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如何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如何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4篇
第一篇: 如何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
重构优化课程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与特色 李轲
、优化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办学模式和思维的影响,传统的“知识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使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还是英国的“三明治教育”,还是美国的“合作教育”。凡是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都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成功教育范例。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域的中职学校服务的对象和行业情况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各地各区域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也必定有所区别,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要求。中职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以强化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课程体系,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理论依据
2000年3月2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通知(教职成[2000]2号)中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关于改革培养模式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篇: 如何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提要本文在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并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确立科学育人理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等三方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
质量;
提高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传承先进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我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实现大众化后,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与挑战,如何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政府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育人理念是高校理念的核心。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校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历史重任。只有确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才能正确地指导育人实践,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1、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目前,作为社会公认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现代高校职能之一的人才培养一直被认为是高校最为基本的职能和最核心的任务,是不同层次高校共同的办学目标,需要调动一切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因此,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使命,将提高教育质量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树立通识教育的理念。钱伟长曾讲过:“过早专业化的结果常常是教师教什么学生懂什么,学生只在一个方向上发展,把这个方向上的东西学四年,别的都不懂,这不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而社会需要能带着满脑子的问题从高校走出来的人,需要有创造性而不是模仿性的人。通识教育是对任何专业的学生的长远考虑,而不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关键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跨领域、跨学科的很多方面,因此对学生进行通识化教育势在必行。
3、树立国际化培养的理念。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选择。在高校人才培养取向上,高等教育国际化主张培养适应在国际环境中学习、工作和发展的人力资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括较全面的是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研究所喜多村和之教授,他提出了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三条标准,即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日益突出。
第三篇: 如何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
为国家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心得体会
2015年1月15、16日,美术学院全体教师齐聚一堂,以研讨会的方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大讨论。虽说每位老师只有短短10分钟的主题发言,但都认真对待,准备充分,对我院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建言献策,人多力量大,老师们对这两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个体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下面我将从个人角度谈谈一些对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心得感受。
一.培养人才,教师首先需具备正能量精神
两天会议,让我深深体会到美术学院的老师内心深处都对学院与教育工作充满了浓浓的感情,这种感情已超出单纯的按劳取酬工作态度。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观察,美术学院的老师常态化在课余不计薪酬义务的辅导学生和自觉自愿的加班,经常性的开展教研讨论,积极主动的联系项目与各类赛事,自掏费用参加、参观展览和参加学术会议活动等等,这些在学院发展历程中,已逐渐形成具有美术学院教师工作特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它代表了美术学院教师所具备对学院与学生的责任感,对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感,对教书育人工作的奉献精神(非私利奉献);
与之相对比,据我在其他独立学院的一些朋友处了解得知,一些老师仅把教书工作单纯作为一种职业,到点下班,不谈教学、工作和学生,下班后请别联系,做事前先谈报酬。每每谈及此事,朋友们对我院还具备这样优良的作风感到赞赏,我个人也认为,不管市场观念如何与高校教育结合,教育始终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必须有一大批的具有正能量精神的教师甘愿为之努力奋斗。
与此同时,学院应对一线老师多些人文关怀,尊重教师,让其身份与地位应为平等;
少些随意驱使,多给机会锻炼,不怕失败,成长过程总会跌倒,爬起来再干就会提升,教师个人的提升,就是对学院的提升;
从制度与薪酬福利上也要体现人文关怀,这也是良好的催化剂,他能促进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会不自觉的为学生为学院的发展做出贡献。
2.培养人才,应与国家发展趋势结合
当今时代,上下一致的提倡弘扬正能量精神,国家与社会提出“弘扬”,说明已然“缺失”,文化也如此。国家提出要发展文化,文化大发展,也就说明优秀文化消亡、变异严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理应为国家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学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以目前学院所具有的条件与地理位置,个人认为,中国西南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以及依托中国科技城发展文化与科技结合,是学院特色的两大方面。这两方面都是国家目前所需要,那么,在人才培养上,可重点发展,避免单纯培养只有市场意识、利益熏心的功利人才。即便学生毕业离开绵阳,离开四川,到中国其他地方,都是需要有责任心、懂担当、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人才,国家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参与文化建设。下面我以非遗文化为例。
