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6篇
第一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当下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热门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我将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②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③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④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
⑤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这样一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全新的展现落实在学校教育上来了,需要每个教师去实践,落脚点就在于每个课堂。那么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呢?
我想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学习目标需要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关键能力提高和必备品格形成。这是学生学习素养和关系素养的两个方面。
学习素养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二、课堂教学方式要情境化、活动化,学会讲故事。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课程之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科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三、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学生必须活学活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入培养各项相关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
第二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特殊的假期,更增添了几分沉淀。不可多得的独处时光,用来提升自我恰逢其时。听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我受益良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语文人关注的热点。但是“核心素养”是一个抽象概括的概念,我对其的理解一直处于朦胧模糊的状态,自己也甚是苦恼。
有幸学习余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大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悟之感。余教授在书中这样诠释“核心素养”:“素养渗透于人的整个心灵,它涵盖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必须凸显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核心素养,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根据余教授高深精妙的解读,我个人理解为“核心素养”即能力与品格二者的完美结合。学校教育只有专注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才能体现其教育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石,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做好适应时代的教育,如何做好培养人的教育,如何落实好学科素养的教育,是一线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我们可以在书中寻找答案,余教授为我们指点迷津,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首先要重建教学关系。所谓教学就是“教”和“学”的结合,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学”是“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和开展。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有效地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当然,我们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调整。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应确立明确的育人目标。只注重知识灌输的传统时代已经没落,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取向。初中语文课堂要拓展学生视野,立足核心素养,确立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记得讲授《春》这一课时,我在备课过程中另辟蹊径,将写作手法的赏析与运用作为重点,将心灵美育和生命教育作为难点。我将本课的的育人目标定位为诗和远方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的生命教育。本课知识点讲毕,在总结出“这篇写景抒情散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的主题的基础上,我又更进一步,顺势提出一个问题“作者笔下的春天如此富有生机、美丽动人,这样的春天从未缺席过,为什么我们却未曾发现?”这时候,学生陷入了一片沉思。有的学生说“没有慢下脚步细心观察过。”有的学生笑着说“天天学习,哪有心情欣赏美景啊!”有的同学说“这城里到处是高楼大厦和水泥地,哪有春天的影子啊!”我在孩子们的回答中听出了几分矫情的味道,甚至还有几分强词夺理之意。于是乎我又说到“孩子们,春天处处皆在:窗外的蒙蒙细雨,上学路上两旁的行道树绿,校园里的花草香……都是春的模样,都是美的化身。”这时候先前发言的几个孩子默不作声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见好就收,于是我又顺势引用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做一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按理说,情感教育到此可以止步,但我还是有几分“贪婪”,总觉得可以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一点生命教育的启发。于是我深情地说道:“自然如此美好,生活如此美妙,我们难道不应该热爱我们的生命吗?”点到为止方为最妙,本节课已触及到了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探索,正合我备课时预设的育人目标,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妙趣。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思考。语文学科兼具感性的认知与理性的思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支配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表达,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力。记得讲授《散步》这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学习热情。面对这种情况,我的思考是设计一个主问题进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力和创新表达的热情。当我抛出问题“阅读完《散步》,带给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作者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散步,家庭关系一定是和谐温馨的。”有的说“文中的初春焕发着生机和生命的律动,作者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有的说“父亲是一个有担当的好爸爸,更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有的说“儿子是一个活泼开朗、聪明机智的孩子,他代表着新生一代。”有的说“老师说这篇文章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我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更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面对孩子们如此丰富全面而又富有温度和人性光辉的思考与表达,我沉浸其中笑而不语,久久回味。最后,我只是弱弱地补充了一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秀家风与传统美德,我们的国家的文明就会向前一大步,我们中国梦的实现便会指日可待。”这节课,有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表达,有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每个孩子都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思考;
这节课,还有老师的启发,每个学生都若有所思、意犹未尽。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记得讲授《黄河颂》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领会词中豪迈壮阔的意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幅波涛汹涌、惊涛拍岸的黄河图片,同时播放《黄河大合唱》背景音乐进行烘托,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奠定本节课的感情基调。新课讲授时,将“读”作为重点,教师带着感情范读,学生配乐大声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每一次“读”都以情作为出发点,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的配乐诵读,这创设的种种情景,对于学生读懂文本,感悟语句内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读罢过后,赏析完毕,我又适时出示抗日战争时代的写作背景,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紧接着,我又播放跑男节目中《黄河大合唱》的视频,让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最后,播放一段抗战时期我军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杀的纪录片,再次唤醒学生的家国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作业为小练笔《由黄河大合唱,我所想到的》,后来在孩子们的作业中金句频出。“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家国”“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吾辈当自强,我少年为中国梦助力”,看到这些语句,我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感动,这群可爱的孩子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是一个多维的空间体系,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教师要让学科教学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学科知识及其教学要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助推学生精神成长的内在要素,惟其如此,学科知识教学过程才能同时成为人的精神和德行发展的过程。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指出,“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热情,生命的活力。”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将致力于将语文学科的教学打造成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品位,不断丰富和充盈学生的心灵。
第三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三一文库(>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目前,基于学科素养的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这就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开始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书中余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这一主题方面,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
