务等,及时做好智慧宝安建设项目评审工作,有效利用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优势,为“智慧宝安”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继续推进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无线城区、智慧园区等一系列重点建设工作。
(十)建章立制,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
认真实施科技项目“三项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区科技计划项目绩效管理。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资助和绩效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和《建立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科技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制定了《2015年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督导巡查工作方案》,分别到6个街道开展了宝安区科技项目“三项报告”制度宣讲会,通过电话、短信、QQ群等多种方式通知督促2014年立项资助的912个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相关报告。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以财务验收为基础,以合同执行情况为重点,认真开展督导巡查。对37个重点监管项目,组织由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开展了督导验收;对370个一般监管项目,分行业、分街道随机抽查了40个项目,到项目承担单位现场验收核实了项目执行情况和区科研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结合相关资料和现场督查情况,撰写《宝安区2014年科技计划项目督查报告》。此外,组织专家组对17个平台类和产学研类项目承担单位实施了现场验收。完成226个社会公益项目验收。通知9个到期的无息借款项目承担单位按时还款,共回收借款1550万元。
(十一)多措并举,创新科学普及工作
一是科普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在兴东社区修建了科普阅览台;在文雅社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科普长廊,并购置科普图书资料;对福永社区科普宣传栏设施进行更新升级;科技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全息音响”新展品,对老旧的4D动感影院进行升级改造,并得到中国科协支持获拨一辆新型科普大篷车。二是科普示范体系建设更加完备。推荐海华社区、洪浪社区等3个社区作为2016年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单位。新增老虎坑区级科普教育基地,新增亚哲科技有限公司、奋达科技有限公司2个企业科协。三是科学普及宣传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组织“科普惠民集市”、“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健康大讲堂”、“科普走基层”等各级各类科普活动;全区各基层科协、学会(协会)和相关单位共举办科普活动1000多场,其中重点科普活动180多场。四是积极开展流动科普“三进”基层活动。全年共在12个社区、7个高新科技园、26个学校开展了流动科普巡展45场,观众10万余人次;科普实验秀广受追捧,全年在各中小学校表演126场,吸引逾3万人观看;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以及广州动物园共四位专家,在我区各中小学开展近20场主题讲座,科普惠及近5千人。五是开展“热点科学”科普展览及挂图展览。如“科技政策导读”、“万众创新 拥抱智慧生活”、“海上丝绸之路”、“玩具中的科学”、“互联网+”、“脑科学系列”等共计16场;高交会期间举办的“互联网+”专题展更为我区20家互联科创产业提供了展示宣传的平台。全年共接待参观团体50多个,接待观众10万多人次。发放科普挂图12000多张,放映科普电影400余场。建立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及时做好信息发布。六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日趋完备。举办了“第31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第十七届 “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总决、“2015深圳市青少年科技车辆模型竞赛”、资助新湖中学等学校组织青少年参加“2015年深圳市第14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交流”、组织开展WRO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华南区选拔赛、宝安区中小学机器人大赛等全国、省内各项科技类赛事。于今年6月引进创客资源打造了“宝安区青少年创客教育实践基地”,并开展了以“少年创客培训班”、“科学魔法课堂”、“天文公益课”以及“机器人训练营”为主要课程的免费公益培训班,培训学员近2000人。七是学术交流和科技交流活动硕果累累。与深圳市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区联合承办 “第五届深圳先进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暨第一届太赫兹国际会议”;资助深圳市崇德产业知识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深圳)知识产权商业运营峰会”;与市科协联合承办了“新工业革命和创新驱动发展高端论坛”;支持驭龙航天公司火箭发射;资助宝安区人民医院“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中毒与危重症救治学术会议”暨2015第二届宝安急危重症高峰论坛及国家级继续教育 “心肺复苏与急危重症学习班”;资助宝安区人民医院叶世龙医生“参加国际中医疗法防治疑难病论坛暨第二届中国-西班牙中医疗法研讨会”。
(十二)协调联动,稳步推进全局工作有序开展
我局(科协)紧扣区委区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年”和“法治城区建设年”的工作要求,通过抓干部队伍建设、服务质量提升和党风廉政建设,面向基层,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效能。一是建设学习型队伍。以党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参加宝安讲坛、自选培训、干部在线学习等学习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二是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年初,制定了9个方面71项工作要点,明确了责任分工,并每季度进行督办,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加强党建和廉政建设。组织开展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宝安党员课堂”等系列活动。四是加大信息宣传力度。编印《宝安科技信息》9期,向各级媒体及上级信息部门报送信息共采用133条(包括专版62篇)。其中境外媒体采用7条、国家级媒体采用5条、省级媒体采用20条、市级媒体采用37条,围绕重点工作推出创客周活动、高交会、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报道共计41篇。市《信息快报》采用5条、区《宝安信息》采用16条。为我区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五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局(科协)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一岗双责”工作,主动积极深入包点社区检查安全生产情况,督促包点社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提高了各包点社区的安全管理水平。六是及时办理人大建议议案提案。积极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按时高质办理区政协提案10件、党代表建议1件。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区科技创新局(科协)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战略部署,按照“1+2+6”的工作思路,即“一个目标、两个抓手、六个体系”,以打造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力区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产业城和桃花源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体系。
(一)一个目标
按照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宝安九大片区的创新发展方向,结合产业实际,选取部分相对成熟区域,先行启动建设,布局各类科技创新园区与科技创新平台,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争取在短期内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打造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力区。
(二)两个抓手
一是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城建设。落实科技创新产业城产业规划研究,完成核心启动区的选点和设计,协同相关街道实施“123”工程,布局科技企业加速器,完善核心区域产城融合配套。
二是推进桃花源创新中心建设。按照“做品牌、做平台、做行业、做联盟,出思想、出服务”的思路,调整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功能定位,加紧汇聚研究院、成果转移平台、创新论坛等高端创新元素,打造和保护桃花源品牌,将桃花源打造成为宝安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和发动机。
(三)六个体系
坚持以“创新驱动、市场导向、产业第一、人才优先、开放合作”为原则,构建和完善“政策引导、科技研发、创新载体、成果转化、人才集聚、服务保障”等六大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创业基地。
一是构建和完善政策引导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和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的若干措施》及《关于大力发展创客促进大众创业的若干措施》两个政策文件,进一步放大政策、资金的示范引领效应。
二是构建和完善科技研发体系。加强企业研发主体地位的建设力度,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平台和联盟建设,力争新增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0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以上,实施产学研科技合作30项以上。
三是构建和完善创新载体体系。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园建设,力争新认定众创空间3个以上、科技创新园5个以上、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以上,支持优质园区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是构建和完善成果转化体系。继续组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高交会,吸引优质科技项目落户,加速推进区内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展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100项以上。
五是构建和完善人才集聚体系。制定落实人才优惠政策,认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00名以上、创新科研团队10个以上;开展科技奖励评选,加大对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力度。
六是构建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推进企业信息化和智慧园区建设,协同做好智慧宝安项目评审;以“科普+互联网”为理念,全面打造智慧科技馆;落实“科技项目三项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区科技计划项目绩效管理;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特色科普活动,新建企业科协1-2个,新增区级科普教育基地1-2个、推荐申报省级以上科普示范社区1-2个,营造良好的创新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