例1:2014年9月,《HOMELAND家园》杂志与正荣公益基金联合发起一个公益项目——“手艺新生”,“手艺新生”面向社会征集对福州老手艺感兴趣的年轻设计师和艺术工作者,首批甄选出的12名年轻人将在“手艺新生”项目基金的资助下,在之后的三个月时间,跟随一位福州老手艺人学习传统技艺,并在项目规定的时间内,在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审美和设计理念,使老手艺得到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创造出全新的产品。
例2:四川大邑县安仁古镇,几个80后年轻人启动一个——“手作中国”民间项目,该项目下有艺术家、设计师、新媒体人、民间手艺人等各类人才,目前已有“青红染工坊”、“陶艺小坊”、“微茶室”等独立工作室,用他们自有的力量来保护与弘扬传统的文化。
以上两个例子可看出,优秀传统文化要发展,还得需要一帮热爱他的年轻人去关注去参与,他们身上具有的活力、创造力正是传统文化传承人所欠缺的,我们学院的学生同样可以去完成这样的工作,以每个个体的力量逐渐汇聚,可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必定会推动国家的文化发展。
3.结合方式
同样,我从非遗文化与产品设计教学与实践结合为例来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所在的绵阳市,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地区,其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不胜枚举。经过我近两年的走访调查,文化个体传承人与群体组织保护意识淡薄,基层政府又不太清楚如何挖掘与保护,更不用说传承与发展。这种文化现状给学院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基础与可挖掘保护的空间,我们应该与地方政府、传承人与群体三方合作,承担抢救、挖掘、整理、保护、发展的义务与责任,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那么,结合的方式我简单总结为三步走:
1.先做,包括调研、策划、设计。自动对接绵阳本土的非遗,并导入到项目实践课中,结合丰富学生资源与充分的研究周期,以数量与时间的优势来弥补深度的不足,不成功,就当是锻炼学生,学习了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获得赞许,必定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与积极性。
2.出方案、成果后,主动联系政府、基金、赞助机构等,搭建合作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把课程深入下去。
3.联合找平台推广,树非遗声誉,立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学生能力的大众口碑。学生在参与二、三个非遗文化传承项目后,基本掌握研究的方法与流程,为独立承担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照此常态发展下去的话,将会有更多的非遗项目会纳入或主动联系上门,政府也会大力支持与扶持该项文化工程,同时也为学院挣得荣誉,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一个多赢的文化发展优良局面。
第四篇: 如何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基本方略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为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X职院责无旁贷。
经过多年努力探索,XX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际先进行业企业标准办学、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10年,我校成为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
2016年,经第三方评价,X职院在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中名列第19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竞争力第27位;
2015年实施德国双元制项目办学和英国现代学徒制办学,并进行本土化工程;
2016年实施英国侍酒师培训项目;
我校在2012年引入“卓越绩效模式”实施质量管理内涵升级的创新实践项目,2017年通过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验收,并被确定为试点优秀单位;
2018年1月22日,我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职业教育+”的形式,伴随企业走出去,与X
工在印度合建的“X工—X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印度分中心”挂牌运营;
与X工携手合建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卡坦尼学院建设项目2018年10月开始招生;
其他国际化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一系列事件标志着我校各方面事业均呈小步快跑之势,前景广阔。
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怎样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需要做好几大方面的工作:
一、立德树人,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今后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
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要把思政课主渠道管好用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高素质高技能、服务社会、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就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大胆探索。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理念,有发展的思想和路子。学校有新气象,教师有新面貌,管理有新举措,学生有朝气活力,真正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中。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教育学生要有为社会主义强国贡献毕生精力的勇气和担当。高职院校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就要教育学生把成为大国工匠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投身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工程中去。
二、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职业教育要走出去,更多地参与并融入世界的职业教育中,学习和引进先进的职教体系和标准,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本土化成为我们自己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使师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心态和国际化的能力和素养,深入探索校企合作下中国职业教育专业办学模式及标准的国际输出,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我校先后引进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英国侍酒师培训项目;
与乌克兰两所高校在多个科技领域达成合作意向;
与X工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拟在其海外经销商所在国第三方建立X工—X职院印度、波兰、巴西、摩洛哥等一批海外培训学院,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职业教育+”的形式,伴随企业共同“走出去”,负责所有海外培训学院专业标准的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制及相关师资培训和考试认证工作,服务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探索借鉴经验的实践样本,共同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全面提高 而用 关于如何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四篇】 如何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心得体会 什么是全面提升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