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作为一名社会学科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一、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借助图片、案例、材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二、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三、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四、学习能力:指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试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为:知识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我认为,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重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质:一、主动与进取: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二、监控与调整: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目标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三、选择与获取:利用课内外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网络资,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并结合学习目标对信息资进行选取和整合,广泛涉猎,有的放矢,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四、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能从多角度、新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历史现象,尝试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读和评判多元化现象,勤于思考,探异求新。
核心素养实则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课堂教学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科学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第四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
任何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包含着育人价值,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英语作为人文学科,基于较强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其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品格,这些对学生的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劳动意识、环境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德育迫在眉睫,应该重视学科教育,挖掘一切教育因素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正确引导。 高中英语教学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人文素养。但是,我国大部分高中进行英语教学时,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对于德育教育并未予以一定关注。事实上,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亦能够渗透相应的德育教育内容。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这一目标不断努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学科制定了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引导英语教学由学科知识向学科育人为本的转变,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文化品格方面的培养,抓住一切机会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德育内涵
高中英语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们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相应产生的德育教育内容亦比较多样化,能够包含国内外相关大事件以及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例如团队精神、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若要在该类内容的教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英语教师便必须要对教材当中的德育内涵进行挖掘。在此方面,教师首先要充分的把握德育素材,促使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能够接受德育教育。例如涉及到“感恩节”这一话题时,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父母感恩,鼓励学生用英语口语或者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运用灵活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在涉及到“朋友”这一话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讨论的方式,联系英语口语,同时重新认识朋友的内涵。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教育均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时亦需要以学生为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为此,应该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恰当的情境创设。例如在一篇话题阅读中,“What is happiness to you,主要令学生思考何为幸福。此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幸福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幸福时刻,而后鼓励学生进行口头的表达。由此,学生能够在看、说当中理解幸福的概念,并且接受幸福这一方面的德育教育。其次,教师需要重视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小组合作、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索等。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融合德育教育。
(三)加强教师道德修养
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并且需要教师进行言传身教。可见,教师在德育教育当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引导者与感染者的角色。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教师便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便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在尊重学生人格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教师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时,必须要重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以便能够更加宏观的了解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当中的两大主要参与者,若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则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亦能够更有效的融合德育教育。为此,高中英语课堂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时必须要重视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意志品质和思维能力,并且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需求。此外,教师亦要创设比较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当中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在此情况下,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亦会提高。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内涵较为丰富,德育教育过程比较漫长,将其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当中,不仅仅能够促使学生对日常的专业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亦能够相应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必须要能够挖掘教材德育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且要能够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由此学生方能够在练习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获得综合性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具有积极的美好情怀,心地善良,有情有爱,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勇于担当,充满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丰富的人性、富有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祖国的花朵。
第五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过本次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悟了教育理念,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
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构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构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仅是在知识、潜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就应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用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第六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开学初,我们学校组织共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 阅读前,我心存困惑,什么是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所有不解在这本书中都一一解释。
;; 1.素养。简单地说,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学习、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从心理角度说,教养即教育出来的素养。一个人的天赋如果得不到适合的教育和训练,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尤其不能发展成为专业性素养。
;; 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了解他的内在素养。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在被问及“文化素养是什么”的问题所做出的回答“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2.核心素养。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这三种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必备品格: 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讲,必备品格就是具有基础性、生长性、公共性、关键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备的三种品格是:表现在人与自我关系上的自律(自制)、表现在与他人关系上的尊重(公德)、表现在人与事情关系上的认真(责任)。
;;;;3.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4.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中的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三维目标是有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既有内在,也有外在的东西。;;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 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 核心素养实则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课堂教学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科学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心得体会 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6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